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後期備考策略與方法

  高考三輪複習,最重要的是總結和歸納。不管是哪一門學科,都要注重收集、整理和反思,爭取該得的分一分都不丟,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高考後期備考策略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高考後期備考策略

  不做難題,重回教材三輪

  複習後期,考生不要再試圖做難題。高考試題雖然千變萬化,但“根”在教材,對教材和基礎知識的熟練程度是制勝的基礎。

  在複習備考時要堅決克服重資料、輕課本,重解題、輕聽課,重深難題、輕基礎題的傾向。總的要求是點點落實,板塊清晰,網路完善。

  迴歸課本時,也要注重知識的歸納總結,構建學科知識網路。可以說,每一道題都不可能只考一個知識點,而是綜合了相關聯的幾個知識點。因此,複習備考時要特別注意知識間的區別和聯絡,弄清其來龍去脈,同時注重應用和理解,以及知識的遷移和創新。

  收集錯題,反思錯誤

  在複習備考時要記住做題重在題後反思。收集整理、反思錯誤是為了今後少出錯誤甚至不出錯誤。知識掌握越準確、越精細、越深刻,高考取勝的把握才會越大。

  反思最好的形式是建立錯題本。錯題本的建立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分類整理;二是勤於回頭;三是整理細節;四是拓展延伸。對每一道錯題的整理,至少包括:這是什麼問題,我為什麼出錯,應該怎樣做,還會有哪些變化等部分。

  規範答題,調整心態

  失分有時往往不是知識遺漏,而是答題不夠規範。不少考生在高考後的估分與實際分數相差較大,就是吃了解題不規範的虧。

  規範答題的習慣靠平時養成,考生們可以學習近幾年高考評分細則,熟悉各科規範答題的要求。平時答題時要糾正“會而不對、對而不全、全而不快、快而不準”的壞習慣,爭取高考時該得的分一分都不丟。

  專家研究表明,影響高考成績的二十個因素中,學生學習基礎的重要性居第四位,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居第三位,考前心態的重要性居第二位,而臨考心態的重要性居第一位。由此可見,好心態才會有好成績。

  這段時間,考生應矯正自我認識上的偏差,正確評價自己,提高自信心。同時要樹立正確的考試觀,確定恰當的考試期望值,以“平常心”對待考試。

  語文:不去看遠方模糊的,做好手邊清楚的

  語文素養並不等同於語文分數,只要複習策略應對得當,在高三後期複習之中,依然可以打造語文學科的不朽傳奇。

  1、對照考綱說明,梳理板塊框架。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於高考這場硬仗而言,這裡的“彼”即指“考試內容”。所以要對照考綱,對已複習過的各考點全面鋪開,毫無遺漏地構建框架結構圖,做到心中有數,不留盲點。同時,還要對照結構圖回憶聯想圍繞這些知識點考過哪些題型,每個考點又是怎樣的出題方式、解題步驟和答題方法。要把零散的習題整合成型別,“一個習題就是一個型別”,對其進行深入細緻的探究,不要停留在一知半解上。

  2、建立習題檔案,反覆思考研讀。有的同學到了複習後期還在盲目做題,結果是題目雖然做得多,但仍然是在同一個知識點、或是同一類題型上失分,究其原因就是沒有注重典型例題的總結,不對照自己的錯題反思,更不對錯題歸檔整理。殊不知,失分點就是增分點,所以,後期複習要注意運用不同顏色的筆對作業進行勾畫圈點批註,加強解題後的反思,並捨得花時間再次鑽研歷屆高考試題,領會其命題風格,對典型習題做好歸檔工作。

  3、注重識記積累,基礎分分必爭。高考試題中的中低檔題,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為此,我們要特別注重落實這項工作。例如,對所需背誦默寫的64篇文章的複習,就沒有任何速成的技巧,考生必須要記牢、記準,動動手,把平時的易錯字常寫寫,逐篇過關。對於成語題、病句題,要注意反覆放到語境裡面去理解為什麼對,為什麼錯。文言文的翻譯練習要堅持,最後階段要做到字字落實,寧少勿錯。

