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恆高中作文

  1

  人的天性有多種多樣,凶狠,善良,勤奮,懶惰。。。。。。然而這些被我們稱為天性的這個東西卻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和生活得以改變。

  比如說:惰性。其實,每一個人都有惰性,早上不能按時起床,是惰性,學習時,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是惰性,今天的任務推到明天,也是惰性。是啊,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聽說過一個故事嗎?有三個人去爬山,第一個人說:“這山太陡了,我不想爬,你們兩個人先上去吧!”第二個人和第三個人開始向山頂出發,到了山的中央,第二個人說:“哎呀!爬山太累了,我也不想爬了,我們下山吧!”第三個人說:“我們已經爬到了山的中央,怎麼能半途而廢呢!要是累的話,你自己先下去吧!”第三個人又繼續向山頂出發,到了太陽快落山的時候,第三個人爬到了山頂,看見日落的美景,而另外兩個人只能在山腳下呆呆的互相望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一定要堅持不懈,不應輕易放棄只要努力就有回報。

  杜甫說過:“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王安石也說過:“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生在最高層。”我們應該敢於攀登,勇往直前,才能俯視一切。登上山頂的人看到了美麗的風景,而另外兩人卻因為惰性中途放棄而錯過了日落之景,我們只有持之以恆才能戰勝惰性,才能取得成功。聽過說蝸牛爬牆嗎?瞧不起蝸牛的蚯蚓說:“蝸牛老弟, 你這個速度,還去爬牆,簡直是不自量力!”,蝸牛說:“你等著,等我爬到牆頂,你就不敢瞧不起我了”,經過蝸牛的千翻努力,終於爬上了牆頂。

  在我們身邊,一些人就如同蚯蚓一般活著,總是為自己的惰性找著巧妙的藉口,而另一些人卻以蝸牛的姿態努力學習者,生活著,時時處處和惰性作鬥爭,戰勝了著所謂的“天性”,爬上了“牆頂”,看到了牆外美好的風光。惰性是阻礙成功的一堵牆,就看你願不願意努力攀爬,惰性是天性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願意去挑戰它,惰性雖為天性,但只要持之以恆,必會成功。

  2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每一個人都經歷著人生的成功與失敗,在這些失敗和成功中,教會了我們一個很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人要有志向,人也要有恆心。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成功的光暈美妙絕倫,所以為了達到目標我們要有堅忍不拔的恆心。一個修行的小沙彌認為,修成正果只是單純的心誠唸經就可以了。最初,他沒有恆心便決定放棄。後來在參加了加工石佛的勞動之後才有了頓悟:石頭都能變成佛,自己想要修成正果,必須有恆心。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在奮鬥的過程中,挫折是在所難免的。沒有失敗即沒有成功。沒有人天生就擁有越過萬難的綠卡。面對成功我們一定要有持之以恆的決心,要有堅忍不拔的凌雲壯志,而面對失敗我們更要有雖敗猶堅的精神,要有屢敗屢戰的勇氣,即使是處於絕境也依然目光如炬,做一個永遠也打不敗的聖鬥士。

  狄更斯說: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古之成大事者多經歷了非常的苦難。“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殯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司馬遷受宮刑,《史記》乃成。成功的桂冠璀璨奪目,那是艱辛血淚鑄成。

  人無志不立,事無恆不成。石頭可以成佛,需千雕萬琢;人可以成佛,需參透世間萬物的內理,加之堅持不懈,奮鬥拼搏。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在吳承恩的《西遊記》中,唐僧與徒弟為了求取真經闖過了九九八十一難。實際上玄獎為了求取佛經原文,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最終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九九八十一難不是誇張。玄類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沒有堅定的意志,玄類不會取得這樣的碩果。

  自信是我們中國崛起的基石。導彈之父,著名科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錢學森說:“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堅持不懈,就終會有成果的。”神舟七號飛天成功,昭示了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的信心和能力。“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羅曼·羅蘭***,有了堅定的信念,會戰勝一切敵人。2015年北京奧運會上,楊威雖帶著腳傷,但他堅信白己一定能成功,勇敢地與傷魔做鬥爭,眼含淚水,強忍痛楚,從失敗的坑裡爬出來,在木屆奧運會上奪得了“全能王”的稱號。楊威戰勝了對手更戰勝了自己。四川大地震中,樂劉會被埋在廢墟中72小時。她堅信有人來援救,並一直堅持到獲救。毅力拯救了自己,信心創造了奇蹟。

  蘇軾說過,“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是的,在我們的道路上志向和恆心是推動我們每個人不斷進取,不斷成功的源源動力。

  3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是朱熹說的一句名言,我相信你們已經聽過這句話了,但是能有幾個人真正體會到這句詩真正的意思,又有誰能做到這樣呢?

