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議論文素材積累

  高中語文寫作需要進行大量素材的積累,尤其是議論文。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因愛成痴,因愛成狂。人生過往,滄海一粟。有人為劍,痴愛一生。有人為舞,傾動天下。不管發生什麼,他們無悔,這是“他”愛的痴狂。

  上萬年的天地孕育了多少泣鬼神,泣天地的景緻。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郎瑪峰。這座讓天地都驚歎的奇峰,又有多少故事。他的故事應是這天地都驚歎的奇峰,又有多少故事。但他的故事應是這天地的一顆珍珠吧,讓人移不開眼的光芒。

  珠穆朗瑪峰多少年才有一絲變化,29歲的劉雲龍年少輕狂,但也有著自己的成熟與夢想。他渴望,他期盼,他想登上這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但成功在眼前,為了隊友。心甘情願讓出自己的帳篷,凍傷雙腿只能依靠義肢。可是20年後,在節目現場他不懼別人的眼光,他不懼任何困難。昔日隊友都在,他依舊放言他要成為中國第一人,世界第一人。第一個登上珠穆朗瑪峰的殘疾人,那一刻他沒有如我們想象一般激動熱淚,他只是淡淡一笑。那笑讓人振奮,讓他有力量,那笑是他的痴狂一笑。笑傲天地的痴狂,那是他的一生的追求,那是他的愛。愛的痴狂,愛得無怨無悔。

  很多人說,劉元龍當年捨身救了隊友的舉動讓人感動,讓人敬佩。但我卻更敬佩他對夢想的痴狂,讓人敬佩。但我卻更敬佩他對於夢想的痴狂,不管發生什麼都決不放棄的痴狂。

  有的人,喜一把好劍。愛到極致,得一劍痴封號,很多人覺得那就是個瘋子,但我說他瘋的快樂,瘋的灑脫。為所愛之事而瘋,瘋得心甘情願。

  那個酷愛畫畫的鄭板橋,一手絕妙畫技。他可以一壺酒,一支筆,臨窗西下,月光如影。畫一幅心愛之畫,或許淡淡一笑或仰天大笑。那是他的“痴”!

  人生一世,浮華過往。或尋一知己,或有一痴愛之物。成了他們的人生追求,因為那是他們的夢想。愛要堅持,堅持所愛之事。堅持自己的夢想,這是他不放棄的堅持。

  任時光打磨,任流水沖刷。任世人眼光,任世代交替。即使自己的堅持讓人不理解,讓人不懂。可是自己在堅持,從未打過放棄的念頭。因為是自己所愛,就不會放棄。

  人生之事有很多,有的是讓人睜不開眼,讓人選擇不明白。但尋一事,堅持下去,是自己的愛,是自己的痴狂。這是自己的人生痴狂,人生堅持。人生很長,尋一件終生之事,不是一大樂事嗎!

  二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金剛石如不收斂個性,隱藏光芒就不會有奪目的光彩;螻蟻如不埋沒,就不會有“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它們正是因為甘於埋沒,才會被人所熟知。他們正是因為默默的蓄勢,才會迸發出驚人的力量。

  懂得深潛之道,就會擁你所想。楚莊王留下“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勵精圖治以復興楚國的傳奇;更有勾踐臥薪嚐膽,發憤圖強,歷經數載,終於吞併吳國,成就了春秋五霸的美談。這兩位明君用了數年的光陰,休養生息,最終讓自己的夢想得以實現。所謂的一夜成名中獎是曇花一現,如果沒有不懈的奮鬥,終難一飛沖天,一鳴驚人。

  懂得深潛之道是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重要要求。荀子在中強調積累的重要性,只要一步一步的積累,一溪一河的匯聚,才會抵達千里,才會成無垠的江海。無數的仁人志士的成績,莫不過於厚積薄發,驅動到質變。李時珍的足跡遍及全球,上到萬丈深巔,下到裂谷海溝,正是因為他嚐遍百草,摸索出一套診病開方的方法,才著就了。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入木三分和墨池的故事都充分說明了只有量的積累,才會有質的飛躍。

  懂得深潛之道不是小和尚敲鐘,漫無目的,而是心懷夢想;亦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而要持之以恆。機會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人,一鳴驚人的背後長期不懈的努力。名人都有過黯淡的生活,但他們都懂得在那段黯淡的歲月實現量變到質變,將懷揣的夢想變為現實。正是因為他們像企鵝一樣深潛,拽住機會後,讓人們為之驚歎!

