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規則議論文素材

  “人們厭煩了寂靜,就希望來一場暴風雨;厭煩了規規矩矩氣度莊嚴地坐著,就希望鬧出點亂子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供大家參考!

  ***1***:事實論證

  德國人相信規劃,生活中,充滿了規劃。

  德國的門把手,一律“一”橫。因為“扭”力比“一”橫的柄大,結果故障率高。“一”橫柄,往下按,輕輕推,豁然洞開。用力小,損耗低,最符合工程經濟學。

  德國的窗,都是往裡開,而且從上部開,這樣上寬下窄,兜住所有輕輕揚起的室內濁氣、塵埃,落於窗外,又不讓落葉、雨水漏入室內。倘若側開窗,雨就會從側面斜入。風,不管從哪個側面飄,側開窗的上面豁開的角度肯定會滲入。

  在歐洲,有教堂的地方未必有廣場,那是小鎮:有廣場的地方一定有教堂,那一定是個大鎮。

  而號稱法蘭克福南京路上的廣場,卻不在教堂門前。原來,第二次世界大戰,法蘭克福幾乎化為廢墟,所以那裡的古建築少,高樓多。這是座重新規劃的城市,所以在這裡廣場不再是教堂的附屬物,而體現出現代市政的理念。廣場是人流、車流中轉,更是商業聚合中心。那個廣場是地鐵出口,四周都是“豁”口,而不是隻有十字路口,這樣便於抄近路去到每個方向,但任何“豁”都不會堵車。每個“豁”口都有“包口”--岔路口弧形店鋪,左右過客都能一目瞭然的店鋪。過去上海法租界這樣的商鋪較多,可謂是“龍額上的珍珠”,在上海是“可遇不可求”,租金明顯高於隔壁沿街店鋪。站在法蘭克福的廣場,環顧橢圓四周,包口店鋪盡收眼底,這樣的店鋪開角更闊、收視率更高,租金也更高。路口越多,包口越多,顧客越多,消費越多,政府稅收就越高。

  在德國,凡事都很合理,合理的背後就是規劃,規劃的結果是規則,有了規則,就按照規則做,哪怕看上去有那麼一點兒迂腐。

  德國人以嚴謹聞名世界。1899年,德國人在青島租借區鋪設了水管網,百年後一些零件需更換,德國一家企業發郵件提示,按德國人做事的規則,他們必定在老化的零件周邊3米內。存有備件。承建公司按圖索驥,果然發現了百年前留下的備件,嶄新完好,可見德國人從規則中學到了足夠的智慧。

  關於自由的議論文素材***2***:理論論證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孟子》

  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矩秩序各就各位  ------萊蒙特

  人們厭煩了寂靜,就希望來一場暴風雨;厭煩了規規矩矩氣度莊嚴地坐著,就希望鬧出點亂子來。  ------契訶夫

  你掙得了安適的睡眠,你就會睡得好;你掙得了很好的胃口,你吃飯就會吃得很香。這兒的情形和人間是一樣的——你得規規矩矩,老老實實地掙一樣東西,然後才能享受它。你決不能先享受,然後才來掙得。  ------馬克·吐溫

  地獄是一個爐灶,上面放著僧侶的熱鍋。它是教士的專用灶。天父教士的大廚師,很關心改善僧侶的營養,他把自己的那些不規規矩矩地注意僧侶的誡命的孩子放在烤鍋上。  ------霍爾巴赫

  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  ——《管子.版法》

  仲景諸方,實萬世醫門之規矩準繩也,後之慾為方圓平直者,必於是取則焉。  ------元朱震亨《局方發揮》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管子》

  立法令者以廢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廢。  ——《韓非子。有度》

  言無二貴,法無兩適。  ——《韓非子。問辯》

  聖王者不貴義而貴法,法必明,令必行,則已矣。  ——《韓非子。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