怎樣培養高二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生物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方法以供大家學習。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成了當今教育的首要任務。在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應該認真領會生物新課程標準精神,在生物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轉變觀念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要解決的問題是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生物教師肯定會注意到生物新課程與舊課程的顯著差別在於多了學生的參與,少了老師的說教。因此,生物教師應該認識到,教育不應該僅僅是訓練和灌輸的工具,它應該是發展認知的手段。素質教育的實施,將徹底改變以往的封閉式教學,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都得到了極大的尊重,由於學生積極參與,由於每個學生的創造性都受到重視,指令性和專斷的師生關係將難於維繫,教師的權威將不再建立在學生的被動與無知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教師藉助學生的積極參與以促進其充分發展的能力之上。

  二、創新教育思想

  為了在生物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在備課中就要在教學設計中始終滲透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並且要制定適用於不同層次學生的多層次教學目標***即所制定的創新教育目標能夠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所創新***。教師要在挖掘新課程教材的基礎上,精心設計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切入點,這些切入點可以是教學難點和重點、演示實驗,也可以是生物學家的創新經歷和體驗,或者是學生自己的創新成果展示,以激發學生的求知和創新慾望。教師要善於引導和遷移學生的創新意識,以使其發展成為對科學真理的追求與探索。

  三、營造課堂環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師生交往的心理狀態達到最佳水平,以保證學生心情舒暢、思維敏捷,使各種智力和非智力的創新因子都處於最佳活動狀態,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當學生的思維活動和結論超出教師所設計和期望的軌道時,教師不應強行把學生的思維納入自己的思維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結論束縛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要善於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歡迎學生與自己爭論,要給予學生髮表意見的機會,使學生逐步具有創新的意識。如在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某個學生提出了與教師截然不同的見解,教師不應該只是簡單的否定學生,而應引導學生審視其觀點,並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做可以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起進行獨立學習及創新的自信心,使其創新思維處於活躍狀態。

  四、重視實驗教學

  在生物課堂的實驗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實驗的具體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實驗技能,還要引導學生學會研究生物問題的實驗方法,為培養他們的生物創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如常用的“控制條件”的實驗方法、“顯微觀察法”的實驗方法、“自然考察法”的實驗方法等。教師通過選擇典型的實驗***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演示實驗、學生實驗等內容***,通過多種實驗方案的設計、討論和辨析來培養學生的生物創新能力。

  五、注重創新的培養

  人們的價值觀念正經歷著從重視人的創造物的價值到重視人自身的價值的轉變,而對人的品質評價已趨向於提倡人的創造性、開拓型的性格。因此,我們最終應把創新能力的培養落實到學生創新人格的塑造上。凡是有利於創新活動的個性品質,都是創新需要的,這些個性品質稱之為創新個性。創新個性具有相當的完整性和永續性,對學生今後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和決定性的影響。

 

 

  高二生物複習方法推薦:

  1.觀察方法

  學習過程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認識過程。認識過程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的,而感性認識主要靠觀察來獲得,所以觀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學習方法。觀察方法主要包括順序觀察、對比觀察、動態觀察和邊思考邊觀察。

  ***1***順序觀察順序觀察包括兩層意思。從觀察方式上來說,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鏡、最後用顯微鏡。用顯微鏡觀察也是先低倍,後高倍。例如,對植物根尖的觀察,就是先用肉眼觀察幼根,根據顏色和透明程度區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後再用放大鏡觀察報尖的根毛,最後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的縱切片,認識根尖各區的細胞特點。從觀察方位上來說,一般採取先整體後區域性,從外到內,從左到右等順序。例如對一朵花的觀察,就要先從整體上觀察花形、花色,然後從外到內依次觀察花等、花冠、雄蕊、雌蕊。

  ***2***對比觀察對比觀察有利於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個性,從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質。如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時,就要先異中求同:它們都有雙層膜,都含有基粒、基質、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後再同中求異:線粒體的內膜摺疊成崎,葉綠體的內膜不向內摺疊;線粒體有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且酶分佈在內膜、基粒、基質中;而葉綠體內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而酶分佈在基粒層和基質中;葉綠體中有葉綠素,而線粒體中沒有。

