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是相互的作文

  在現代社會中,尊重他人是一個人最基本的行為準則,同等的尊重才能換來別人的尊重,尊重是相互的相互的尊重才能構成和諧社會。下面一起隨小編欣賞一下尊重是相互的範文吧!

  篇一:

  最近,我讀了一篇文章,題目為《我的媽媽》,我被作者媽媽的高尚人格和寬容深深地折服。

  這篇文章通過寫作者媽媽的兩件小事來突出媽媽的善良、和藹。第一件事是說媽媽用溫柔,和氣的語氣與一位經常被村裡人欺負的婦女交談;第二件事說了媽媽的和藹可親,在五歲的小弟弟不懂事,伸手去抓魚的時候,“我”準備教訓他,但媽媽卻制止了“我”,還夾了一大塊魚給小弟弟,“我”很不解,隨後被媽媽的一句話駁的無話可說了。這兩件事很小,但也最具局代表性的說明了媽媽的高尚人格。

  讀完這篇文章,心裡洋溢的是對作者媽媽的尊敬,但更多的,則是對現代生活的嘆息,無奈。在生活中,更多的是自私,慵懶,虛偽,暴力……這樣一些值得人們尊敬的人何其多!懂得這些道理而真正付出行動的又能有多少人呢?就比如在我身邊的吧,我的一位同學,是我們學校近乎出了名的“混世魔王”。學校裡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班上,沒有一個人沒有被他欺負過,老師,甚至校長都不知道出了多少回馬了,但是有用嗎?他還不是過了幾天之後,就把老師校長們的教誨拋到了九霄雲外,繼續重蹈覆轍,幹著他的“魔王”行當。唉,真是越想越甚是無奈,我真心希望他能痛改前非,你要知道,只有你尊重了他人,他人才能來尊重你啊!從無惡不作的“混世魔王”變成成績優異的好學生,就如同文中的小作者一樣在媽媽的薰陶下變成一個品格高尚的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一個關心他人的人!

  讀完這篇文章,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句話:只有你尊重了他人,幫助了他人,他人才會尊重你,才會幫助你,你才會受到他人的愛戴。人為他生,非為己生!

  篇二:

  我平生最頭疼的便是進商店買衣服,因為那些服務員的態度,實在是太嚇人了;可是,今天的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

  上午,我和外婆來到一個商店買衣服,那兒的人可太多了,"快點!""煩死了!""快給我拿……"聲音不絕與耳。只見那位售貨員把臉拉得老長,我有些害怕了,看看她火冒三丈地把一個個顧客打發走。人快走光了,我才應著頭皮走上前,叫了一聲"阿姨",然後我又膽怯而又禮貌地請她給我拿件上衣。她當時似乎有點驚訝,又顯得有點尷尬,臉色也不難。我拿著那件衣服看,不太滿意,卻又怕她不耐煩,便準備掏錢。不料,她說:"不再挑一件嗎?這一件顏色不太好看,樣式也花了一點。"

  我有些受寵若驚,感激地衝她笑了笑,再仔細一會兒,終於挑了一件不錯的。我笑著問:"我能試一下嗎?"

  得到允許後我便試了試,有點小,於是又換了一件較大號的,最後還是再換了幾次,終於找到自己的尺碼了。而她在我挑選的過程中一直都和顏悅色的,大概是因為我禮貌地對她說話的緣故吧!

