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春節聯歡晚會的一封信

  央視春晚是為了慶祝新年而在除夕之夜舉辦的,從1983年開辦至今,是中國規模最大,最受關注,收視率最高,影響力最大的綜藝性晚會。下面是小編跟大家分享的致春節聯歡晚會的信,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

  篇1

  尊敬的央視春節晚會導演:

  過年好!我是鐵嶺市銀州區的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十分喜歡看春節晚會,每年的晚會我都是堅持著從頭看到尾,今年也不例外。對於今年的春節晚會,我有幾點感受,想跟您說說,或許對您做節目會有一點用處。

  我認為今年的春節晚會有四大優點,一大缺點。

  第一個優點:今年的春節晚會除四個固定的主持人外,還請來地方臺的主持人,帶來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春聯。這些春聯不僅對仗精巧,語言華美,還概括了各地的風土人情和物產,令觀眾大開眼界。建議結集出版。

  第二個優點:舞蹈《千手觀音》編排精妙,服裝華美耀眼,更令人叫絕的是這個節目的演員全部為聾啞人,他們雖然聽不到音樂,但在手語老師的指揮下,把舞蹈動作做得和音樂極為合拍,令人感嘆。我想他們雖然聽不見,但和正常人一樣,有一顆追求美的心靈。希望在以後的晚會上多上這類節目。

  第三個優點:晚會上的服裝設計比以往的晚會漂亮多了,而且舞美設計運用了高科技,比如容祖兒演唱的時候,背景就是一片美麗的天空,和歌詞的意境十分相配。

  第四個優點:今年的晚會上連篇累牘的拜年嗑少了,寶貴的時間都讓給了人們想看的節目,這是我們觀眾特別歡迎的。

  缺點呢,只有一個,如果能請雅典奧運會奪金牌的運動員也來唱首歌就好了,他們都是為國爭光的英雄,應該在這個全國人民矚目的重要時刻出現在大家面前。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希望導演借鑑。最後再次祝您春節快樂,全家身體健康!

  王冬梅

  2005年2月13日

  篇2

  我是春晚的老觀眾,從1983年,在電視非常稀少的年代,由於對電視的熱愛,有幸看到了第一屆春晚,從此我愛上了春晚,直到現在。

  看到今年的春晚,我感覺到非常失望。究其原因,是因為今年的春晚太乏味,沒有給人太多的記憶。為什麼呢?因為春晚的舞臺最大的缺失是沒了可比性。自從2012年哈文執導春晚後,取消了一年一度的觀眾最喜愛春晚節目的評選,有人說這是創舉,有人說這是為了消除春晚參與者的壓力,凡此種種,不一而是,但是恰恰是錯誤的。正因為如此,才使春晚的節目質量日益下降,逼迫觀眾遠離春晚。這樣的狀況如不改觀,春晚正如人們以前所質疑的,真的沒有再辦下去的必要。

  其實,對每一個能上春晚的演員來說,他們不僅僅是為了給全國的電視觀眾乃至全世界的華人,在新春佳節到來之際帶去歡樂,更為重要的是他們要把自己一年中最美好的東西奉獻給廣大的電視觀眾,主觀的講,他們是卯足了勁,要使廣大的觀眾樂,要得到廣大觀眾的認可。能在觀眾最喜愛的春晚節目拿獎,是他們此生最大的榮耀。否則,他們就不會每年有大半年的時間,來忙在辦春晚準備節目上。正因為如此,每年的春晚節目才得以精彩紛呈。而自從2012年***了這一程式,自以為高明的哈文才收穫到延續了30多年得春晚真得該到了歇菜的時候了!因為就拿2012、2013年得春晚來說,任何一個節目都無法與過去幾屆春晚節目相比,特別市語言類***春晚的支撐性節目***節目更是如此。

  倒不是說,春晚舞臺缺失了趙本山、陳佩斯、趙麗蓉不行,而是說我們沒有真正瞭解到春晚的舞臺真正需要什麼?每年都在強調時代在進步,人們的欣賞水平在提高,眾口難調嗎?而為什麼人們不管你春晚辦到幾十年,還在津津樂道最初的春晚?以現在的水平,以現在的聲、光、電技術,辦出一臺大眾喜聞樂見的春晚困難嗎?

