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精選

  準備參加江蘇省公務員的考生們應該要多看些申論範文,以便熟悉行文規則,做好提高分數的準備,以下就由小編為你提供幫助你提分。

  ***一***

  生態文明需警惕跑偏的“綠色化”

  出廠價幾千元,落地價卻高達5萬元的“超級銀杏”悄然滋生著一條“綠色腐敗”的經濟鏈;而“全面綠化”的出現,也進一步敲響了“綠色化”跑偏的警鐘。“綠色化”本應是造福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但“簡單綠化、全面綠化就是綠色化”的錯誤觀念正在不斷拉低生態文明的水平線。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我國亟需闖出一條理念新路。

  談到綠色化,許多人想到的首先是綠化。作為基礎性的生態建設工程,綠化的確在改善環境衛生並在維持生態平衡方面起到了多種作用,為我國生態文明發展注入了“綠色動力”。成都市推行城市立體綠化,豐富空間的色彩與層次,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廣東新一輪綠化使得綠色版圖不斷擴大,夯實了綠色發展、生態立省的康莊大道。各地綠化告捷,環境得以改善,且自黨的以來,習連續三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都在深刻闡明綠化工作的戰略地位:我國總體上仍然是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增強綠色意識,著力推進綠化,關乎生態安全。但相對於綠化,綠色化的內涵更為深厚,其代表的是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與價值取向的雙重變革。綠色化包括綠化,但絕不等同於綠化。

  從嚴格意義講,表面上的綠化,在許多情況下不僅不是綠色化,而且有悖綠色化。例如在華北地區種植高耗水的草坪,在只能種草的半乾旱地區種樹,違背了生態規律,是一種“偽綠色化”。還有類似用模擬布遮掩枯萎的城市綠化帶,以形似“油麥菜”的綠色塑料假花充當綠化,確實可能起到裝點和扮靚城市的作用,但對淨化空氣、保持水土卻是在做無用功,也違背了綠色化的初衷。“偽綠色化”的出現,看上去做的是“表面文章”,其實也是典型的“形象工程”或“政績工程”的真實縮影。這些只不過是權宜之計,並不是長久之策。相反,還會人為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鋪張浪費,助長***的腐敗之風。既辜負了中央對百姓負責、對未來負責的“政治承諾”,也切斷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經脈”。

  糾正跑偏的綠色化,關鍵在於觀念的轉變。瑞典著力開發可再生能源,逐步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成為世界上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英國最老牌的工業城市謝菲爾德加快城市產業轉型,成功擺脫了“最骯髒醜陋”的鋼鐵城市稱號;丹麥從最初對國家能源安全問題的擔憂,深化為可持續發展及人類未來生存環境的關注,將綠色發展戰略貫穿到國民教育中,強化全民環保意識。從這些意義上講,綠色化就是要有一種大生態系統的意識,必須統籌人口、資源、能源、環境,將生態文明作為一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來建設。

  我國自古就有親近自然、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文化傳統。孔子的“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老子的“道生萬物”、莊子的“天人合一”等就是尊崇自然的思想發端。生態文明要得以延續,就必須扭轉綠色化的錯誤傾向,思想上與時俱進、行動上幹在實處,才能保持經濟系統的“綠色增長”,提高社會系統的“綠色福利”,增加生態系統的“綠色財富”,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

  ***二***

  穩增長考驗經濟發展質量

  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保持經濟平穩增長,不僅有助於為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創造有利環境,而且對於保障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穩定意義重大。

  隨著國際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導致外需大幅收縮,國內投資和消費需求增長趨緩,我國經濟增速下行趨勢明顯,穩增長的問題變得突出起來。從此前公佈的一系列經濟資料看,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既是應對當前經濟形勢的重要舉措,也是今後一段時間加強和改善巨集觀調控、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發展質量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中央主動調低了經濟增速目標,為調整經濟結構、提升發展質量預留一定空間,但同時強調,保持一定經濟增速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沒有一個平穩較快的經濟增長環境做基礎,無論是調結構、控物價還是保民生、促發展,都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針對目前經濟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有針對性地加強和改善巨集觀調控,必將有利於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更好地實現年初確立的經濟發展目標。