  4、回顧典型作文題,作文素材每日積累。要把已經訓練過的作文材料結合自己當時的典型問題再看一看,吃透提示語,並劃出要點;要注意選引材料不要照抄,尤其要注意是否點題、扣題。同時,擬題避免擬怪題,要一目瞭然;開頭不必標新立異,實際入題;結構不能一段到底,句末要加句號;字數不能少於800字,也不要超太多;不會寫的字換個字塞進去,不留空格,更不要在卷面上塗改。此外,儘管高考日益臨近,但仍要堅持作文素材的每日積累。

  我們要始終堅信,不去看遠方模糊的,而是做好手邊清楚的,每天按計劃有序進行,備考的每一天就會有滋有味,就會信心無限,就會走向成功。

  數學:找好“支點”,抓住“增分點”,把握好“重點”,突破“難點”。

  針對今年高考的新形勢和新特點,對於高三數學的後期備考,必須大膽變革和創新,以思想方法、解題策略和應試技巧為主線,打破知識結構的先後順序,打破守舊的數學備考策略,讓學生真正把方法學到手,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應試技巧,從容走好複習備考之路。

  1、小題專練防超時。我們知道,數學試卷佔據“半壁江山”的選擇題和填空題,自然是三種題型***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中的“大哥大”,能否在這兩類題型上獲取高分,對高考數學成績影響重大。因此,考生後期定時、定量、定性地加以訓練是非常必要的。要務必在選擇題和填空題上加大訓練力度,強化訓練時間,避免“省時出錯”、“超時失分”現象的發生。

  2、迴歸基礎重梳理。在數學的高考試卷中,四道基礎題基本定型,即函式與導數、三角數列、概率問題、立體幾何,這幾道大題是高考解答題得分的主陣地。縱觀往屆考生,相當一部分同學考試分數低,他們丟分不是丟在難題上,而是基礎題丟分太多,導致最後的考試分數不理想。所以,在後期複習過程中,要通過疏理知識,儘量地迴歸基礎,再現知識脈絡和基本的數學方法。每天保證做一定量的基礎題,不斷加大基礎解答題訓練力度,讓學生對這一部分基礎題做對、做全,得滿分。

  3、重點題型常訪談。後期複習時,要在有限的時間內使複習獲得最大的效益,必須針對重點題型進行重點複習,並且能夠做到“焦點訪談”。對於數學的函式與導數、三角函式、數列、立體幾何、解析幾何、統計概率等幾大板塊,要做到重點知識重點複習,捨得花時間和下功夫。在複習過程中,要讓學生查詢自己在知識或解決問題的能力上是否存在缺陷,如果發現缺陷,就要根據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重新整合相關內容,形成知識與方法的經緯圖。

  4、後期複習絕不是簡單重複的過程,我們要找好提分的最佳“支點”——組題的質量,抓住高考的“增分點”——基礎題,把握好知識的“重點”——重點模組,突破知識的“難點”——解析幾何及導數問題,使複習備考不留任何“盲點”。

  英語:梳理把握知識重點,科學訓練應試技能。

  新的高考背景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備考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1、最後這一個時期,是英語高考備考的關鍵階段。期間,主要針對高考各試題型別進行專項訓練,重在方法指導,系統歸納題目型別特點,優化提升解題得分能力,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

  2、再次梳理,把握知識重點。在後期備考中,要對詞彙、語法等基礎知識進行再次梳理,複習的重點是以詞塊為單位,關注語境和應用,帶動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升。另外,要重視生活詞彙的拼寫,注重熟詞新意,突出高考題對備考的引導。對於語法,提煉常見考點和重點考點,幫助學生提升在語境中解題的能力,並針對上一輪複習中遺留的易錯題,提高學生準確辨析考點的能力,發現陷阱,做出正確判斷。

