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及意思和出處

  成語是漢語詞彙系統中的特殊的成員,它們形式簡潔、意思精闢、結構定型,或出自經傳或來自謠諺,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居心叵測的故事

  戰國時期,趙王派大臣出使外國談判。

  可是這位大臣早已是人在曹營心在漢了。可是他還假惺惺地對趙王說:“大王把這麼重要的外交重任交給我,我一定誓死效忠,請大王放心,我走後,請大王多保重。“趙王很受感動地說:“那就請你不要食言,實踐你的承諾,我等你早日歸來。”這時這位大臣裝模作樣的流著眼淚,跪下說:“臣出使他國,並不考慮保全性命。可是臣顧慮臣走後在趙國的聲譽問題。”趙王不解地問他怎麼回事。大臣說:“臣不求苟且偷生,卻追求美好的名譽。可是我離開趙國後,肯定會有很多嫉恨我的人散佈惡言惡語對我進行誹謗,猜疑我是否會裡通外國,如果大王您輕信他人之言,那麼受害的是我,您說到那時我能回趙國嗎?”趙王聽後,非常誠懇地對大臣說:“你放心吧,我發誓,絕不會聽信任何謠言。”大臣走後便投奔魏國去了,並贈送給魏國很貴重的禮物。訊息傳來後,趙國其他大臣們紛紛議論此事,並規勸趙王要識人心。可是趙王卻執意不信,並說:“我發過誓,決不相信任何傳言。”大臣們看趙王執迷不悟,非常生氣。

  【出處】清·林則徐《使粵奏稿》:“且其居心叵測;反覆靡常”。

  篇二:百步穿楊的故事

  楚國有個著名的射箭手,名叫養由基。此人年輕時就勇力過人,練成了一手好箭法。當時還有一個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長射箭。一天,兩人在場地上比試射箭,許多人都圍著觀看。靶子設在五十步外,那裡撐起一塊板,板上有一個紅心。潘虎拉開強弓,一連三箭都正中紅心,博得圍觀的人一片喝采聲。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養由基拱拱手,表示請他指教。養由基環視一下四周,說:“射五十步外的紅心,目標大近、太大了,還是射百步外的柳葉吧!”說罷,他指著百步外的一棵楊柳樹,叫人在樹上選一片葉子,塗上紅色作為靶子。接著,他拉開弓,“唆”的一聲射去,結果箭鏈正好貫穿在這片楊柳葉的中心。

  在場的人都驚呆了,潘虎自知沒有這樣高明的本領,但又不相信養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葉,便走到那棵楊柳樹下;選擇了三片楊柳葉,在上面用顏色編上號,請養由基按編號次序再射。養由基走前幾步,看清了編號,然後退到百步之外,拉開弓,“嗖”、“嗖”、“嗖”三箭,分別射中三片編上號的楊柳葉。這一來,喝采聲雷動,潘虎也口服心服。

  就在一片喝采聲中,有個人在養由基身旁冷冷他說:“喂,有了百步穿揚的本領,才可以教他射箭了!”養由基聽此人口氣這麼大,不禁生氣地轉過身去問道:“你準備怎樣教我射箭?”那人平靜他說:“我並不是來教你怎樣彎弓射箭,而是來提醒你該怎樣保持射箭名聲的。你是否想過,一旦你力氣用盡,只要一箭不中,你那百發百中的名聲就會受到影響。一個真正善於射箭的人,應當注意保持名聲!”養由基聽了這番話,覺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謝。周天子派去的人,就按照蘇厲介紹的向白起講了上面這個故事。白起聽後,想到要保持自己百戰百勝的名氣,不能輕易出戰,便藉口有病,停止了向魏國的進攻。這個故事還引申出另一條成語“百發百中”。

  【出處】《戰國策·西周策》:“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篇三:一丘之貉的故事

  漢朝時有一個名人叫楊憚,他的父親是漢昭帝時的丞相楊敞,母親是史學家司馬遷的女兒。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養,未成年時就成了當朝的名人。漢宣帝時大將霍光謀反,楊憚最先向宣帝報告。

  事後被封平通侯,當時在朝庭中做郎官的人,賄賂之風極熾,有錢的人可用錢行賄,經常在外玩樂;無錢行賄的人,甚至一年中也沒有一天休息。楊憚作中山郎後,便把這些弊病全部革除,滿朝官員都稱讚他的廉潔。