  “滴水穿石”這個詞語你們在熟悉不過了。但是你們一定沒有聽過真正的故事吧,就由我來給你們講講這其中的典故。宋朝時,有個叫張乖崖的人,在崇陽縣擔任縣令。當時,崇陽縣社會風氣很差,盜竊成風,甚至連縣衙的錢庫也經常發生錢、物失竊的事件。張乖崖決心好好剎一剎這股歪風。

  有一天,他終於找到了一個機會。這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看到一個管理縣行錢庫的小吏慌慌張張地從錢庫中走出來,張乖崖急忙把庫吏喊住:“你這麼慌慌張張幹什麼?”“沒什麼。”那庫吏回答說。張乖崖聯想到錢庫經常失竊,判斷庫吏可能監守自盜。便讓隨從對庫吏進行搜查。結果,在庫吏的頭巾裡搜到一枚銅錢。張乖崖把庫吏押回大堂審訊,問他一共從錢庫偷了多少錢,庫吏不承認另外偷過錢,張乖崖便下令拷打。庫吏不服,怒衝衝地道:“偷了一枚銅錢有什麼了不起,你竟這樣拷打我?你也只能打我罷了,難道你還能殺我?”

  張乖崖看到庫吏竟敢這樣頂撞自己,不由得十分憤怒,他拿起硃筆,宣判說:“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意思是說,一天偷盜一枚銅錢,一千天就偷了一千枚銅錢。用繩子不停地鋸木頭,木頭就會被鋸斷;水滴不停地滴,能把石頭滴穿。判決完畢,張乖崖吩咐衙役把庫吏押到刑場,斬首示眾。從此以後,崇陽縣的偷盜風被剎住,社會風氣也大大地好轉。

  所謂積少成多就是這個道理,如果地球上的人每天浪費1滴水,總共就13憶滴水***可能還不止***,這麼多水凝結起來會是多少呢?就像有一滴水,只向著一個地方落,長年累月,石頭就被被水滴了一個大窟窿。我們的人生也是和這滴水一樣,剛剛開始不論怎麼努力也不能成功但是經過漫長的歲月你終究會成功。

  水滴的力量雖然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所以能把石塊滴穿。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還有什麼事情做不成呢?也許有人會說,我已經努力了好久了,卻始終沒有成功。呵!如果你們真的這樣認為,那不如剛剛開始就不要做這件事,做了就要把它完成,如果你放棄了,之前的努力不就白費了嗎?

  4

  持之以恆的為成功之花灌注努力,才能得到最美的綻放。

  美國的羅斯福說過“走向勝利的道路都不是平坦的”。人生本是一次艱難的航行,潮起潮落,絕不會一帆風順,惟有勇往直前,持之以恆的人才能駛抵成功的彼岸。

  他一生下來就一貧如洗,終其一生都在面對挫敗,八次競選八次落敗,兩次經商失敗,甚至還崩潰過一次。面對人生的苦境,好多次他都想放棄,但他並沒有如此。而是勇敢面對。一次次在困難中爬起,終於成為了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他就是亞伯罕。林肯。每次受傷,都是靈魂的一次洗禮,每個傷口,都是生命中永開不凋的花兒,那幽香,縈繞終身,永不散去。他所獲得的成功正是在於他的持之以恆。

  英國的一位名人梅雷迪思說:“一個人倘若一生只追求一樣東西,而他就有希望在年終之前得到他,但是倘若他每到一處什麼都想追求,那也只能從遍播希望種子的土地上獲得遺憾。”是的,如果我們要想取得為之驕傲的成績,那麼我們就應該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持之以恆;也有一些人,瞬間喜歡上一門科目便以“最快時速”追趕,一旦“邂逅”另一門新鮮的科目,便半途而廢,“轉向”前行,依次下去,究竟何時才能真正學好一門功課?

  著名的作曲家貝多芬一生有許多不朽之作,但很多有激情的曲目都是在他失聰之後創作的。失聰,就預示著一個音樂家音樂生命的結束。然而,貝多芬通過自己不屈服於命運,戰勝自己地堅持不懈地譜寫樂章,《命運交響曲》的成功正是在於他的持之以恆。

  成功好比一首歌,如果沒有“持之以恆”的主旋律,這首躍動的旋律如何在人生的每一驛站留下歡樂的音符?不管成功與失敗,都在於自己,而成功在於持之以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