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勵志小故事

  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

  生活在海邊的人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有趣的現象:幾隻螃蟹從海里游到岸邊,其中一隻也許是想到岸上體驗一下水族以外世界的生活滋味,只見它努力地往堤岸上爬,可無論它怎樣執著、堅毅,卻始終爬不到岸上去。這倒不是因為這隻螃蟹不會選擇路線,也不是因為它動作笨拙,而是它的同伴們不容許它爬上去。你看每當那隻企圖爬離水面的螃蟹,就要爬上堤岸的時候,別的螃蟹就會爭相拖住它的後腿,把它重新拖回到海里。人們也偶爾會看到一些爬上岸的海螃蟹,但不用說,他們一定是單獨行動才上來的。

  篇二

  大雁有一種合作的本能,它們飛行時都呈v型。這些雁飛行時定期變換領導者,因為為首的雁在前面開路,能幫助它兩邊的雁形成區域性的真空。科學家發現,雁以這種形式飛行,要比單獨飛行多出12%的距離。 合作可以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倍增效果。據統計,諾貝爾獲獎專案中,因協作獲獎的佔三分之二以上。在諾貝爾獎設立的前25年,合作獎佔41%,而現在則躍居80%。 啟示:分工合作正成為一種企業中工作方式的潮流被更多的管理者所提倡,如果我們能把容易的事情變得簡單,把簡單的事情也變得很容易,我們做事的效率就會倍增合作,就是簡單化、專業化、標準化的一個關鍵,世界正逐步向簡單化、專業化、標準化發展,於是合作的方式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這個時代的產物。 一個由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的若干部分組成的整體,經過優化設計後,整體功能能夠大於部分之和,產生1+1>2的效果。

  篇三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學者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把6只猴子分別關在3間空房子裡,每間2只,房子裡分別放著一定數量的食物,但放的位置高度不一樣。第一間房子的食物就放在地上,第二間房子的食物分別從易到難懸掛在不同高度的適當位置上,第三間房子的食物懸掛在房頂。

  數日後,他們發現第一間房子的猴子一死一傷,傷的缺了耳朵斷了腿,奄奄一息。第三間房子的猴子也死了。只有第二間房子的猴子活的好好的。

  究其原因,第一間房子的猴子一進房間就看到了地上的食物,於是,為了爭奪唾手可得的食物而大動干戈,結果傷的傷,死的死。

  第三間房子的猴子雖做了努力,但食物太高,難度過大,夠不著,被活活餓死了。只有第二間房子的兩隻猴子先是憑著自己的本能蹦跳取食。最後,隨著懸掛食物的高度增加,難度增大,兩隻猴子只有協作才能取得食物。於是,一隻猴子托起另一隻猴子跳起取食。這樣,每天都能取得夠吃的食物,很好的活了下來。

  篇四

  在一片森林裡,有兩個好朋友獅子和熊,他們常常在一起打獵。這一天,目光敏銳的獅子發現了山坡上有隻小鹿,獅子正要撲上去,熊一把拉住說:“別急,鹿跑得快,我們只有前後夾擊才能抓住它。”獅子聽了,覺得有道理,兩人就分別行動了。 `

  鹿正津津有味地啃著青草,忽然聽到背後有響聲。他回頭一看:啊呀,不得了!一隻獅子輕手輕腳向他撲過來了!鹿嚇得撒腿就跑,獅子在後面緊追不捨,無奈鹿跑得真快,獅子追不上。這時熊從旁邊竄出來,擋住鹿的去路。他揮著蒲扇大的巴掌,一下子就把鹿打昏了。獅子隨後趕到,他問道:“熊老弟,獵物該怎樣分呢?”熊回答:“獅大哥,那可不能含糊,誰的功勞大,誰就分得多。”獅子說:“我的功勞大,鹿是我先發現的。”熊也不甘示弱:“發現有什麼用,要不是我出主意,你能抓到嗎?”

  獅子很不服氣地說:“如果我不把鹿趕到你這裡,你也抓不到啊!”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個不休,誰也不讓誰,都認為自己的功勞大,說著說著,兩人就打了起來。

  被打昏的鹿逐漸醒了過來,看到獅子和熊打得不可開交,趕緊爬起來,一溜煙逃走了。當他們打得精疲力竭回頭一看,鹿早不見了。熊和獅子你看我,我看你,後悔地直嘆氣。

  這是一則很經典的職場故事,獅子和熊懂得一起合作抓捕獵物,但是最後還是因為缺乏彼此信任而讓到手的獵物白白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