  但他因少年得志,又有功勞,便產生了驕傲自滿,結果與太僕長榮***長榮是宣帝舊友,最得信任***發生意見。

  有一次,楊憚聽見匈奴降漢的人說匈奴的領袖單于被人殺了,楊憚便說:“遇到一個這樣不好的君王,他的大臣給他擬好治國的策略而不用,使自己自白送了命,就像我國秦朝時的君王一樣,專門信任小人,殺害忠貞的大臣,結果國亡了。如果當年秦朝不如此,可能到現在國家還存在。從古到今的君王都是信任小人的,真像同一山丘出產的貉一樣,毫無差別呀!”就這樣,楊憚被免職了。

  【出處】《漢書·楊惲傳》:“若秦時但任小臣,誅殺忠良,竟以滅亡,令親任大臣,即至今耳,古與今如一丘之貉。”

  篇四:口蜜腹劍的故事

  李林甫,唐玄宗時官居“兵部尚書”兼“中書令”,這是宰相的職位。此人若論才藝倒也不錯,能書善畫。但若論品德,那是壞透了。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強、聲望比他高的人,權勢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擇手段地想方設法給以排斥打擊。對唐玄宗,他有一套諂媚逢承的本領。他竭力遷就玄宗,並且採用種種手法,討好玄宗寵信的妃嬪以及心腹太監,取得他們的歡心和支援,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李林甫和人接觸時,外貌上總是露出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嘴裡盡說些動聽的“善意”話。但實際上,他的性格非常陰險狡猾,常常暗中害人。例如:有一次,他裝做誠懇的樣子對同僚李適之說:“華山出產大量黃金,如果能夠開採出來,就可大大增加國家的財富。可惜皇上還不知道。”

  李適之以為這是真話,連忙跑去建議玄宗快點開採。玄宗一聽很高興,立刻把李林甫找來商議,李林甫卻說:“這件事我早知道了。華山是帝王‘風水’集中的地方,怎麼可以隨便開採呢?別人勸您開採,恐怕是不懷好意。我幾次想把這件事告訴您,只是不敢開口。”玄宗被他這番話所打動,認為他真是一位忠君愛國的臣子,反而對適之大不滿意,逐漸對他疏遠了。

  就這樣,李林甫憑藉這套特殊“本領”,他一直做了十幾年宰相。

  後來,宋朝司馬光在編《資治通鑑》時評價李林甫,指出他是個口蜜腹劍的人,這是很符合實際的。

  【出處】宋·司馬光《資治通鑑》:“李林甫為相……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篇五:草菅人命的故事

  賈誼,洛陽人,是漢文帝時的一個著名文人。自小聰慧好學,極有才華。被文帝召為博士,後又擔任過太中大夫的官職。但因為被人嫉忌,後謫為長沙王太傅***老師***。政治上的不得志,使他以屈原自喻,寫下了著名的《吊屈原賦》等文章。後來,漢文帝把他召回宮中,要他擔任樑王劉揖的太傅。樑王是漢文帝最寵愛的兒子,文帝指望他將來能繼承皇位,所以要他多讀些書,希望賈誼好好教導他。

  賈誼就此發了一通議論,他說:“輔導皇子,教他讀書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他怎樣做一個正直的人。假使像秦朝末年趙高教導秦二世胡亥那樣,傳授給胡亥的是嚴刑酷獄,所學的不是殺頭割鼻子,就是滿門抄斬。所以,胡亥一當上皇帝,就亂殺人,看待殺人,就好像看待割茅草一樣,不當一回事。這難道只是胡亥的本性生來就壞嗎?他所以這樣,是教導他的人沒有引導他走上正道,這才是根本原因所在。”

  後來,賈誼到樑國上任擔任太傅,悉心輔導樑王。可是樑王不慎騎馬摔死,賈誼自傷沒有盡到太博的責任,因此終日鬱鬱不樂,常常哭泣,一年多後,就死了,死時才33歲。

  可是,賈誼這段精采的論述就此留傳了下來。“草菅人命”作為一句成語,也被人們用來形容反動統治階級殺人的凶殘狠毒。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十一卷:“所以說為官做吏的人;千萬不要草菅人命;視同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