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語文複習重點總結

  在高一語文複習中,要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需要了解複習的重點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人教版高一語文複習重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人教版高一語文複習重點

  1.課文中的現代文

  課文中的現代文閱讀,包含了語文期末考試會考察的基礎知識和閱讀能力。

  ***1***課文出現的生字詞、成語的讀音、字形以及運用,都屬於期末考試基礎知識考察的範圍,應認真複習,做到每字、每詞過關。另外,老師在課堂上拓展的字詞,也屬於複習之列,大家也要根據課堂筆記複習一下。

  ***2***課文中相關的文學常識,如作者風格,代表作品,也是考試中最容易考察的點之一。特別是大文學家,高分小編提醒高一生更要留意他們的朝代、國籍,這些是出題老師喜歡考察的點。

  ***3***在考試中,一般會考察現代文閱讀題,通常不會直接選擇課文的文段,而是選擇課文的一些文學作品。這個時候主要是考察高一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在複習的時候,高分網小編建議大家對照課本,仔細回憶一下老師在課堂上是怎樣分析課文的,總結期中的閱讀現代文分析方法,提高理解文章的能力。對於具體分析課文句段的筆記,則不作為複習重點,但表現手法的分析及作用仍需要記住套話,可能會在現代文閱讀題中有用。

  2.課文中的詩歌

  課文中的詩歌,除了生字詞、成語與文學常識需要認真複習,另外還需注意:

  ***1***課後要求背誦的詩詞,一定要認真背誦及默寫。有的同學背得很溜,但一寫出來就錯字百出。要知道,寫錯一個字,這一句都沒有分數了。所以可以試著默寫,再對照課本自我打分,篩查錯別字。

  ***2***課後沒有要求背誦的詩詞,也要儘量讀熟,短的篇目可以直接背誦。即使名句默寫用不到,也可以找機會用在作文之中。

  ***3***老師在課堂上對詩歌的分析,重點複習表現手法***即表達技巧***

  3.課文中的文言文

  文言文的考察一般會比較細,除了上面說到的文學常識,還可能考察到實詞、虛詞、通假字這些,所以複習要更為細緻。

  ***1***文學常識:作家名、字、號、別號,所在朝代及生平、風格,作品集及代表作品,都應一一落實,這些是出題頻率特別高的一類題。

  ***2***每篇文言文課本都要完全過關,這個完全過關包括了實詞、虛詞、通假字的古漢語知識,還有一些註釋裡面給出的內容,也不要放過。如果老師在課堂上總結了此類知識,便是複習的重點。如果老師沒有進行總結,那麼重點把課本的註釋弄熟,基本上出題都是那些範圍。

  ***3***在期末考試的文言文閱讀之中,有可能選一篇課內文章,因此對課文的分析理解也必須認真複習。

  ***4***背誦篇目也要做到每個字都不寫錯,並靈活用於作文之中。

  除了課堂筆記之外,平時單元測驗、月考的試卷,當然還有你們的期中考試試卷也屬於複習範圍,重點複習自己曾經做錯的題目,以及老師評講試卷時的拓展知識。

  高一語文複習文化常識

  1.選自《左傳·僖公十年》。《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以孔子修訂的魯史《春秋》的順序,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間的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很有價值的文獻,也是優秀的散文著作。燭之武,鄭國大夫。《左傳》:《左傳》是記錄春秋時期社會狀況的重要典籍。取材於王室檔案、魯史策書、諸侯國史等。記事基本以《春秋》魯十二公為次序,內容包括諸侯國之間的聘問、會盟、征伐、婚喪、篡弒等,對後世史學、代學都有重要影響。主要記錄了周王室的衰微,諸侯爭霸的歷史,對各類禮儀規範、典章制度、社會風俗、***、道德觀念、天代地理、曆法時令、古代代獻、神話傳說、歌謠言語均有記述和評論。晉範寧評“春秋三傳”的特色說:“《左氏》豔而富,其失也巫***指多敘鬼神之事***。《左傳》是研究先秦歷史和春秋時期歷史的重要代獻,它代表了先秦史學的最高成就,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很大影響,特別是對確立編年體史書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它補充並豐富了《春秋》的內容,大大提高了《左傳》的史料價值。

  2.春秋時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男爵等還真不是西方獨有的,我們周朝就開始了。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勞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為公爵,就是晉文公、秦穆公、齊桓公等。總體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應名號也就高了。

  3.子:古代對男子尊稱。

  4.寡人:諸侯謙稱,寡德之人。國君、諸侯別稱:比如春秋後期燕國通過兼併,土地也多了,但是一般稱呼還是燕侯。但是春秋後期周天子沒什麼地位,後期禮器樂崩,就是各諸侯禮儀、用的器物、奏的音樂都比較混亂,好多都用天子的,所以稱呼也就混亂了。

