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企業經營危機管理建設中的對策研究

  論文關鍵詞:企業 危機管理 對策 
  論文摘要:在錯綜複雜的市場經濟環境中, 企業時刻面臨著各種危機。企業能否有效及時快速地化解危機,不僅體現企業管理者的智慧,體現企業的團隊整合能力,更能證明企業使危機轉化為機遇還是遭受致命的打擊。本文簡單分析企業了危機存在的現況,提出要設定危機處理機構,樹立危機意識、加強職業責任等解決方案。 
   
  當今社會是一個競爭日益激烈的多元化社會,任何企業都處於風雲莫測的環境中,因為企業本身是一個與外界環境有密切關聯的開放系統,其經營活動總是伴隨企業與外部環境的交流,以及股東與內部員工間利益的調整。無論是享譽世界規模龐大的跨國公司,還是不為人知的中小企業,都無一例外地面臨著危機的困擾和危機的侵襲。由此,樹立危機意識、加強危機管理業已成為企業的共識。 
   
  一、危機意識是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源泉之一 
   
  危機意識是人類進步的原動力之一。而對於危機意識,古人早就作過“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然”、“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等論述。在自然界和社會中,一切生物的生存過程都是時刻在防範危機並與危機作鬥爭的過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之間的競爭勝出關鍵在於企業管理者能否警覺身邊已經存在的種種危機並化解危機。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危機意識,就不可能重視危機管理,也就不可能得到發展。危機管理的目的在於在危機未發生或正在發生時預防或採取措施減少危機造成的損害, 使企業儘快的擺脫危機。這對於企業維護已有的公共關係工作成果和防止自身組織形象受損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相當多企業危機意識不強,危機管理尚未完全實施。因此,把樹立和培育企業危機意識作為一種管理方法來加以運用和推廣,對於推動企業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我國企業危機管理現狀 
   
  (一)危機管理缺乏前瞻性和預見性 
  不少企業決策者和管理者認為企業危機是無法預測和控制的,對危機管理沒有必要設一常設機構,導致企業常常因沒有健全的危機預警系統,而使其缺乏前瞻性和預見性。 “冰凍三日,非一日之寒。”企業發生危機前必然會隱約顯現出許多徵兆,決策者與管理者如果把危機意識納入企業戰略決策中,就不難從平時的蛛絲馬跡中透視到企業的生存危機。企業危機管理應著重防患於未然,要求企業平時就建立危機管理系統,強化職工的危機意識,儘可能將危機遏止在潛伏期,做到防微杜漸。總之,企業必須預先制定科學、周密的危機應變策略,針對危機可能發生的性質、概率、時間、方式等等來決定處置危機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從而使企業處變不驚,掌握控制危機的主動權。 
  (二)、社會責任感不強,公關意識淡薄 
  責任是處理危機的第一要義。在我國,處理危機措施不力的事件數不勝數,如20世紀90年代發生的三株口服液事件等。很多危機在開始時並不嚴重,但由於公司對待公關危機的態度和處理事情的方法不當使得危機越陷越深。目前,許多企業在常態時與媒體建立和諧關係的重要性缺乏足夠認識,與媒體的合作主要是常規的、表層的合作,缺乏積極有效的深層次合作;當企業處於危機狀態時,或者是比較消極被動地應對媒體的報道,或者是對於媒體不利於自己企業的報道採取過激的反應,導致與媒體間關係緊張,最終使得公司付出慘重的代價。 
  (三)、缺乏完善的危機預警機制 
  企業危機管理的關鍵是決策者要有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和危機感。而我國相當多企業決策者缺乏社會責任感,一般管理人員危機意識淡薄,有很多甚至企業認為危機管理就是在危機發生後如何進行處理,這種觀念常常使企業置於沒有健全的危機預警的系統中。一旦發生危機, 只能採取以大規模的人力和物力緊急動員的方式 解決危機, 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使企業蒙受很大的經濟損失。 
  (四)、缺乏專業的危機資訊管理人才 
  當前我國的危機管理尚處於起始階段,普遍存在資訊人員不懂管理,管理人員不懂技術的狀況,加上缺乏嚴格的教育和培訓。 危機管理處在依靠在實踐中摸索出經驗的非專業人士來執行的狀態中,資訊方法匱乏,管理手段不夠成熟,管理很隨意又缺乏專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