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易錯易混點

  在政治教學實踐中,發現政治學科中有不少知識存在著易混易錯點。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經濟生活

  1.商品質量越好,價格越高。

  ***價值是價格的基礎,使用價值與價值量沒有直接聯絡***

  2.使用價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間能夠交換的原因。***需要交換的原因***

  ***不同商品之間能夠交換的原因是因為都有價值***

  3.價值是使用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4.某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使商品價值量減少。***不變***

  5.商品價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

  ***價值下降,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

  6.通貨膨脹必須引起物價上漲,物價上漲必然引起通貨膨脹。

  7.價值規律是市場經濟特有的規律。***商品經濟***

  8.等價交換就是指商品的價格與價值相符合。

  ***價格與價值不一致也是等價交換的形式***

  9.等價交換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換的價格與價值相一致。***經常不一致***

  10.價格由購買力決定。***購買力只能影響價格***

  11.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資料消費將逐步被享受性消費所取代。

  12.國有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公有制經濟***

  13.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國有經濟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

  ***公有資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

  14.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5.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是相統一的,不可放棄的。

  16.銀行存款利率提高,儲戶的實際收益越多。

  ***居民的實際收益取決於存款利率和物價漲幅的對比***

  17.金融債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強等特點。***應該是政府債券***

  18.通過購買社會保險,投保人把風險轉移給保險人,使自己所承擔的風險損失降到最小。***商業保險***

  19.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不能將分配原則等同於分配製度,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

  20.在我國的分配製度中,按勞分配體現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產要素分配體現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21.要發揮財政在促進社會事業發展中的作用,關鍵是要增加稅收收入。

  ***關鍵是發展經濟,調整分配政策,增加財政收入***

  22.稅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確定就不能改變。

  23.納稅人是指稅法上規定的最終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或個人。***直接負有***

  24.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充分發揮巨集觀調控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25.巨集觀調控最主要的任務和目標是增加就業。

  ***促進經濟增長是巨集觀調控最主要的任務和目標***

  26.經濟全球化是主要通過生產的全球化來實現的。***跨國公司來實現的***

  27.世界貿易組織的最基本原則是最惠國待遇原則。

  ***非歧視原則,包括最惠國待遇原則與國民待遇原則***

  28.面對開放的世界,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過程中,必須把改革開放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根本基點***

  :政治生活

  1.在我國公民的權力和義務是相統一的。***權利與權力不是一回事***

  2、生存權和發展權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權利***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生存權和發展權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權***

  3、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項政治自由和權利***基本權利***

  4.選舉權就是選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權利。

  ***是選舉權力機關代表的權利,即選舉人大代表的權利***

  5.享有權利才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體現。

  ***人民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都是當家作主的體現***

  6.公民先履行義務,後享受權利。

  (權利和義務作為法律關係是同時產生而相對應存在的***

  7.村民委員會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務的國家機關,基層政權。

  8.中國共產黨代替國家行使政府職能。

  9.政府有管理經濟的職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預經濟活動。

  ***巨集觀調控,間接引導經濟活動***

  10.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力的關鍵是發揮人民民主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

  ***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力的關鍵是建立健全制約和監督機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11.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所以人民能直接行使國家權力。

  ***人民代表是國家權力的直接行使者,不能說我國人民能直接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

  12.各民主黨派和中國共產黨是領導與被領導、監督和被監督的關係。

  13.我國的宗教性質已發生了根本轉變。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宗教發生髮根本的變化,但宗教的性質仍然是唯心主義***

  14、在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國家支援和鼓勵公民信仰宗教

  15、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社會主義社會***

  16.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17.聯合國大會是唯一有權採取行動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機構。

  18、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

  ***宗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基本立場;基本目標;基本準則***

  :文化生活

  1、泰山日出是一種文化現象。

  【解析】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由人創造、為人所特有的。“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成為文化,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泰山日出是一種自然現象,不是文化現象。