  到春秋後期,稱呼大國國主公也行,也可以按照最初周天子分封的爵位稱呼。

  還有比如吳王夫差、楚莊王等,就是因為這些當時認為是蠻夷部落,周天子沒有分封,自稱為王的。戰國後期,大部分諸侯都自立為王,這個王不同於春秋時期的王。

  有些時候稱侯的,就是說他是諸侯的意思。比如晉國是公,稱侯的就是說他是諸侯。楚國沒被封,叫王也不合適,經常就其他國家拜訪就稱呼楚侯。

  5.執事:辦事的官員,文中可用作對對方的敬稱。

  6.《戰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歷史學名著。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是第一部***,又稱《國策》。由西漢劉向所整理編寫。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衛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縱橫家的實戰演習手冊。這部書有文辭之勝,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亦佔有重要地位。本書亦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曆史的重要典籍。

  7.祖:臨行記路神,引申為餞行和送別。

  8.古時音樂分為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徵,七音變徵是變音的變調、聲調悲涼

  9.中庶子:管理國君的車馬之類的官。

  10.箕踞:坐在地上,兩腳張開,形狀像箕。這是一種輕慢傲視對方的姿態。

  11.《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縣***今江蘇宿遷***人。起兵反秦後於劉邦爭天下,交戰五年,終於失敗自殺。節選的這部分主要敘述項羽進入函谷關滯後於劉邦的一場鬥爭。鴻門,地名,在新豐***今陝西臨潼東***。

  12.參乘***shèng***,亦作驂乘古時乘車站在車右擔任警衛的人。乘:四匹馬拉的車。

  13.竊:常用作表示個人意見的謙稱

  14.豎子:罵人的話,相當於“小子”

  高一語文複習議論文寫作

  在高中,我們則需要逐漸步入議論文的寫作階段。其中比較常用也是最好把握的,便是舉例論證。在進行舉例的時候,適當注意材料的新穎程度。一些學有餘力的孩子可以在論據的展示上適當花點功夫。

  比如可以嘗試對手頭素材進行分類,並對素材進行片段性的練習。在詩人當中有典型的“出仕”與“隱逸”兩種型別,按照這種思路,人物素材也可以按照面對事件是否作為進行分類。在題目《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當中,“仰望星空”便可以理解為“靜觀其狀,享其美好”,而“腳踏實地”則可以理解為“有所作為,繼續奮發”。另外,也可以新增描寫的成分,例如學生最常用的“司馬遷”這個例子,常見的形式便是“司馬遷身處逆境,受到宮刑,依舊奮發,終於完成了《史記》。”在這裡,我們可以通過新增細節的刻畫,讓它更顯生動。所謂細節,便是具體的事件、地點,或者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等內容。比如這裡,便可以適當新增“殘月當空”“餘暉暗淡”等詞對司馬遷所處環境進行刻畫,也可以新增“一揮而就”“定睛而視”神態動作的描寫,讓論據變得更加充分的同時,也變得更加生動。

  這裡便以蘇軾為例,為大家舉出幾個例子:

  ***1***是那個“揀盡寒枝不肯棲”的寒鴉麼?是那個“一蓑煙雨任平生,何妨行嘯且徐行”的行者麼?是那個高唱“大江東去”的詩人麼?蘇軾,一個被宋神宗稱讚為“才與李白同,識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潑來的汙水,遭受貶謫後,忘卻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黃州種地釀酒,“夜飲東坡醒復醉”,在黃州“倚杖聽江聲”,在黃州寫下“大江東去”。他總是那樣的淡泊從容。他總是將所有的痛苦失意拋之腦後,銘記著世間之美麗。不然,何來“親煮東坡肉”,何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曠達與豪邁?

  ***2***一枝一葉一世界“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輪明月,放射出悲天憫人的光輝;“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鬆崗”,一排短鬆,守候著生死離別的深情。“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一杯濁酒,凝結著壯志難酬的感慨;“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一片沙洲,見證了孤苦無依的飄零;“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一隻小舟,帶走了蠅營狗苟的煩懣;“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一襲蓑衣,織就了風吹雨打後的寧靜……一枝一葉一世界,一詞一句總關情。

  ***3***人有意氣,才能有豁達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蘇子有意氣,雖遭官場與文場一齊潑來的汙水,但他仍意氣風發,“侶魚蝦而友麋鹿”,心胸豁達可見一斑。

  ***4***東坡披髮仰天大呼“大江東去”,他面臨的那些煩心瑣事頃刻之間沉入滾滾波濤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壯闊的滔滔江水讓東坡選擇忘記,忘記那些失意、悲傷,忘記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5***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談笑風生,而真正帶給赤壁完美壯烈的是蘇軾。官場上的險惡***並沒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貧並沒有銷蝕掉他那樂觀向上的心。伴著涓涓細泉,聆聽習習古風,故園神遊中,蒼銀白髮與皎潔月光交相輝映。一尊還酹江月,多麼豪邁的舉杯,淡逝了多少哀傷及生活磨難——紀念蘇軾,讓我懂得了在困難逆境中應保持有奮勇向前的心……

  ***6***蘇軾這個曾經輝煌的文人,因黃州詩案而開始落魄,流落四方,輾轉難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懶,看“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做他那個神鶴翩躚而舞的夢。面對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見風在山頂呼嘯,盤旋,然後帶著撕身裂骨的陣痛穿越漆黑的荊棘林。剎那間,他心中鬱結的塊壘,纏繞的苦痛隨風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記。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