  3、堅持始終,提升綜合技能。提高綜合技能是後期備考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聽、讀、寫等語言技能的提升,更要貫穿後期備考的始終。首先,提升聽力技能。要堅持做到天天訓練,足量訓練,適當進行延時訓練,即一次的訓練量超過高考的題量,以延長學生聽力的疲憊期。其次,提升閱讀技能。要重點提高學生總結提煉資訊和推理判斷的能力,提升學生在有限時間內獲取處理具體資訊的速度和準確度,同時要加強對閱讀新題型的訓練和指導。再次,提升寫作技能。要切實過好“三關”,依次為卷面關、內容關和語言關。通過這一輪的複習,學生作文要達到卷面整潔,語意連貫,內容豐滿,語言地道的新高度。

  4、科學訓練,訓練應試技能。時間越是接近高考,就越要進行貼近高考的模擬訓練,提高答題思維和習慣的規範性,提高答題的速度和準確度。當然,在訓練的同時,更要注重歸納和反思,提升學生的應試技能。

  最後的衝刺,對於考生來說,蘊藏著無數的機會,只要堅持科學訓練,注重提高綜合能力,高考英語高分自是囊中之物。

  生物:精研考綱,精設專題,精編習題,精心管理。

  距離2014年新課標高考愈來愈近,生物後期的複習備考要以“夯實基礎,突出主幹;突破疑點,重複變換;重視訓練,能力凸顯”為指導思想,完善知識網路,達成知識重組,進而實現學科知識廣泛整合的目標。

  1、方略一:精研考綱。要認真研讀2014年新大綱,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及時收集高考資訊,關注專家的解讀和預測。要充分利用集體教研的時間,將最近五年新課程標準區的考題進行分組研究,對歷年高考題的命題特點進行回顧和整理。

  2、方略二:精設專題。在專題的設定上,結合各模組複習的同時,要貫穿“生物圈——生態系統——生物群落——種群——個體——細胞——分子”的線索,將學科內的知識進行系統重組。我校共設定了八大專題,即生命的基礎、細胞的生命歷程、生物的新陳代謝、遺傳變異與育種進化、生命活動的調節、.生物與環境、現代生物技術以及實驗專題。

  3、方略三:精編習題。一方面要“題海撈金、精選精練”,另一方面要制定組編習題的細目表,防止遺漏相關的知識點。每套習題的組編都要力求落實“三量”,即思考量、習題量、圖表量,抓好“三點”,即易錯點、重點和盲點,及時發現存在的不足,有針對性地查缺補漏。我們共設定了六個題型專項,即易錯題再回首專項、圖表題專項、高考題專項、各地試題集錦專項、新增知識盤點專項、課本小資料課後題專項等。

  4、方略四:精心管理。要針對生物學科偏科生進行跟蹤管理,採取“師徒結對”的形式,及時關注和鼓勵他們,主動找他們交流談心,成績捆綁,適時表揚,不斷強化目標意識,為其提出明確要求和方向,不讓一個學生因偏科而影響發展。

  總之,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要“像蜜蜂一樣勤奮努力”,“像螞蟻一樣團結協作”,全力以赴備戰,付出心血和智慧,用更加飽滿的激情和鬥智去迎接新的挑戰。

  高三後期複習要講究策略

  一、從組題方式上來看,選擇題採用個體形式,小而靈活,材料成為主要的載體,向課外拓展,視野寬闊。

  二、考點分佈:注重對歷史學科主幹內容的考查,適當抽查邊角知識。

  三、能力要求,彰顯處理能力,綜合程度穩步提高。

  四、思維方法:呈現出新式史觀綜合試題,即以“現代化史觀、整體史觀和文明史觀為核心內容的價值取向。”