  2、文化的發展與經濟的發展亦步亦趨。

  【解析】經濟決定文化,但文化與經濟發展不是亦步亦趨的。文化具有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獨立性,文明素質不會隨著經濟發展自然自然的提高,提高文化程度必須自覺加強文化建設,特別是思想道德建設。

  3、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有形的、強制的。

  【解析】文化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一般不是有形的、強制的,而是無形的、自發的。

  4、文化能夠促進人和社會的進步。

  【解析】並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只有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進作用,落後的、腐朽沒落的文化則起到阻礙作用。

  5、文化是指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

  【解析】“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社會科學***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

  6、免費開放博物館是展示文化成就,說明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體現我國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解析】開放博物館體現的是文化事業的發展。

  7、發展是繼承的必要前提,繼承是發展的必然要求。

  【解析】關係顛倒。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

  8、春節等民族節日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

  【解析】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注意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對應的內容不能顛倒。

  9、傳統文化對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始終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解析】並非任何傳統文化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只有優秀的傳統文化才

  起到促進作用,落後的、腐朽沒落的傳統文化則起到阻礙作用。

  10、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主要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

  【解析】體現的的是矛盾的特殊性。

  11、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是發展先進文化,促進民族文化繁榮。

  【解析】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標準所在。

  12、舉辦世博會,進行文化交流有利於加深各國人民相互瞭解,消除世界文化的差異。

  【解析】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世界文化的差異不可能消除。

  13、大眾傳媒是現代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教育具有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是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解析】大眾傳媒是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具有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14、和而不同指的是我國文化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鑑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解析】和而不同即包容性含義中的“求同存異”,而吸收、借鑑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是“兼收幷蓄”。

  15、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以為人民服務為原則的。

  【解析】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

  16、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關係,從哲學看是整體和部分關係。

  【解析】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關係,從哲學看應為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辯證統一關係。

  17、隨著大眾傳媒的發展,舊的傳媒方式在逐步被淘汰。

  【解析】大眾傳媒雖已成為文化傳播的的主要手段,但新的傳媒的出現,並不意味著舊的傳媒的消失。

  18、傳統文化的相對穩定性是指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其基本特徵。

  【解析】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它在世代相傳中保留基本特徵,但具體內涵又能因時而變。

  19、成功的藝術作品來源於人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廣大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創造的主體。

  【解析】文化創作來源於社會實踐,不是作者的靈感、想象力和創造力;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

  20、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進行文化創新的力量源泉。

  【解析】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力量源泉。

  21、漢字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見證,漢字是連線海峽兩岸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標誌。

  【解析】漢字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精神是連線海峽兩岸的精神紐帶。

  22、中華民族精神的全部內涵可歸納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解析】這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23、文化形態的更替、文化發展的方向是由科技進步決定的。

  【解析】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決定著社會制度的變化,也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

  24、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內在要求是全民學習、終身學習。

  【解析】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內在要求:推動教育資訊化和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學習型社會”的核心內涵:全民學習、終身學習。

  25、發展文化產業必須把經濟效益放在首位,發展文化事業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解析】無論是發展文化產業,還是文化事業,都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26、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

  【解析】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這也是發展先進文化的目標。

  27、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性質和前進方向,是文化建設的靈魂。

  【解析】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而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28、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關鍵在於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解析】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關鍵在於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29、科學文化修養的根本意義在於提高思想道德修養。

  【解析】科學文化修養的根本意義在於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30、教育在經濟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域性性的作用。

  【解析】偷換概念。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而非“經濟建設”中。

  31、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證。

  【解析】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證。建設和諧文化根本上要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32、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在世界各地的建立,意味著世界對中國核心價值觀的肯定和認同。

  【解析】由於意識形態的差別,世界其他國家不可能肯定和認同中國的核心價值觀。

  33、使社會主義榮辱觀成為每個公民的行為準則。

  【解析】不符合事實, “每個公民” 是不可能的。

  34、中外文化在相互借鑑與融合中走向統一。

  【解析】中外文化應該相互借鑑和融合,但不可能走向統一,因為文化具有多樣性。

  35、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凝聚力量。

  【解析】偷換概念。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