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物的成語故事

  通過成語故事,可以激發學習興趣,講授人生道理,活躍課堂氣氛。我們在教學中,應該關注成語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楚囚對泣

  劉聰,匈奴人,他年輕時常遊歷於洛陽京城,廣結名士、豪傑,被新興太守郭頤闢為主簿,這是劉聰政治生涯的開端,後成為十六國時漢國的國君。

  公元311年,劉聰派劉曜***yào***率兵攻打洛陽。破城後,將懷帝俘到平陽。劉聰在宴會中侮辱懷帝,晉朝的舊臣痛哭,劉聰為此把他殺死。懷帝死後,他的侄子司馬鄴即位,史稱晉愍帝***mǐn***。但愍帝舒服日子過得也不長。公元316年,劉曜率軍攻佔長安,將愍帝殺死,滅了西晉。

  第二年,流亡到江南的琅邪王司馬睿,在大臣王導的主謀下,依靠南遷的士族,並聯合江南的士族,在建康稱帝,建立了東晉王朝,他就是晉元帝。

  不過,也有一些貴族和官員擔心國家大事,整天愁眉不展。他們每當天氣晴朗,便相邀到建康城外的新亭飲宴。一天,武城侯周凱在飲酒時忽然長嘆一聲道:“這裡的風景和往日沒有兩樣,可是國家的山河都已經變了樣!”這話一出口,引起了眾人傷感之情,大家都流下眼淚,對視著哭了起來。

  丞相王導也參加了這天的飲宴,他的心裡也很難受。此時,他的神色變得嚴肅起來,對大家說:“我們大家應該共心合力報效朝廷,收復神州大地,何必像楚囚那樣相對哭泣呢?”

  2:跳樑小醜

  戰國時魏國相國惠施,在和莊子的一次談話中,舉自家一株大樗***chū***樹為例,說樹的主幹臃腫,小枝多捲曲,不成材,木匠師傅對它連看都不看一眼,以此譏諷莊子所說的“大而無用,眾所同去”。

  對此,莊子這樣回答道:“子獨不見狸狌***shēng***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闢高下;中於機辟,死於罔罟***gǔ***。今夫斄***lí***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這段話的大概意思是:你難道沒看見過野貓嗎?它們隱伏起來,伺機獵取出來活動的小動物,東竄西跳,不避高低,往往觸到機關,死於網羅之中。還有犛牛,龐大的軀體像天邊的雲。它能使自己很大,卻不能抓老鼠。現在你有大樹,擔心它無用,為什麼不把它種植在虛無的鄉土上,寬闊無際的曠野裡,它可以生長得更加枝葉繁茂,來往行人可以逍遙自在地在它下面乘涼歇蔭。所以,它並不因為所謂無所可用而感到有什麼困苦。

  莊子在這裡要說的是,“無為虛談,可以逍遙適性,蔭庇蒼生”,以此駁斥惠施的“大而無用”的譏諷。

  後人從這段故事引申出成語“跳樑小醜”。

  3:楚材晉用

  春秋時期,楚國有個大夫名叫伍舉。有一次,他的岳丈犯了法偷偷地逃跑了,有人造謠說,伍舉的岳丈畏罪潛逃,是伍舉向他通風報信並送他逃走的。伍舉怕楚王聽信謠言治他的罪,便帶著一家老小逃到臨近的鄭國去了。

  伍舉在鄭國住了一段時間,覺得不安全,便準備再逃往晉國。

  正在伍舉將要逃亡的時候,伍舉的好友、蔡國大夫聲子恰巧出使晉國。他在路過鄭國時碰到了伍舉,便問:“你怎麼到鄭國來了?發生了什麼事?”

  伍舉把自己外逃的前因後果和準備逃往晉國的想法告訴了聲子。聲子聽後為伍舉抱不平,說:“你暫時到晉國去躲一段時間也好,但我一定使你早日回到楚國!”

  於是,伍舉又帶著一家老小,跟著聲子一起前往晉國。

  聲子在晉國辦完事後,特地來到楚國。楚國的令尹子木接見了聲子,並詢問他說:“晉國的大夫和楚國的大夫相比,你以為哪國的大夫才能要勝一籌呢?”

  聲子回答說:“晉國的人才沒有楚國多,晉國雖然有不少大夫很有才能,不過他們多半都是楚國人。這些人因為在楚國得不到重用,所以到了晉國。楚國不少有用的人才都被晉國收走了。就像杞梓、皮革等,在晉國都受到了重用。有人說,這叫楚材晉用!”

  聲子接著說:“楚國不珍惜人才,讓人才外流,所以同晉國交戰,好幾次被晉國打敗。這就是因為有不少楚國人在為晉國出謀劃策。”子木聽後大吃一驚。

  聲子接著又說:“這次你們大夫伍舉因受到別人的誣陷,不得已出走他國了,我聽說他現在也到了晉國。可惜,楚國的又一個人才將被晉國利用,這對楚國來說是一個損失啊!”

  子木覺得聲子說得很有道理,馬上下令恢復伍舉的職位,並派人把他接回到楚國。

  

的人還:

1.人物成語故事

2.關於成語中的名人故事

3.成語的名人故事

4.最少的成語故事大全

5.關於三國成語故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