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作文反思

  1:

  “叮鈴鈴。”。老師伴著輕快的上課鈴迎面而來。“吧考卷發下去。”老師冷冷地說。我接過考卷,呀,我頓時傻了眼,一個不起眼的分數像利刀般刺痛了我的眼。這張考卷是我的嗎?我不禁懷疑是我的眼睛看錯了嗎?

  “這張考卷難道很難嗎?”老師一頭霧水地問道。可見老師對我們的期望早已破碎。老師當天樂滋滋的容貌再次浮現在眼前,我不禁鼻子一酸。這次的期中考試老師可是養兵千日,用在一時,但老師付出的辛勞和汗水都讓我們以失敗告終。

  這次的考試不但使老師的期望破碎,也傷了我們同學的心。那天,老師不是千叮嚀萬囑咐的嗎?為什麼出乎意料的結果還是讓人垂頭喪氣,我知道老師一定也心灰意冷,心中也在對自己有責難之詞,同時也對我們徹頭徹尾的失望。

  我們總是在追悔過去,每天都在痛苦和自責中煎熬著,我們總嘆著息:“哎,我那時要是。就好了!”我們為什麼總是今天在追悔,明天在追悔,後天還是在追悔,卻永不能從過去的失敗在吸取教訓,重整旗鼓,更加努力去為成績、目標付出奮鬥,更加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學習。

  為什麼我自己總是在結果出來時,才懊悔不已?為什麼自己當時就不能在認真一點呢?這個結果又能怨誰?只能自己往自己設的馬虎粗心的陷阱裡跳。如果現在還不迷途知返,當心會越陷越深,誤入歧途。

  振作起來吧,遭受失敗之後,只有認真總結經驗,不斷吸取教訓,就會取得成功。

  讓我們再接再厲、不驕不躁,不斷進取去迎接下一個更大的任務吧!

  2:

  我一向語文很好,可是這次鬼使神差的,語文竟然錯了很多不該錯的地方。經過我的仔細反思,我想這和我閱讀題目不認真有著很大的關係。

  我知道老師對於我有著很大的期望,可是我還是沒有考好。對於這點我感到十分抱歉。但是既然犯了錯誤就要改正,所以,通過考試我也想了很多以後一定要學習的東西。

  首先我要改掉考試不細心讀題目的壞習慣。有時候我往往看著題目前面就順手把後面的問題寫上了,但是卻錯了很多。這也許也和答題技巧有關係。總之,通過以後的練習,我一定要在考試的過程之中認真審題,自習讀題,把題目看準、看好。時間允許的時候要多檢查幾遍,絕對不允許自己再犯類似於這樣的無謂的錯誤。

  其次,我還要加強語文、數學、英語三門主科以及政治、歷史、地理、生物和物理的習題強化。通過考試,我終於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平日大家都聚在一起做一樣的題目,感覺不出來有什麼明顯的差異。可是一當考試,才發現原來那麼多考試題目是我從來看都沒看過的***你就先編著吧***。只怪自己買的練習題做的少。不能允許自己再繼續這樣下去,所以,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從這次考試之中汲取教訓,增加力量,為下一次考試做好準備,打好基礎。

  期中考試畢竟不是期末考試,我還是有機會的。下一次考試,我要更努力,爭取不讓老師、家長和同學們失望。不讓自己失望。

  對於各科老師,我希望老師不要對我失去信心,雖然我這次考得並不理想,但是我相信自己的實力。下一次考試,我一定會努力的!

  3:

  光陰似箭,期中考試的試卷發下來了,望著試卷上那一個個大紅叉叉,我只能傻傻的看著,不知道該笑,還是該哭。

  積累與運用是我最懊悔的地方,可能是我太盲目自信了吧,單單是課本上的只是就被扣掉了12、13分,而且還都是那些最簡單的題目。這讓我不得不得重新認識自己的IQ。這積累與運用出錯的原因就是應為我對課本上的知識還沒有完全掌握,還得再繼續努力,加把勁兒。

  閱讀題是我丟分最多的地方。改卷老師把我的每小題都扣掉個1、2分。本來少少的1、2分卻越積越多,把我的分數在無意間蒸發掉了。我恨自己為什麼那麼不小心,為什麼不再認真一點;恨改卷老師太小氣了,為什麼每題都從我這兒搶走一點分兒呢!

  作文是我最生氣的地方。明明在我的面前就有一個很好的題材讓我寫,可是我卻偏偏要報道孤山老林去寫個破東西。唉,可憐的我腦袋怎麼就那麼不開竅?

  媽媽知道我的成績以後,把我罵了個狗血淋頭,害我無地自容,巴不得挖個地洞鑽進去。她怕我不長記性,結合我平日的學習情況,送給了我句詩:平日不努力,考試徒傷悲。

  經過了這次考試,我一定會謹遵老師和老媽的教誨,好好學習。下次我將看著試卷上那鮮亮的大紅勾勾感到興奮、哈哈大笑。把老媽送我的那句詩改為:平日肯努力,考試突開竅。

  4:

  未成年人自我保護意識淡薄,是社會的弱勢群體,因此社會上一些不法分子趁虛而入,把矛頭指向未成年人。

  《關愛明天》這部電影講述了有位小記者在為報紙收集被不法分子以及他人傷害的未成年人的故事。影片中有許多受害者,其中有個小男孩,因為考試只考了65分而被日夜工作的父親斥責,並把他打得遍體鱗傷,因為父親沒有在試卷上簽字,結果老師竟叫他去站著。

  看到這兒,我心潮起伏:對父親而言,他只看到了一個表面的分數65分,,但卻多孩子錯在何處及原因毫不過問,而是對孩子粗暴地毒打,這是多麼慘無人道的事!分數是次要的,重要的考差的原因,父親不對他進行指導,而選擇了打,試問,打就能解決問題?

  不,不輔導,下次依舊會錯;相反,如果引導他改正了,下次就不會在這兒錯,還不會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何樂而不為呢?老師就因為幾個字的簽名,竟體罰對他,難道老師連最起碼的人道主義精神都不懂嗎?!

  最可悲的是影片中有個少年因為禁不住好奇心而走上***這條不歸之路,最後染上了白血病。你也許會說“活該”之類的話,可他也是在朋友的矇騙下***的,難道他的同學會說“咱倆一塊去***”嗎?換做你,你又會怎樣。他在被採訪時說不要讓那些和他一樣的未成年人重蹈他的覆轍。

  唉,可悲、可泣、可嘆!當今社會知人之面不知心,若是沒有那些壞人,那麼當今社會就沒有那麼多複雜的法律,那麼多受害者,那麼多眼淚。

  但願人人付出一點愛,讓青少年的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