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孟子有感

  讀孟子一書可以領略到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氣魄。那讀後感該寫什麼?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1

  這本書,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因為在看書時,歷史知識就像永不幹枯的泉水源源不斷地湧入我的大腦。

  看著看著,我好像進入了古老的春秋時代,彷彿看見孟子兒時逃學孟母臉上生氣的表情;又猶如聽見兩軍交戰時人喊馬嘶的聲音,看見一個個青年將領浴血奮戰,九死一生,甚至為不能幫上忙而感到遺憾。那個時代的諸侯國的成敗興衰仍然在我的腦海裡不斷地重現,令我感嘆不已。我還對春秋時代的禮儀制度加深了一層瞭解,也更清楚地瞭解了孟子的為人。

  《孔子》和《孫子》我也看過,但對我來說,卻沒有《孟子》給我的震撼力那麼大。我要好好儲存這本書,並把孟子列入我最敬佩的人當中去,予以紀念。

  篇2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孟子》這本書,這是一本能教育我們怎樣做人的書,同時也是一位良師益友,《孟子》的讀後感。

  所謂聞名不如見面,今天,我就有幸讀到了這本能讓我們終身受益的書。

  關於教我們怎樣做人的書我讀的不多,但也涉獵過一些,比如《三字經》、《弟子規》等。但這本書對我影響比較大。這本書主要寫了戰國時期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身邊發生的一些故事,我讀後受益匪淺。

  在這本書裡有幾個故事深深地記在我的腦海裡,其中有一個故事叫做《師友之道》。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交友要做到“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孟子說過“父子有親,群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心“,這“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則是處理人際關係的基本法則,為政治應率先垂範,身先士卒,才能維持社會的穩定和人際關係的和諧。

  通過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交友不能看這個人的財產和地位,重要的是看這個人是否有才能,值不值得讓你學習,這樣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在這本書裡還有一個讓我受益匪淺的故事,這個故事就是《成熟自己》。

  在這個故事裡講的是仁義,這個經常聽到的詞,在孟子看來,就好像良好的種子一樣,種下去以後生根發芽,耐心呵護,最終使之成熟收穫。如果種下去了,但沒有收穫,那和雜草沒什麼區別了。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每個人都要追求人生目標,都要追求自己理想的人格,如果半途而廢,那自己付出的再多努力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通過讀《孟子》這本書,使我真正的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我愛這本書,我不會忘記它的。

  篇3

  看完孟子後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就是“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這句話的意思是:老天將要降大任於你,你必須要多用心,多勞動,少吃飯,空乏你的身體才行。想想我自己,這四條原則中我又做到了哪些?就先說苦其心志吧!翻開名人史,發現自己並沒有勾踐那麼臥薪嚐膽,就算是小事,我也不刻意去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這一點我雖經常做家務,可沒有哪次我是自願的,少了那種主動性,我每次幹活都有氣無力的。餓其體膚更是遙不可及,少吃?多吃還差不多。至於空乏其身就更不可能了。這每一樣都不可能,別提什麼“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了。雖然不能用古代的要求來約束現代人,但這做為目標卻激勵著人們不斷向前。

  汶川大地震引證了這句話,老天就是要降大任於中國,降給中華龍,地震不是痛苦,而是會心的動力!就像《真心英雄》唱的一樣: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讓我們記住這句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