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燙的起源是什麼

  麻辣燙是食物的平民化歸宿。青菜和魚肉,被細細地穿在了籤子上,一股腦兒地往滾沸的湯裡推,真正是赴湯蹈火。那麼,?

  麻辣燙的起源

  據說,麻辣燙起源於長江之濱,最初的時候,是船工和縴夫創造了麻辣燙的吃法。

  從四川宜賓到三峽內的巫山,這一帶由於水流湍急,縴夫自然是少不了的風景,他們在拉縴之餘,在江邊拾上幾塊石頭,支起瓦罐,舀幾瓢江水,擼上把乾柴生火,在罐里加入蔬菜,沒有蔬菜就就地取材,拔些野菜,放入海椒、花椒等調料,涮燙食之,吃後滋味美不可言,既可果腹,又可驅寒、袪溼;製作方便的煮食習俗便在江邊沿襲。這就是麻辣燙的起源。

  後來,碼頭上的小販見這種涮燙方式有利可圖,便將菜品和爐具加以改造,置於挑擔兩頭,邊走邊吆喝,江邊橋頭賣勞力的朋友便圍著擔子享用起來。麻辣燙漸漸從江邊上了岸。

  重慶城內的飯館把這種飲食方式店堂化,麻辣燙就開始發展起來,到了當代,麻辣燙更是因為方便,自助,快捷的優點迅速名揚大河南北,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飲食。

  麻辣燙安全風險

  1.食品原料不新鮮,或者經過處理,如甲醛處理可以改善水產品、動物血、豆腐等食品的質地。

  2.油脂不新鮮,使用反覆加熱後的油,或者檢驗指標不達標的油。吃餐館中的炒菜,油經過反覆加熱更加危險。

  3.燙菜水反覆使用,其中可能積累有害物質。這個問題有可能存在,比如亞硝酸鹽和草酸的含量不斷上升。因此涮菜水應當定期更換。

  4.如果鹽味過重,味精過多,則不適合需要控制鹽分的高血壓、心臟病、腎病患者。調料的多少可以控制。生產者通常傾向於新增較重的味道,以便吸引消費者,並掩蓋原料不夠優質帶來的鮮味不足問題。

  5.如果辣味過重,則不適合呼吸道疾病患者、消化道疾病和各種慢性疾病患者。

  6.如果喜歡在溫度很高的時候食用,則對消化道粘膜有傷害。消費者可以自己選擇涼一下再吃。因為麻辣燙的調料本身是涼的,盤子大散熱也快,燙傷粘膜的事情完全可以避免。

  7.加熱時間不足,可能存在病菌存活的隱患。關鍵在於,一定要洗乾淨,加熱充分。

  8.食物容器不夠清潔,未充分消毒;一次性筷子、餐巾紙的衛生不合格。此外,大多數食客似乎也沒有洗手之後吃飯的習慣。有關部門應當經常抽查,做好餐飲衛生管理;食客們也應當自己搞好個人衛生。

  9.有可能在調味料裡面加入其他成分,比如抗腹瀉藥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