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危機如何防範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橫向經濟聯合的增多,企業與其它經濟主體***簡稱關聯企業***業務往來日益頻繁,對關聯企業經營狀態進行分析,尤其事前預測關聯企業經營是否會發生危機,已經成為企業經營管理中一項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工作。那麼?

  企業經營危機防範措施:完善管理體系,規避職業道德危機。

  分析職業道德危機的形成動因可知,職業道德危機的形成受人的因素及經營環境因素影響。人的影響因素表現為,在缺乏有效監督的制衡機制下人的思想品德發生劣變,造成行為脫軌。因此,從人的思想根源角度消滅私心雜念是最有效的途徑。具體措施為:

  1、加強工作人員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工作人員,築起防範犯罪的思想堤防。

  2、大膽突破傳統分配觀念,實行高薪制。離薪制目前是一個十分敏感的話題。實行高薪須打破傳統的平均分配的思想,實施效益與貢獻掛鉤,以事實鼓勵企業人員發揮聰明才智,提高知識技能,為企業作出貢獻。針對目前實施高薪制過程中高薪與貢獻不掛鉤的弊病,應努力完善考核制度,科學評估工作質量。

  經營環境影響因素表現為企業缺乏完善的內控制度及社會法律體系不完善,給犯罪行為提供可乘之機。因此,

  1、建立科學的互相制約的內部控制制度,實施職能環節制約及帳面與實物的制約,監督企業經營行為,防止危機發生;

  2、完善社會法律體系,打擊不良行為。國家應加快經濟立法、規範經營競爭行為.對違法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企業經營危機防範措施:培養富有創新精神的管理者。

  知識經濟社會是一種創新社會,其發展對管理者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要求管理者不斷提高綜合素質能力,這是企業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的需要。管理者應適應這一社會需要,培養創新精神。創新精神培養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1、知識創新。知識經濟社會中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管理者應適應經濟發展需要,加強學習。學習的內容包括社會知識、政治知識、經濟知識、法律知識、專業知識等,其中關鍵是精通專業知識,充分把握專業發展的方向,把握產品技術研究開發方向,作出科學的決策。否則。面對著充滿專業知識的決策方案。決策者的決策將會是盲目的。

  2、能力創新。管理者在經營活動中應加強思維能力培養.充分利用發散性思維、集束性思維思考問題。力求全面綜合,重點突出的解決問題。

  3、管理創新。管理創新是管理思維方式和管理方法的創新。要突破傳統工業經濟質量管理觀念,轉化為知識經濟創新管理;要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改進經營管理方式、銷售方式;要強化知識資訊的製造、加工、傳播、應用。對知識人才實施科學有效的管理。

  4、經營方法創新。表現為生產經營與資本經營並重,兩者相輔相承,生產經營是資本經營的基礎與載體.資本經營是生產經營的擴大與高階形式,只有兩者綜合運用才能提供低成本的經營;經營有形資本與無形資本並重.加強對無形資產的管理勢在必行。

  企業經營危機防範措施:加大科技投資力度,以高科技產品開拓市場。

  市場分為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兩個方面。國內市場競爭壓力較小,國際市場競爭壓力大,是個高風險,高收益的市場。分析我國國內及國際市場產品競爭狀況可知,在國際市場上科技含量較商的產品越來越受寵愛,而傳統的大工業產品逐漸被冷落,產品競爭轉化為技術競爭。而我國擁有世界最大的市場,但產品與掌握高新技術的發達國家相比。明顯地表現出品種落後,技術含量低,難以創出高的產品附加值,很難擠進國際市場,這與我國傳統的重數量、輕質量的經營方式有關。因此,加大科技投資規模,開發高新技術產品是我國企業在市場站穩腳跟的關鍵,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源泉。開發高科技產品,開拓市場是一個綜合系統。包括以下幾個途徑:

  1、在開發方向上,應將目光投放在開發資訊科學、生命科學、空間科學、新材料科學、軟科學等高技術產業,把產品的級別定位於世界水平,使之適應消費者的新需求。

  2、開發過程中,要正確樹立產品質量意識,產品質量的提高能加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但產品質量提高是在一個適當的消費者接受的範圍內,並非產品的技術性能越多越好,構造及使用越雜越好.這是一個質量的誤區。根據目前市場狀況分析,操作較簡單的產品,其被讓會接納的程度較高。

  3、正確處理高質量與高成本的關係。高質量是建立在高成本的基礎上的,成本是原因,質量是結果。但是有時企業的高成本卻是產品管理不善造成的,如在生產過程中產品質量不穩,使得產品售後的維修費用增加,因此企業應進行科學的管理,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使得產供銷環節的和諧統一,並通過及時採購。及時生產,及時銷售,加速資金週轉來降低成本。

  4、建立高效的售後服務體系。售後服務質量的高低將影響到企業的聲譽.因此必須建立完善高效的售盾服務系統,跟蹤產品的質量問題,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提高顧客的回頭率,促進新產品的銷售。

  企業經營危機防範措施:加強財務風險管理。

  強化債務危機處理。財務風險是指企業用現金償還到期債務的不確定性,其結果可通過概率統計計算得知,這為防範風險提供思路。因此。在防範措施上,首先應加強工作人員的風險教育,充分掌握風險的有關知識,科學認識投資融資方案,通過槓桿分析和概率分析計量風險,調整經營管理方案,力求達到風險最小大化的經營目的。

  其次,耍建立科學的預測機制,嚴格計算投資方案引發的資金運動流量,獲取現金流量的淨現值;要對方案實施的巨集觀及微觀經濟環境進行科學預測,為今後的防範提供科學依據。

  最後,加強籌資管理,合理構造籌資結構,如通過銀行信用、商業信用、發行債券、發行股票等籌資;籌資時應實行長期與短期結合,各種方式結合。使財務風險分散化;資金應用應充分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和投資的風險報酬。加強財務風險的防範是關鍵,但財務風險發生時如何處理也非常重要。企業應強化債務危機處理,合理利用債務重組方式達到債務展期或減輕負擔。債務重組是在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的情況下,債權人按照雙方達成的協議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讓步的事項。企業由於經營困難而陷入債務危機,若債權人急於求償。強制執行償還債務,則債務企業將由於不能 償還債務而使人破產,破產清算將會給債權人和債務人造成巨大的的損失。因此,債務人應儘量爭取以債務重組的方式擺脫債務困境。債務重組的方式有二種:

  第一是讓渡非現金資產或發行權益證券給債權人,以全部或部分清償債權人債務。具體以轉讓有形資產或發行權益證券給債權人,且讓渡的有形資產須是與企業主營業務關係不密切的固定資產,這樣才能不影響正常經營活動,對企業生產過程不造成中斷。

  第二是更改償債條件,主要有延長債務償還期,降低利率,降低債務帳面價值,全部或部分減免債務,此種償債方式較為優惠,因其未改變企業原有的生產經營規模,且償還期的延長,為企業有足夠時間組織資金進行還債提供方便。債務企業依靠債務重組達到債務。展期或減輕債務負擔。是迫不得已的方法,它給企業聲譽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企業運用時應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