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三種方法及說明文需要注意的四個方面

  導讀:中考是我們人生重要的方向之一,為了更好地指導自己的學習,讓自己不斷成長。下面網的小編給你們帶來了《》供考生們參考。讓我們一起到學習吧!

  閱讀說明文需要注意的四個方面

  閱讀說明文,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第一,把握說明物件及其特徵

  第二,明確說明方法

  第三,分析說明順序

  第四,抓住關鍵性詞語和句子,揣摩語言的準確性。

  幾乎所有說明文的說明物件都可以通過審題來明確,關鍵在於把握被說明事物的特徵。

  說明方法不外乎打比方、下定義、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引資料、畫圖表、分類別等。

  關於說明順序,要把重點放在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在說明過程中的具體運用上。

  抓住關鍵性詞語和句子,就能理解說明語言的準確性,把握語言的風格,並能快速把握句意、段意、文意以及上下文的聯絡。

  本欄目備有大量說明文練習,你可以試著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練習,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當然,需要堅持。

  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所謂主要內容,是指對全篇文章內容的總概括,不同文體的文章,所寫的主要內容各不相同。

  敘事的文章,主要寫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涉及的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寫人的文章,主要寫主人公是個什麼樣的人,有什麼品質,有什麼表現。介

  紹事物的文章,一般從事物的形狀、顏色、大小、:特點、作用等幾方面進行介紹。

  寫景的文章,一般介紹景物的特點。

  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呢?方法主要有三種。

  ***1***自讀質疑法。由文章的標題或圍繞文章的主要事件自己提出思考的問題。

  如閱讀<向命運挑戰***一課,可以根據標題提出問題:誰在向命運挑戰?他戰勝命運了嗎?閱讀文章後可以提問:霍金是怎樣向命運挑戰的?他在科學上有哪些重大貢獻?霍金向命運挑戰的事蹟給了我們哪些啟發?

  解決了這些問題,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2***段意合併法。先讀懂每一個自然段的意思,再把各自然段的意思連在一起,抓住重點歸納總結。

  例如《草船借箭》這篇文章共有10個自然段。

  1—2自然段寫故事發生的原因,周瑜因嫉妒諸葛亮的才幹,想用計加害於孔明。

  3—8自然段講草船借箭的經過,諸葛亮將計就計,再一次顯示出自己的聰明才智。

  9—10自然段講借箭的結果,周瑜在與諸葛孔明的較量中再次失敗。

  將各段大意串聯起來,即為文章的主要內容。“分段”、“概括段意”,過去一直是中年級閱讀教學的訓練重點,語文課程標準中沒有涉及“段落”的概念,是因為過去機械、程式化的訓練模式把教學引向了繁瑣分析的桎梏中,它追求的是標準、統一的答案,忽視了我們閱讀中的情感體驗,壓抑了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違背了閱讀的規律。

  分段、概括段意僅僅是把握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一種手段,不能用統一、固定的模式讓學生去說、去記,更不應該把它當成語文教學的目標而進行機械訓練。

  ***3***根據文章的詳略,抓重點段法。

  如《飛奪瀘定橋》,作者按時間順序先寫了為什麼要奪橋——與敵人“搶時間”,突出一個“飛”字;再寫怎樣奪橋——“攻天險”,突出一個“奪”字;最後寫奪橋的結果。

  抓住重點部分,再根據開頭、結尾的交代,文章的主要內容就自然明白了:北上抗日的紅軍要奪取瀘定橋,紅軍與敵人的援兵搶時間,搶先趕到了瀘定橋,又戰勝天險奪取了瀘定橋,渡過大渡河,繼續北上抗日。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每一種方法都不是唯一的,更不是獨立的,瞭解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往往是幾種學習方法綜合運用的結果。學生應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與習慣;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