  五、聯絡時政,不避熱點,體現學以致用,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因此,在高三歷史複習中,要注意改變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針對綜合考試所提出的新要求。

  一、要“遵循教學大綱,科學強化基礎,把握主幹知識”。

  綜合考試中歷史學科對知識點的考查難度下降且相對集中,注重考查對歷史學科基礎知識相互關係的理解。這種相互聯絡表現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縱向的聯絡,例如因果關係、歷史發展線索、基本歷史程序等;

  另一種是橫向聯絡,如歷史階段特徵、中外聯絡等。通過縱向和橫向聯絡,可以總結出歷史發展的基本方向和規律。因此平時複習要把歷史教材中大量的史實根據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加以處理,簡化成歷史線索,便於理解、記憶,否則疲於應付大量瑣碎的知識點的記憶,就談不上主動性的學習和思考。

  例如,在近現代史複習中,教師可以以中國史結構為主,帶動世界史複習,體現中國歷史是世界歷史的組成部分;然後在世界史複習中,把中國史的階段結構打亂插入世界史進行簡要的回顧,體現世界史的發展包括中國史。如複習三次工業革命時聯絡中國史內容分析其影響。

  其次,要處理好課堂聽與記的關係。課堂主要以聽為主,所謂“記而不聽則惘”;同時也要適當做好筆記,預習中所遇問題的講解、教材內容的延伸性分析、課堂上感覺比較模糊的內容都應該記下來作為課後複習、鞏固的依據,所謂“聽而不記則殆”。

  第三,要在課後及時看書鞏固所學知識。由於歷史學科知識體系浩瀚龐大,與其他學科有著天然而密切的聯絡,因而在看書時要注意學會用語文分析課文的方法概括教材前後內容及重點、難點;用政治原理制約思維的深度和廣度;用數學思維形成歷史學科知識的邏輯性和嚴密性;最後用歷史的分析法形成完整的歷史概念。

  這個過程不需要能完全記住知識點,只是要求一定要能對本節課的內容從歷史階段、歷史特徵上理解、運用;然後在第二天要讀一下,這樣,在理解的基礎上靈活記憶。一週左右,要把這個內容回顧一下,可以很簡樸的看一看就可以了,這樣做的目的在於:在最容易遺忘的時候去點一下以啟用學習思維;一個月的時候再通過試卷、訓練等多種方式督促自己再好好的迴歸教材。

  二、專題式複習、強化學科內知識體系的綜合

  專題複習應該本著問題的提出、分析和解決的思路,去尋找所需要的、有用的方法和技能;一是細化成小專題,二是加強對專題中知識的因果關係的分析,而不只是簡單的把知識歸納在一起。三是加強橫向拓寬,突出空間的延伸。

  三、進行適當的點撥和訓練,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切實查漏補缺。

  訓練是對基礎知識的拓寬和延伸,也是對學習質量的檢測,更是調控學習過程的手段。教師要多進行學習方法和答題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在讀書和思考中聯絡實際,提出並解決問題。教師可以這樣做:

  1、精選、精練試題

  組合經典試題——自擬科學試題。講出每個選項的出處;能換角度、換思路整合試題

  2、審題、解題指導

  ***1***切實領會情境,把握試題主旨

  以情境為載體,以問題解決為方式,通過情境的設定,問題的闡發,引導學生關注現實、關心社會

  ***2***準確判斷導向,明確試題思路

  試題概括性、綜合性強,涵蓋面廣,內容豐富。沒有明確試題導向,就不可能找準解題思路,更不可能有效答題。

  ***3***科學理解題幹,確定解題方向

  題幹是試題靈魂,它通常用簡練的語言、概括的語句指出解題的方向。

  找準試題遷移的方向、明確試題的關鍵詞。

  ***4***有效組織答案,完善答題規範

  高三任務重,時間緊,壓力大,我們儘量爭取在有限時間內最有效的複習,讓學生充滿自信地走向高考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