  增長只是手段,提升發展質量,讓發展成果惠及百姓才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穩增長不僅意味著保持一定的速度,更需要在經濟結構更趨優化、民生保障不斷改善、社會和諧日益提升的過程中實現,從而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提高科學發展的水平和質量。

  穩增長,關鍵在於怎麼“穩”。是頭痛醫頭式的被動應對,還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正確處理保增長、調結構、控物價三者關係。在中國經濟保持三十多年高速增長,資源能源環境瓶頸約束增強,產業升級經濟轉型壓力加大的背景下,穩增長的內涵關係到中國能否突破發展瓶頸、保持發展勢頭、順利實現現代化目標的重大命題。

  從這個意義上看,穩增長是挑戰,更是機遇。在加強和改善巨集觀調控中,更加註重鼓勵和擴大消費需求,發揮消費對經濟拉動的作用,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更加註重穩定投資需求,發揮投資對經濟發展的引導作用,堅持有保有壓,用投資手段優化經濟結構;更加註重穩定外貿出口,完善出口政策,加快出口退稅進度,開闢多元化出口市場,中國經濟就能在嚴峻形勢面前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在競爭的風浪中茁壯成長,在市場的變化中把握良機。一次次危機挑戰不僅教會了我們如何駕馭複雜局面,也一次次增強了我們承受壓力、破解難題的信心和本領。堅持中央巨集觀調控的方向不動搖,堅定不移地圍繞主題主線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未來的發展空間一定會更廣闊。

  ***三***

  舉法治利劍 打響碧水藍天保衛戰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由之而生的環境問題也逐漸越演愈烈。霧霾天氣日益頻繁、地表水地下水變色變味、土壤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標等等,如今已經不是單純的生態環境問題,而是直接影響著人們的衣食住行安全健康。2015年伊始,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正式實施。按日計罰、行政拘留等處罰利器的新環保法被裝上了“鋼牙利齒”。

  事實上,長期以來,環保部門在對環境違法現象進行執法的過程中,基本以行政執法為主,一方面時常發生阻礙執法、抗拒執法的情況,另一方面也存在對違法行為執法不嚴、以罰代刑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環境違法犯罪的打擊。因此,法律規定的出臺,是治好環境問題的第一步,更關鍵的是要形成法治思維,嚴格執法,讓高懸的利劍釋放威力。

  不容忽視的是,很多環境問題背後隱藏著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如果處理稍有不慎,就可能傷害群眾感情,甚至演變為群體性事件,影響政府公信力。基層環境執法人員經常受困領導和人情干擾,無法按照法律規定嚴格執法。當潛規則代替了法治,就會降低法律的威懾力。依法治國就是要破除各種潛規則,杜絕法外開恩,逐步改變社會上遇事不找法的現象,以實際行動讓老百姓相信法不容情、法不阿貴。

  “兵器”在手,要用好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功效。正如所說,環保法的執行不是棉花棒,是殺手鐗。因此我們要利用《新環保法》出臺的契機,形成法治思維,加大環保執法的力度,打響碧水藍天保衛戰。

  指出:“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可見,要改變環保執法現狀,一方面要健全完善行政執法體系,明確執法內容、執法手段和執法許可權,完善執法配套措施。環保執法部門需堅持嚴格執法,不心軟,不手軟,確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強化環保執法隊伍建設,建立一支敢作敢為的高素質執法隊伍,維護新環保法等法律法規的權威。另一方面,每一個社會公眾要牢固樹立環保守法意識,時刻繃緊環保這根弦,改變過去環保執法過鬆過軟,環保不守法的常態,真正從思想上築牢環保防線。

  在全國上下提倡建設美麗中國的當下,我們要更加清醒的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我們要用法治思維,舉起“法治”的利劍打響碧水藍天保衛戰,與一切汙染環境、破壞生態者說決戰到底,嚴格環境執法,讓其付出沉重的代價;對姑息縱容者嚴問責,使其受到應有的處罰。最終實現天更藍,水更綠,山更青,土更淨,城鄉更美的美麗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