  我發現了一個道理: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別人,同樣對方也會尊重你。

  篇三:

  幾個月前,一位自貶人格的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罵“香港人是狗”,連“局外人”的新加坡也無辜地被他連帶罵了。各界對他言語上的侮辱紛紛表示抗議,就在此事即將逐漸平息時,卻又再次發生類似的事件。國立大學學生孫旭,因為口無遮攔,在中國社交網路上發出“新加坡狗比人多”的惡言,引起軒然大波,最終被國立大學的紀律委員判***3000元,並履行3個月的社群服務,以及中止最後一個學期的獎學金。

  可見,我國教育部非常認真看待這起事件,表明不寬容這種侮辱他人的行為。國立大學紀律委員會及時對出言不當的學生孫旭作出懲罰。這其實也體現了重要國策,我國社會各族的和諧共處和國家的凝聚力,正是因為政府非常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必須建立在互相尊重、和諧相處的基礎上。沒經大腦的胡言亂語,不負責任、侮辱、傷害他人感情與尊嚴的言語,在這個多元種族的和諧社會中是更加不能受到縱容的。

  我不禁想起,許多年前臺灣一位自認為自己“很聰明”的名作家李敖,也曾經以侮辱性的言語,批評新加坡人“種”不好,新加坡人“笨”。來傷害新加坡人。他的確很有“名”,尤其對我們新加坡人說了這般有損自己人格、低素質的話後,更顯得他的伎倆不外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以不惜傷害他人感情的“奇談怪論”來***而已。

  以上這三位都是飽學之士,理應具備著比別人高文化水平的人,應該懂得何謂謙卑、何謂尊重,而不該隨意出口傷人。

  俄羅斯詩人普希金說過:“尊重別人,它會使別人的快樂加倍,也能使別人的痛苦減半”。由此可見,尊重他人是何等的重要。懂得尊重別人,不僅僅是自己的美德,也是自己崇高道德修養的一種行為。

  篇四:

  那一天,發生的一件事,使我備受啟發,不得不開始重新審視我與同學之間的關係。

  那天,我和爸爸與一個老師打籃球。在打籃球的過程中,那個老師不斷地給我傳球,幫我撿球,儘量讓我多投一些,弄得我心裡又感激,又不好意思,有時不得不主動去休息,把投球的機會讓給對方。這樣一來,自己的心理才平衡了許多。

  事後,我把自己心中的感激傾訴給了爸爸,爸爸僅僅給了我四個字的答覆:“互相尊重。”我一時沒有弄明白,就繼續追問是什麼意思。爸爸說:“那個老師主動給你球,證明他十分尊重你;你主動讓給他,證明你也非常尊重他,這就是互相尊重,這樣一來,我們的娛樂才會在和諧與歡樂的氣氛中度過。這不就和你與同學之間相處是一樣的嗎?你與你的同學如果互相尊重,你們就一定會團結好的。”

  爸爸的話,說到了我的痛處。因為現在的我變得越來越孤僻,越來越不願與同學交往,在我的眼裡,同學這個名詞變得越來越灰暗了。不過,爸爸的話還是引發了我的深刻思考。這件事使我開始重新認識同學與同學之間的相處關係。以前,我的眼中依然沒有擺脫被同學嘲笑和譏諷的陰影,依然感覺同學們都藐視我的存在,似乎在同學關係這個層次內,我與同學被一層厚厚的陰霾隔絕在不同的兩個世界。我逐漸失去了對同學和自己的信心和耐心,以至於得罪了許多以前和我要好過的純真的同學,彷彿同學是我的眼中釘,我對他們充滿了敵視和迴避的心理。

  通過這件事,我逐漸意識到,同學之間最重要的一點——互相尊重。我想:也許我太過高地看高了自己,太過高地要求了同學,以至於自己失去了許多真誠的夥伴。其實,仔細想一想,我的同學在以前,確實給了我不少的幫助,給我提供了不少方便,對我有著不少的敬重。還記得,在初二的會考中,語文試題的作文題目是“榜樣”,據老師講,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同學寫的是我,都以我為榜樣。而今,我有一種名落孫山的感覺。我想:也許是我的苛刻要求,也使得同學們對我出現了偏見,失去了耐心。

  通過思考,我終於懂得了自己的不足,自己的缺陷,一向在同學面前似乎顯得清高的我,也終於對自己進行了一番徹底的檢查。我在心裡說,同學們,我會以一個全新的形象出現在你們面前,用互相尊重重塑同學之間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