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散文的主旨

  散文的主旨是作者寫作意圖的集中體現,是文章的靈魂和核心,把握好主旨就能更好的讀懂理解文章,但是如何把握好主旨是首要的一個難題。

  那麼怎樣才能比較有效、準確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呢?根據我的體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品味語句,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句是文章重要的語言單位。如果我們能對文中關鍵的語句進行深入地體察、細心地品味,瞭解它們的作用,就可以真正地把握文章的主旨。這是一個簡捷可行,很具操作性的方法。那麼哪些句子是文章的關鍵句呢?

  首先是文中一些表示抒情,特別是議論的句子。

  一般散文、記敘文都是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的。如果文中出現一些抒情、議論的語句必然就會有它的特殊作用。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意圖,要傳達給讀者的思想感情,就是用這些句子來表達,也就是來點明文章的中心。而且這種句子往往是精當的、要言不煩的、“畫龍點睛”的,大家可千萬輕視不得!我們可以在一邊閱讀時一邊把這些語句都劃出來,然後等全語段閱讀完以後加以篩選和選擇。所以我們S、H版課本上都選了《風景談》這篇文章,它是茅盾先生在1940年5月到10月訪問延安後回到重慶寫的。茅盾先生在延安親眼見到了根據地軍民火熱的戰鬥生活,於是他用六幅畫面,把它們記敘、描寫出來。在每一幅畫面敘述以後,他都用飽蘸感情的筆寫了這樣議論的語句:“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充滿崇高精神的人類乃是偉大者尤其偉大者!”“他們是民族精神的化身,是偉大中之最偉大者!”這些句子很好地點明瞭文章的主旨,歌頌了在黨領導下北方抗日軍民的崇高、偉大。

  二、分析人、事、物的特點,把握作者的感情傾向。

  散文的主旨一般是通過情、景、人、事、物的描繪來加以體現的,所以要把握作者的感情傾向,就必須瞭解文章敘了什麼事,記了什麼人,寫了什麼景,狀了什麼物。具體說來大致有以下幾種方法:

  1、抓住景物描寫,理解文章中心。

  文章寫人記事離不開環境描寫。精當的景物描寫能烘托任務的性格和情感,能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渲染某種特定氣氛,自然也就能點出題意、揭示中心。例如我們學過的魯迅先生的《祝福》中有一段關於魯四老爺書房的描寫。它通過一個“壽”字、一幅半脫落的對聯、一堆不全的《康熙字典》等渲染了陳腐沒落的氣息,暗示了書房的主人是一個保守頑固,偽善冷酷的封建衛道士。而祥林嫂的後半生恰恰生活在這樣一個環境中的命運是可想而知的。那麼封建禮教把祥林嫂摧殘致死,這樣一個主題就表現了出來。又如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一篇文章,題目是《從羅丹得到的啟示》,其中一小節詳細地描繪了羅丹的工作室。這樣一個偉大的藝術家的工作室卻是如此簡樸,除了工作中所需的東西以外別無他物。從而看出了羅丹對工作的專注、熱情,為表現文章的主旨作了強有力的烘托。

  2、找出文章線索,領會作品主題。

  一篇文章,不論其篇幅長短,也不論是寫一人一事或多人多事,都有一條貫穿文章的線索,找到文章的線索,便可理清文章的脈絡,進而領會作品主題。譬如大家都熟悉的法國莫泊桑的小說《項鍊》。這篇小說就是把項鍊這個物件作為線索,從路瓦栽夫人因需參加舞會而要項鍊,到借項鍊,丟項鍊,最後還項鍊的過程,串連了整個故事。其間任務的語言、活動、性格、思想感情都在這個線索中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從而體現了小說揭露了當時法國上層社會講求奢華的風尚,以及說明資產階級愛慕虛榮的思想對人造成的危害。如有一篇文章題為《木屐》,文章就是通過農村中普普通通的一件人們日常生活用品木屐串聯了在改革開放後所發生在邊遠農村中的父子兩代人的一個小故事。只要找到了這個線索,反映落後的生產方式和生活習慣對這個農村和農民思想的牢牢束縛這個主題也就很好地可以領會了。

  3、抓住詳略處理把握文章的主旨。

  文章中的詳略處理總是服從於文章的主旨的。和主旨密切有關的人、事物則要細緻地刻畫、詳盡地描寫、竭盡鋪陳之能事,反之則可從略處理,一筆帶過。記敘文中的詳略處理正隱含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和中心指向。所以抓住了詳略處理,也是把握文章主旨的一條有效途徑。譬如《祝福》中魯迅先生對以下兩個情節是細緻、詳盡的刻畫的:一是寫她第二次嫁給山裡人後,丈夫的傷寒死了,唯一的孩子也被狼叼走了。她到處逢人便反覆地講孩子阿毛的故事,而人們也從同情、冷漠、厭惡到惟恐避之不及。二是寫她聽了柳媽的話捐門檻的整個過程以及之後仍遭四嫂大聲呵斥不准他沾手祭祀的事。這兩個事例是小說最詳寫的部分,因為這都是揭露的使祥林嫂致死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小說的主題——封建禮教、迷信、冷漠的社會吃人!

  4、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

  葉聖陶先生說過:“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亂走的。”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組織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結構就是它的思路的具體展現。高考試題常常通過對作品的結構進行設題,考查學生對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閱讀散文,要善於捕捉文中體現時間、空間、人物、事件、感情的語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脈絡。

  5、仔細品味散文的語言。

  散文的語言描寫細膩,表達深刻,內涵豐富。高考散文閱讀命題有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對散文中負載資訊量大、內容含蓄、意義深刻、表現力強的語言進行鑑賞。鑑賞散文的語言,只有聯絡文章的主旨,根據上下文的具體語境,細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確理解其中的含義。這也是閱讀散文的基礎。

  三、正確鑑賞散文的表達技巧。

  散文的寫作,一般都很講究表現手法的恰當運用,如借景抒情、寓情於景、託物言志、欲揚先抑、烘托對比、虛實相生、象徵手法、修辭技法等等,這些手法的巧妙運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達得更加鮮明突出。高考試題通過對這些技巧的鑑賞,可以直接透視學生的閱讀品位。所以,閱讀散文還要注意鑑賞常見表達技巧的表達效果。

  散文只會將作者創作的廣闊世界,暗示給細心觀察深微體會的讀者們。那麼,教學中引導學生在閱讀散文上有所突破就需要我們抓住散文的一個特質——“形散神不散”。內容形式可以“上下五千年,縱橫千萬裡”,可主旨意蘊卻聚焦在一個點上,總是鮮明生動、意氣貫通。所謂“似散而實聚”是之謂也!正因如此,閱讀散文時只要抓準了“神”——主旨,就等於找到了解讀散文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