  其實不難,難的是辦春晚的人根本無視觀眾的需求,標榜著開門辦春晚,全民辦春晚的幌子,閉門造車,苦心經營,一人一標號,各吹各的調;你執導是這樣,我執導是那樣,盡情彰顯個人的喜好,你們真正瞭解廣大觀眾的喜好嗎?你是在辦你個人的春晚還是給廣大觀眾辦春晚?你們執掌了春晚的舞臺,你們就可盡情地展示個人的喜好嗎?這樣說,也許委屈了你們,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有這樣的一種傾向。

  誠如是,作為中央電視臺,你不能把這樣一個重大的盛事交由一個人去辦,這樣做是非常危險的,這是體制的問題,一方面,我們聘任了導演,有他***她***全權負責;另一方面,我們就不應過多的干涉。這樣你能行嗎?我們是聘用他***她***但我們是東家,我們有權對節目提出要求,不能任由他***她***們“胡”來,好的我們支援,不好的我們就要反對。這才是負責任的態度。你不能對全國乃至全國華人最重要的一件盛事,委託給一個或幾個人去辦,而不聞不問,任由其“為所欲為”這是負責任的態度嗎?

  有了想彰顯個性的導演,有了不負責任的東家,春晚還能辦好嗎?這樣的春晚還有辦下去的必要嗎?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要我說,不難。

  一是要認真研究辦好春晚的規律,不要再拿眾口難調去說事,因為1983年得春晚是最使觀眾懷念的。其實,那時各方面的條件都不如現在,為什麼能成為經典呢?最主要的它滿足了當時大眾的需求,這是永恆的。為什麼我們現在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呢?難道我們現在得人沒有需求嗎?答案是否定的,這就需要我們辦春晚的人,摒棄你們的觀點,好好研究研究大眾的需求是什麼?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們再辦春晚,否則你不要接這個燙手的山芋。

  二是從春晚的規律來說,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春晚的記憶畢竟是從80年代前後的人開始的,對於90以後的人來說,興趣並不是絕大。但我們辦春晚的人沒有很深入地考慮這一關。他們雖然做了一定的努力,但努力的不夠,沒有做到與時俱進,想辦百年春晚,難上加難。要想辦好春晚,你就得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係,不要說難,不難誰也能辦。那就不是辦春晚了,也就無人關注了,春晚也就沒有辦下去的必要。因為我們不喜愛它,也不敬畏它。

  三是在起用新人的時候,你要充分考慮到老人的去留。起用新人,是為了滿足年青人的需求;留用老人,是為了延續春晚的記憶。你在辦春晚的時候,要既能照顧到過去的觀眾,還要吸引到今天的觀眾,你沒有這個能力,你就不要去做;主辦方你沒有這樣的理念,你就不要再辦春晚。因為人民需要春晚,春晚也需要辦下去,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為春晚作為全球華人的一個品牌,需要辦下去。現在需要的是怎樣辦下去?

  四是春晚呼喚大碗。對觀眾喜愛的各路明星,能請到還是要請到。因為他們是春晚的臺柱子,在此光環的映照下,我們要逐步培養有潛力、能接續的新人,逐漸讓他們成長,以此類推,梯次遞進,才能確保春晚長久不衰。你不能違反這一規律,大面積用一些新人,誰再看你的春晚?比如:2013年的春晚,大批觀眾喜愛的演員退出,你就是起用郭德綱這樣的人,也無濟於事。因為你太急功近利;因為你太你想怎樣,就怎樣;因為你太不把觀眾放在心裡,違背了春晚的規律,違背了廣大觀眾的需求,這樣的春晚能辦好嗎?

  五是辦春晚你要有一顆真正為大眾服務的心,拋卻你那些所謂的想法、創意。你要老老實實、認認真真研究一下春晚需要什麼,如何才能使春晚辦下去,成為百年盛宴。不要找什麼藉口,這樣是辦不好春晚的。其實這不是執掌春晚個人的事,是你主辦方的事。你不能簡單地開一個招聘會,把你們早已內定的人選為春晚的主創人了事,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事,這是失職的事,要追究法律責任的哦!你不能拿13億人或更多的人開玩笑哦!