  三

  羅曼羅蘭說過:一個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為了探索它的內在生命,它的各種行動的源泉——我們必須通過它的文學、哲學和藝術進而探索它的靈魂!今天,我將帶領大家走進中華魂的探索之路。

  中華魂——縈繞文學之魂

  先秦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伴明清小說,書中華五千年;諸子百家伴炎黃五帝,創華夏盛世。《老子》《孟子》《論語》《詩經》和唐詩宋詞漢賦共談華夏文學之魂;“天下為公”的理念;“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品格;“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位卑未敢忘憂國”的精神;“無為而無不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德原則,這些品德共築中華文學之牆。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陶潛怡然自得的文學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是李白奮勉的文學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是岑參萬物復甦的文學魂;“無可奈何花落,似曾相識燕歸來”這是晏殊無奈傷感的文學魂;“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這是辛棄疾愛國的文學魂……酸甜苦辣,盈中華文學魂;萬種風情,述中華文學魂!

  《竇娥冤》道盡封建社會的黑暗現實,滿腹悲情;《梧桐雨》譜寫古代愛情的愛情悲劇,滿懷淒涼;《漢宮秋》訴透皇室宮廷落寞的悲慘,滿是悲情;《倩女離魂》唱盡鬼魂之事,滿是恐懼,元曲四大家之作盡展中華文學戲曲之魂。《紅樓夢》曹雪芹再述家道沒落之痛切;《西遊記》吳承恩再鋪玄幻之作;《水滸傳》施耐庵訴英雄好漢之事;《三國演義》羅貫中又傳三國亂世之爭。古代四大名著盡顯中華文學小說之魂。

  春秋戰國,諸子百家,深邃入江海,茲有華夏,有孔子老莊,恰似“江河萬古流”;唐朝宋代,騷人墨客,浩繁如星辰,照耀神州,有李杜蘇辛,正如“光焰萬丈長”;元明清時,戲曲小說,高如山川,豐富民族,有漢卿雪芹,已是“託體銅山阿”——中華魂縈繞文學之間!

  中華魂——啟迪哲學之魂

  “金木水火土為生命的基本元素”五行說;“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荀子說;“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謝”範縝說;“氣著,理之依也”王夫之說。富有智慧的他們提出古代唯物主義的觀點,引出中華哲學魂;孟子“萬物皆備於我”,陸九淵“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王陽明“心外無物”再創主觀唯心主義的中華哲學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道;“理在事先,理生萬物,未有此氣,已有此理”朱熹雲也。又求客觀唯心主義之真理。

  哲學的智慧產生於先人的實踐,來源於先人實踐中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偉大的中華哲學家用自身的智慧和實踐開啟了哲學的大門,使華夏民族能正確的認識和改造世界——中華魂啟迪哲學之門。

  中華魂——豐盈藝術之魂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行書、真書、楷書等階段,依次演進有大家王羲之、虞世南、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使漢字書寫成為一種藝術,更滿載充盈著觀念、思想和精神的中華藝術魂。

  用墨、使線,墨、色交相映輝,更加氣韻生動,亦有“意存筆先”之意,畫盡意在。從東晉顧愷之的《洛神》到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從明代唐伯虎的《秋風執扇圖》到清代鄭板橋的《梅竹》;從民國吳昌碩的《花鳥》到現代張大千的《山水》。他們使得國畫也成為了一種藝術,更蘊含了形神合一,情物交融的中華藝術魂。

  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善琴者通達從容,善棋者籌謀睿智,善書者至情至性,善畫者至善至美;善詩者韻至心聲,善酒者情逢知己,善茶者陶冶情操,善花者品性怡然——中華魂豐盈藝術之地!

  眷眷赤子心,浩浩中華魂!

  開啟文學之窗,翻閱古典書籍,縈繞的是自強不息,忠心愛國的中華魂;掀開哲學面紗,歷數哲人典句,啟迪的是充滿智慧和先進意識的中華魂;走進藝術走廊,品鑑書畫字帖,豐盈的是美麗、不朽、珍貴的中華魂!

  當我們開始尋找屬於自己的民族精神時,我們便可以從文學之窗、哲學之門和藝術走廊開始去一點一滴拾起民族的節操,一字一句書寫民族的靈魂,也學會肩負起民族重任,找回民族之魂!

  花開花落,留下的只有歷史,物是人非,留下的亦是歷史,而歷史中卻含著支撐華夏民族千年不衰的民族之魂——中華魂!同學們,讓我們肩負起中華重任,尋求歷史陳跡中最寶貴的中華魂,進而探索未來的方向,使中華民族文化更加絢麗多彩,長久的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讓中華魂縈繞於世界文化之林的每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