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公編和行政編的區別

  事業編制是事業單位編制的總稱,像學校就是典型的事業單位。你知道行政與參公是什麼嗎?兩者有什麼區別嗎?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行政和參公的區別

  行政性事業單位是真正的事業單位,基本上屬於公務員。參公管理的事業單位只是參照公務員管理制度進行管理,但並不是公務員。

  進入行政編制的意味著你是國家公務員,如通過了考試就是國家公務員。國家公務員享受著國家的各種法定待遇,如醫療、晉級等。

  參公是我國政府各單位政工幹部和工作人員比較口語化的一種表述,全稱是參照公務員管理法管理。是指對政府委託或授權具有行政執法能力的單位和不屬公務員系列的人員,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參公單位人員要具體分析,通過中央、省兩級公務員參公考試正常考錄的工作人員,嚴格意義上講不是公務員,但在錄用、晉升、考核、離退等方面按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

  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最大的區別

  行政編制也就是國家公務員是有級別的,如你第一年是科員,可能是最低一級的,你幾年以後當了科長,就是股級。再幾年以後當了局長,就是局級。也就是說,你如果是行政編制,那你就是“走”級別的。而事業編制,名義上是國家幹部,實際上還是工人身份,“走“的是職稱,比如你幾年以後是初級工,幾年以後是中級工,幾年以後是高階工。學校老師是最典型的事業編制。而且最重要的是事業編制的人員不能當領導幹部。

  想進入行政編制只通是通過國家公務員考試,每年都有國家的和省的公務員考試。要注意,現在只有地級市才有權力組織公務員考試,也就說縣級市的鄉鎮或單位來招聘的話,一定是事業編制的。

  參公身份與公務員和普通事業單位人員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與公務員的主要區別:不是行政編制不是公務員,到了退休後按事業退休人員處理。

  與普通事業編制人員的主要區別:可以參加公務員交流、有非領導職務、和公務員一樣僅扣兩金。

  K如果把第二個問題完全搞清楚了,那第三個就不是問題了,參公管理的人員使用的編制是事業編制,個人身份是公務員。這個個人身份不會隨著退休又變成了未參公的事業單位聘用幹部身份,退休前後都是一樣的。

  普通事業編制人員的個人身份是聘用制幹部或工人,按崗位分類來定。

  參加公務員登記一定是公務員嗎

  不一定。一些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參加了公務員登記,就認為他們是公務員了。同志,形式這種東西你在機關工作那麼多年了,難道還不知道嗎?有些地區的做法是,參公人員參加登記,但只到地一級或者副省級,而不到省裡去備案,這是為什麼?因為參公人員是事業編制不是行政編制,省編辦不承認他們的公務員身份啊,沒有行政編制,那還怎麼備案?誰擔得起責任啊!但人心需要安撫,工作需要開展,形式一下,大家能瞞則瞞。

  這段中的錯誤就更多了,公務員登記是由各級組織部門負責,編辦管理的是編制,個人身份不由編辦確認。而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中的個人身份明確為公務員的,這個是全國都認的,不存在瞞的問題。

  造成這個誤解的可能是行政執法專項編制的情況。行政執法專項編制是實行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試點地區核定專用於行政執法工作的人員編制,使用行政執法專項編制人員參照使用行政編制人員進行管理。這個簡稱是地方糧票。目前中央編辦將行政執法編制劃歸事業編制的範疇,所以在省編辦行政執法專項編制是按參照行政編制來管理,但每年統計上報中央編辦是按事業編制來報。而且也不用瞞,只是統計口徑的問題。同時就像第二條說的,編制是編制,個人身份是個人身份。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