  六是春晚需要競爭。不能只侷限在央視臺的幾個導演,要從全國範圍內選。既然是全國人民的事,就要廣開門路嘛!閉門造車,只能是死路一條。要選,就選一個團隊,不能選某個人,那是掩耳盜鈴,眾人拾柴火焰高嘛。中國革命要是那樣,還有新中國嗎?***夠偉大,光靠一個人能行嗎?

  七是春晚還得恢復觀眾最喜愛春晚節目的評選這一環節。因為春晚歷經30多年,它已經是一個品牌。這一品牌的創立,包括前前後後,每一道工序都不能缺失,缺失了就不是春晚,缺失了就不能在春晚的舞臺看到更好的節目,這已是不爭的事實。不能因為導演個人的觀點,而取消這一環節,我們主辦方要有原則,不能聽之任之。想執導春晚的人大有人在,誰執導春晚都不是問題,現在關鍵的是誰能執導的更好。那就得接我們主辦方的事。

  八是春晚要聚焦全國演出界最優秀的人才、最優秀的演員,在年初歲末給廣大觀眾奉獻一道值得期待的精神大餐。

  九是春晚作為央視的一個品牌,作為全球華人每年的一個期待,千萬要慎重對待。對這些在全世界電視史上有的幾十年得一個節目一定要珍惜,好好研究一下它成長的歷程、現狀和發展趨勢,把這一民族品牌保護好、發展好!掌握其規律,讓全國、不僅僅是央視的幾個導演做好這一盛宴。

  十是堅定信心。不管有多難,不管有什麼樣的風險,把它做下去,這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這是一件彪炳史冊的事。作為每一任央視的領導人,都要有這一意識,這將是你人生最重要的事。因為人民需要春晚,中華民族需要春晚!世界需要春晚!你們只需做的僅僅是承前啟後的事。好好研究一下春晚的規律;好好掌握一下春晚老人與新人交替的事;好好研究一下大眾的需求;好好開一個春晚的研討會,不要不當回事,我們已經攤上大事了,到時別忘了通知一聲哦。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觀點,僅供參考。有共鳴者,不妨互相交流探討哦!

  紀天尚

  篇3

  尊敬的春晚節目組:

  本人忙裡偷閒的突發奇想來貼吧看看,看到大家對邀請六小齡童老師的熱烈渴望,我也忍不住想說一下。

  首先本人是一位扯著80後的尾巴,牽著90後的手出生的,在我的童年中,春晚和西遊記給了我一個豐滿而快樂的童年,在此我感謝你們。

  在去年夏天的時候,我無意中從網上聽說西遊記劇組參加過某一年的春晚,雖然當時天很晚了,但我仍然在網上找了一下當時的視訊,並且熬夜從頭看到尾,雖然工作一天加上熬夜很疲憊,但是看著並不高清的視訊的時候,自己不自覺的感覺很快樂。

  還有就是春晚,春晚一直是中國人民過年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逢過年,不看春晚直播就會有一種春節過得很失敗的感覺,那種感覺不是看重播所能彌補的。為什麼呢?因為春晚是一種通過藝術家們生動的表演,將中國文化元素在充滿歡樂,祝福與期待中表達出來的,是一種即使毫無文化的最底層人民也能感受到的新年快樂,是一種最貼合人民願望的盛會。

  而現在我不得不說春晚的魅力正在逐漸喪失,00後們對待春晚的態度我不清楚,但60,70,80甚至90後們越來越感覺春晚的歡樂在離我們而去。有人將他們歸結為與時代脫節,有人將他們歸結為是老一輩藝術家的表演在逐年減少等等。

  具體原因不是我所能判斷的,但就我個人而言,近幾年的春晚我確實越看越少,去年我也就一個小時左右就睡了,後來的重播我也就斷斷續續的一小部分,新的一年到了,而去年的春晚我竟然還沒看完,這在我看來也是一種無言的失望,您說呢?

