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高中作文素材

  共享單車火了。不到半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橙、黃等各色共享單車。與公交車、地鐵站等交通樞紐接駁,解決出行最後一公里,無論是緩解交通擁堵,還是保護環境,共享單車都很有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共享單車的高中作文素材,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共享單車“停好”才算挺好

  在北京一些地鐵站周圍,共享單車“任性”停放現象明顯:有的橫亙在人行道上,妨礙行人走路;有的無序擺放,讓本來就狹窄的非機動車停車區域更顯緊張;有的直接停在出***臺階下,擋住進站通道;有人甚至將車塞進綠化帶裡、鎖在欄杆上、靠在大樹邊。在南京,共享單車進駐才半個月,僅是鬧市區新街口一處就有近600輛單車因違章亂放被管理部門拖走。在成都等地,共享單車也因“佔道”等問題屢被城管部門扣押。

  共享單車為什麼停不好?這與租車者素質參差不齊有關係,一些租車者只顧騎、不顧停,不願意花時間認真擺放單車;這也與單車公司跑馬圈地、過量投放、管理粗放有關。有的街頭地方狹窄,一下子容不下那麼多單車,一些故障車長期擺放在街頭,而單車公司又顧不上管理,加劇了停車亂象。

  除此之外,也要看到,共享單車停車亂,與城市規劃、設計、建設的不合理很有關係——拋開老城區不講,很多城市的新城區在最初交通規劃時,壓根兒就沒給自行車、步行等慢行交通系統預留足夠的通行與停放空間。前期規劃缺位,後期管理失位,讓停車問題“雪上加霜”:君不見,多少自行車停車棚被摩托車、燃油助力車佔據,多少城市主幹道兩側的人行道與自行車道停滿了小汽車,城管、物業、保安等各種管理主體,對這些問題已經“習以為常”了。

  打造優質城市慢行交通系統,共享單車是一個創新。想要共享單車用得好,前提是“停”得好。政府完善配套服務是治本之策。當好“服務員”,政府大有文章可做。

  停好車的前提是有地方停,這就要做好加減法。機動車佔道,要做“減法”:交通、城管等工作人員加強巡邏頻次,加大處罰力度,定時定點“清障”;自行車停放區不夠的問題,要做“加法”:規劃、城建、交通等部門,做好頂層設計,編制車道規劃,完善停放導則,從總量上增加非機動車道、自行車停放區的供給數量。

  共享單車流行,主要得益於無樁,隨借隨還。但自由氾濫成亂停亂放,原先引以為傲的方便,反而成為新的出行梗阻。不妨退回一步,借鑑傳統公共自行車“空間劃定性”的特點,在一些有條件的樞紐和地鐵站周邊,政企聯手,共建一些自行車推薦停放區。依託運營企業的大資料,推動各物業按需求設定非機動車停放區域。

  想要停得好,還要管得好。維護好共享單車的停車秩序,離不開有效的管理。對行業內惡性競爭、暴力破壞行為,對某些人公共意識缺乏、任意折騰單車的行為,有關部門要做好“善後”服務,追究相關肇事者的法律責任;推動徵信機構和單車運營商合力共建租車人信用管理系統,獎罰分明。鼓勵使用者對違規停車者拍照舉報,核實後獎勵信用積分;對惡意亂停、濫用、損毀、盜竊單車等行為,將租車人納入失信黑名單。

  共享單車是新事物,政府部門應該以服務思維引領,多呵護,多扶持。配套服務好了,單車停放有序了,人們愉悅、方便出行的生活小目標才能更好地實現。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城市的共享單車如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但是“人紅是非多”,最近關於共享單車的一些“質疑”訊息也開始出現。

  共享單車素材

  近期,ofo共享單車宣稱將和宣佈將在京津冀地區為小黃車配備由北斗導航特製研發的擁有全球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的"北斗智慧鎖"。然而,智慧鎖還未上線,就遭遇諸多尷尬,僅僅時隔一天,ofo就出現了全國大面積機械鎖亂碼事件,嚴重影響使用者出行的同時,讓使用者對ofo的印象大打折扣。

  據悉,ofo出現全國範圍宕機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而且本次系統出現問題距離上次宕機僅僅過去十天左右。很多網友感嘆剛衝了押金就被吞了,ofo也太不把使用者放在眼裡了!

  針對機械鎖漏洞和近來連發的兒童騎行事故,ofo宣稱將在京津冀地區為小黃車配備由北斗導航特製研發的擁有全球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的"北斗智慧鎖"。然而,還未推出,就遭遇全國大面積的宕機事件,最基本的系統穩定性都難以維持,技術能否承擔起智慧鎖的更新升級呢,廣大使用者對此存疑。

  軟體的問題還沒有解決,ofo的質量問題又面臨危機,根據報道,北京市朝陽區南十里居路的ofo共享單車維修點,被損壞的共享單車堆積如山,全部都是ofo小黃車。廣大使用者吐槽:“天氣好,準備騎車出去溜達,看到樓下有小黃車,想著自己挺幸運的不用到處找車了。結果走進一看,全部是壞的。非常掃興”;“經常走很遠路才發現一輛車,結果還是壞的,不是車座被卸掉就是車胎沒氣。”

  頻頻出現質量故障,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一名修車師傅表示,ofo小黃車結構比較簡單,質量一般,有的直接就是家用自行車改造而成,技術上不到位,沒有定位系統,機械鎖的密碼也非常簡單,使用者使用起來不愛惜,甚至有些人故意損毀,就導致ofo小黃車出現了堆積如山的“屍體”現象。

  顯而易見,ofo共享單車不管是技術問題還是質量問題,都出現了很大的“危機”。一心想著佔領市場,然而一方面忽視了使用者體驗,一方面沒有好好打磨自身,在如今競爭激烈的共享單車市場上,ofo能正常走出“泥潭”都很困難,更別說超越趕超一類。專家表示,共享單車在發展的過程中還需“苦練內功”,提高自身質量,才能在複雜多變的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共享單車素材

  我住在大學裡面,大學生騎自行車的需求特別大,所以,在經常看到在自行車密集的區域會有不少整整齊齊的小紅車、小藍車、小黃車;他們都是各式各樣的共享自行車,來自摩拜、ofo、小鳴、小藍等等公司。

  但近來,這樣的漂亮、齊整、有標識性的自行車就越來越少能見到了。偶爾,又會在離宿舍較遠的小樹林邊、人跡罕至的實驗樓背後、偏遠的廁所旁邊,發現裡面居然藏著幾輛小黃車或小紅車。

  那時我就在想了,這種共享自行車,要破壞晶片、據為己有,太容易了;技術上怎麼監測並實時制止?車子就放在路邊,就算我弄壞它,只要不抓現行誰又能奈我何?道德成本也是成本,造成的損耗怎麼分攤?利潤又如此之薄,它怎麼贏利?

  許多社會新聞也在輔證著我的這些憂慮。今天,我一篇刷屏的《共享單車,真是一面很好的國民照妖鏡》,裡面實拍了對共享自行車花樣繁多的破壞與毀損;我不由得一聲長嘆:“我向來不憚於以最大的惡意揣測中國人”,但是,仍然趕不上這些人的想象力:誰能想到,還有人把針插在共享自行車的坐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