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作文帶評語

  重陽節作為集信仰、娛樂、教育、經濟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傳統節日之一,其民俗文化的意義更顯得深厚。重陽佳節又要到來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重陽節作文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重陽節作文1

  重陽節感恩

  路燈像一排排列隊整齊的整齊的星星,在寂寥的夜空中散發著橘黃色溫暖的光。

  媽媽陪伴我和同學並肩走在路燈下放學的路上,我和同學熱切的談論著一些學校的趣事,媽媽在一邊聽著,哈欠一個接一個,打完禁不住低下頭。

  “媽媽!媽媽!”我搖著媽媽的手,想讓媽媽清醒一下。

  “啊?什麼?”媽媽抬起頭,藉著路燈昏暗的燈光,我能看到媽媽的眼睛已經眯成了一條線。“你困了?”

  “還好吧……”

  “都說了不用來接我嘛!就這幾步路,還能走不回去?”我有點責怪的看著媽媽。

  “這不是不放心嘛,萬一有壞人怎麼辦?”媽媽嘟噥著,頭又漸漸低了下去。

  我停止了說笑,默默的走著。

  突然,媽媽好像想起了什麼,抬起頭,眼睛裡閃過一絲焦急,掏出手機,自言自語道“還沒給你熱牛奶呢!讓你爸爸先給熱著”。

  同學聽了,羨慕的看著我說:“你太幸福了,回家還有人給你熱牛奶,我呢,唉……”

  看著同學暗下去的臉,我的心裡升起了一股得意。是的,我比其別的同學,實在是太幸福了。

  爸爸媽媽為了我,在學校附近買了房子,於是我可以在別的跑校生已經起床趕路時再小睡一下,清醒一下頭腦;我可以在別的跑校生因來不及回家吃飯而在食堂嚼著不可口的飯菜時大吃特吃我喜歡的各種菜餚,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感到幸福。

  爸爸媽媽總是在天才剛剛亮的時候就起床,為我準備上學要帶的東西,然後喊我起床。每次當我放學回家時,餐桌上已經擺著我愛吃的飯菜。晚自習放學後,那一盞昏暗的路燈下,我總能看到爸爸、媽媽的身影。

  我知道爸爸媽媽為我付出了多少,我卻總是忽略了他們的付出。我不知道他們在聽到我的一句“你們根本就不愛我”之後,會有多麼的傷心。雖然我是那樣的任性,那樣吝嗇於對他們付出我的愛,但他們還是一如既往的疼愛我,清楚的記著我的喜好;看我的表情就能瞭解我的心情,一絲一毫的情緒變化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賜予我們生命,應該感恩;父母悉心照顧我們,應該感恩。然而“感恩”不是對嘴喊出來的,而是要體現在行動中,我們取得優異的成績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

  評語

  這是一篇敘事文章,作者在文章中講述了父母對自己在生活中的照顧。文章語言樸實無華,作者在開篇採用大量語言描寫,將自己與同學對比,突出了自己的幸福。文章採用總分總形式,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父母的感激之情。

  重陽節作文2

  重陽節的感受

  九月九日重陽節到了。大院的重陽節有一種傳統,喜歡晚餐湊在一起吃。幾家約好,把吃食端到一桌上。夜幕降臨,燈光閃耀,人們飲著菊花酒、二鍋頭,吃著豐盛的飯菜,歡聚暢談,交流情感。一張張笑臉,一陣陣笑語衝出狹小的房間,大家互相祝福著健康長壽、事事平安,大雜院處處洋溢著祥和的氣氛。 重陽那天,人們有敬老的風習,各家晚輩都要給上了年紀的老人多一些體貼。除了專給他們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過的親屬須慰問老者,出了嫁的閨女一早要回孃家探望父母,以報答養育之恩。有條件的人家,還要陪老人去看看熱鬧兒逛逛

  重陽節之時,北京正值秋風送爽,天高雲淡的季節。到空曠之處放風箏,不但簡便易行,也是很受人喜歡的一種娛樂活動。清代時老北京人放飛之舉極為熱鬧盛行,店鋪集市都出售各種紙鳶,花市賣的風箏種類最全質量上乘。

  如今,曾經住過的大雜院早已變遷,昔日重陽節“又見花糕處處忙”的景象也已不見。但時逢佳節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鄰居在庭院吃著花糕,喝著清茶說笑聊天的溫馨,思念童年一起歡笑玩耍的小夥伴。不知不覺當中想起***的詩詞: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評語

  這是一篇關於節日的文章,全篇雖無華麗的辭藻,但作者的每一句話卻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強烈的表現出作者對童年節日的無限感慨與懷念。另外,文末以***的詩篇結尾,深化主旨,富有文采。

  重陽節作文3

  重陽記事

  農曆九月九日,是傳統的重陽節。重陽節,又稱“重九節”、“登高節”、“茱萸節”、“菊花節”等。各地還有登高賞菊、飲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陽糕等習俗。在我國,重陽節也稱“老人節”,是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節日。

  今年的重陽節剛好是雙休日。那天,我寫完作業,想出去活動活動。無意間看到了寫字檯上的日曆上顯示著紅色的大字:10月13日***重陽節***。建隊日!重陽節!哎,我得做點什麼!

  走出大門,突然間,我看見了正坐在弄堂裡的老太太。老太太今年小80啦,是我家的老壽星。只見她坐在椅子上,花白的頭髮有點凌亂,身體微微往前傾。她在幹嗎呀?上前一看,原來她在剪手指甲。她那拿著剪刀的瘦骨嶙峋的手微微有些顫抖。因為視力不好,眼睛已經眯成了一條線,正吃力地剪著指甲。看到了這一幕的我,終於再也忍不住了,忙衝進屋裡,搬起一張小木椅子,直奔坐在弄堂裡的老太太那兒。“老太太,我看你太吃力了。我來幫你剪吧。”我邊說邊坐到老太太對面。老太太見是我,頓時笑呵呵地說:“哦!伶伶呀,你真是個好孩子!”我聽了,心裡樂開了花。還沒等她說完,我就已經從她手裡奪過了剪刀,開始幫她剪指甲了。

  剪完指甲,我抬起頭,看見了老太太的那一頭亂蓬蓬的白髮,我心裡有點疑惑:太太一直是個愛整潔的人,難道今天她忘記梳頭了?還是被風吹亂的?“老太太,你今天忘了梳頭了嗎?”“怎麼,我的頭髮很亂嗎?”“嗯,有點。是不是風吹亂的呀?”老太太聽了我的話,笑了,眼角的皺紋更深了,“哪是風吹亂的呀,是我老了,手不聽使喚了,最近手痠得要命,舉不高,也梳不像頭了!”聽了回答,我忽然感到鼻子有點發酸,心中很難過。我忙去拿來梳子,幫老太太梳起了頭髮。“老太太,以後,讓我來幫你梳頭吧。”“好,好,真是我的好孫孫。”一梳子,兩梳子……等我把頭髮梳理好了,忙拿來鏡子讓老太太照一照,老太太左手拿著鏡子,右手摸著梳理整齊的頭髮,樂得就像個孩子一樣,嘴裡唸叨著:“我家伶伶的手就是巧。伶伶真的長大了。”望著老太太開心的樣子,我忽然想起了什麼似的,一本正經地說道:“老太太,今天可是您的節日,我祝您節日快樂,長命百歲!”老太太聽了,笑得更歡了。

  評語

  本文通過小作者在重陽節正逢建隊節的當日,幫老奶奶剪指甲、梳頭的事,突出了我樂於助人的品質,同時也通過這一老一少的“樂”刻畫了兩個節日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