  ***3***動態觀察對生物生活習性、生長過程、生殖發育的觀察都屬於動態觀察。動態觀察的關鍵是把握觀察物件的發展變化。例如觀察根的生長,在幼根上等距畫墨線後的繼續培養過程中,重點就是觀察各條墨線間距離的變化,從而得出根靠根尖生長的結論。

  ***4***邊思考邊觀察觀察是思維的基礎,思維可促進觀察的深入,兩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帶著問題觀察,邊思考、邊觀察。

  2.做筆記的方法

  魯迅先生說:“無論什麼事,如果繼續收集資料,積累十年,總可以成為一個學者。”總結中外許多學者的經驗,可以說,做筆記是一條成才的途徑。做筆記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學學習中,主要有閱讀筆記、聽講筆記和觀察筆記三種。

  ***1***閱讀筆記

  要想使學到的東西長期儲存、隨時提取、應用自如,就要在讀書時,隨時作讀書筆記。閱讀筆記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抄寫筆記,又分為全抄和摘抄,做這種筆記應注意抄後校對,避免漏誤,然後標明出處,以備日後查考。②卡片筆記,卡片內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應具有資料類別、編號、出處、著者姓名,正文等內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張卡片寫一個內容,並及時進行分類歸檔或裝訂成冊。③批語筆記,即在書頁空白處隨手記下對原文的個人意見和心得體會等。④符號筆記,即在原文之間標註符號以對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號有黑點、圓圈、直線、曲線、雙線、虛線、箭頭、方框、三角、驚歎號、問號等。作符號筆記應注意兩點:一是符號意義必須明確,並且要貫徹始終;二是符號不能過多過密,否則重點難以突出。⑤概要筆記,即對某本書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寫出其重點內容。

  ***2***聽講筆記

  即聽報告、聽講座和課堂聽課的筆記,做這種筆記的突出矛盾是記的速度趕不上講的速度,為此要做到“三記三不記”即重點問題、疑難之處,書上沒有的記;次要問題、易懂之點、書上有的不記。

  ***3***觀察筆記

  即在生物課內外對生物形態和生命現象進行觀察時所作的記錄。做這種筆記要注意細節,注意前後比較和過程變化,並要抓住特徵。

  3.思維方法

  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的核心,思維方法是思維能力的關鍵,所以思維方法在學習方法中佔有核心的位置。在生物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有分析和綜合的方法、比較和歸類的方法、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1***分析和綜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識的一個整體分解成各個部分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綜合是把知識的各個部分聯合成一個整體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分析和綜合是生物學學習中經常使用的重要方法,兩者密切聯絡,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綜合,就會見木而不見林;只綜合不分析,又會只見林而不見木。在實際運用時,既可先分析後綜合,也可先綜合後分析,還可以邊分析邊綜合。

  ***2***比較和歸類的方法

  比較是把有關的知識加以對比,以確定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思維方法。比較一般遵循兩條途徑進行:一是尋找出知識之間的相同之處,即異中求同;二是在尋找出了事物之間相同之處的基礎上找出不同之處,即同中求異。

  歸類是按照一定的標準,把知識進行分門別類的思維方法。生物學習中常採用兩種歸類法:一是科學歸類法,即從科學性出發,按照生物的本質特性進行歸類;二是實用歸類法,即從實用性出發,按生物的非本質屬性進行歸類。

  比較和歸類互為前提,一方面只有通過比較,認識生物的異同點之後,才好進行歸類;另一方面,只有把生物進行歸類,才好進行比較。因此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要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3***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

  系統化就是把各種有關知識納入一定順序或體系的思維方法。系統化不單純是知識的分門別類,而且是把知識加以系統整理,使其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經常採用編寫提綱、列出表解、繪製圖表等方式,把學過的知識加以系統地整理。

  具體化是把理論知識用於具體、個別場合的思維方法。在生物學學習中,適用具體化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用所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實踐,分析和解釋一些生命現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說明生物學理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