  春晚早期的成功是老一輩藝術家和導演組們兢兢業業的努力成果,如果沒記錯的話。曾有一檔節目解說過春晚的創辦與艱辛,貌似聽說小品這類節目是建國後的春晚創新,不是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但它為什麼在中國如此受歡迎呢?我認為小品本身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老一輩藝術家身上沒有多少外來文化的影響,他們的創作絕大部分是基於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取之於民,以其悅民。是一種中國人民能懂的中國文化精粹。

  而隨著老一輩藝術家的逝去和隱退以及春晚節目組為了推陳出新,新老交替的特殊時期,老一輩的魅力雖然仍然不減當年,但長達數個小時的晚會時間以及年幼的新一代觀眾的獨特文化要求已經使老一輩頗為有心無力,鞭長莫及。正所謂眾口難調,這對導演組是一個艱難的考驗,但這未嘗不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挑戰。

  艱難是因為導演組需要找到一條符合大眾口味的節目標準。而有意義又何嘗不是對新一代導演組是否能勝任春晚的挑戰呢,一旦導演組成功了,那麼恭喜你們,你們又將重現老一輩的輝煌,而同時春晚將再次成為中國人民春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不是現在雞肋般的存在,至少對我個人來說是雞肋,您知道嗎?

  舉個例子,我個人很喜歡新一代沈騰說的“無鞋”,因為最後的樂點“無邪”是個中國人或懂中國文化的外國人最後都會明白並因此而感到歡樂。但是其他所謂春晚新人的節目就乏善可陳了,尤其是歌曲類的,把一些流行歌曲稍加改編就搬到春晚舞臺上,或者就原樣表演,除了黃渤那個膾炙人口的歌曲,其他的我都沒記住,甚至黃渤那個歌曲還是後來才聽說的。吉祥三寶,常回家看看等許多經典歌曲導演組可曾忘記?請不要刻意迎合個別人的獨特口味,我個人並不反對讓那些只能紅極一時的藝人蔘加春晚,但請他們的節目能真正意義上的創新,真正對得起人民對春晚的期待,您說是嗎?

  畢竟60,70,80,90後們還活著,還是這個國家的絕大部分,請導演組能尊重我們對春晚的節目訴求,而不是因為相關部門,相關領導或者相關規定而抹殺勞動人民對春晚的期待,請春晚導演組有自己的堅持,能夠明確春晚的真正意義所在是什麼。

  如果導演組不知道什麼是春晚真正的意義,那麼我個人告訴你們:繼承與弘揚中國獨有的文化精粹,與全國勞動人民一起回顧歷史,一起展望未來。至於春晚是否國際化,那毫無意義,因為只要懂中國文化的人能看懂就行了,當春晚國際化的時候,請問其中還有多少是中國元素呢?

  春晚本就是為了中國人民而創,如今卻逆流而上,與時俱進不錯,但請不要忽略與時俱進的深層含義。請不要把春晚辦的像流行明星們的聯合晚會,因為人民群眾想嗨的時候會去北京體育館一類的地方買票看演唱會的,那裡看演唱會比春晚更能嗨出感覺。我們想看一場能回味至少一年的經典春晚,而不是隻能一夜激情的群星演唱會。

  六小齡童老師代表了好幾代人的快樂回憶,就如網友們說的:哪怕只是讓六小齡童老師像小彩蝶一樣在晚會顯眼位置嗑一晚上瓜子或者吃個桃子呢,我們對春晚的期待也會直線上升,畢竟那代表的是我們終將或已將逝去的青春。再說猴年沒猴王還是猴年嗎?

  我個人其實並不希望六小齡童老師再倉促編排節目,畢竟他年紀也不小了,我只想看到大聖嗑著瓜子,啃著桃子,時不時的損損或者稱讚一下群魔亂舞的演員與主持人等,想想那畫面,我又要醉了。而且這樣也不會對春晚的既定節目產生大的影響,雙贏的局面,導演組又何樂而不為呢?

  大聖說隨時靜候您的召喚,您能為了絕大多數人民的訴求將孫大聖放出您的五指山嗎?

  在春晚篩選節目之前,我就以為今年會請齊天大聖,誰知道,最後先是滿滿的期待,最後是苦澀的失望。

  我始終相信如果導演組真心想請齊天大聖駕臨春晚,其他衛視是擋不住您的大日如來手的,您說呢?

  書有記載,王母蟠桃宴,未召孫齊天,披甲金箍棒,大鬧九重天。今年春晚還是請一下美猴王吧,猴王鬧新春,何嘗不是一種對來年的喜悅期待,您說是吧?

  亡羊補牢,為期不晚。

  忘導演組慎重考慮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