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公務員歷史國情知識測試題答案講解

  歷史國情知識是青海公務員考試考察知識之一,需要考生在備考階段積累歷史國情知識,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青海公務員歷史國情知識測試題講解,供各位考生練習。

  青海公務員歷史國情知識測試題***一***

  1.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建立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是*** ***。

  A.秋收起義 B.南昌起義 C.百色起義 D.廣州起義

  2.徹底否定了“***”,標誌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的標誌是*** ***。

  A.《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發表

  B.《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發表

  C.《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的通過

  D.《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通過

  3.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必須以提高*** ***為中心。

  A.經濟增長 B.發展速度 C.經濟效益 D.平衡比例

  4.實行一國兩制的前提是*** ***。

  A.堅持一個國家,兩個政府

  B.堅持公有制和按勞分配

  C.堅持一箇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

  D.堅持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共存

  5.干支紀年法始於東漢,下列採用了干支紀年法的一項是*** ***。

  A.貞觀之治 B.黃道吉日 C.辛丑條約 D.安史之亂

  青海公務員歷史國情知識測試題答案

  1.【答案】B。解析:1927年8月1日,由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人領導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領導革命戰爭、建立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故本題選B。

  2.【答案】D。解析:1981年6月,以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為標誌,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故本題答案選D。故本題選D。

  3.【答案】C。解析:經濟效益即投入與產出的比率,經濟發展必須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經濟效益以經濟發展速度為條件,經濟發展速度要以提高經濟效益為前提,而結構是速度和效益的基礎,質量是速度和效益的最終反映。故本題選C。

  4.【答案】C。解析:“一國兩制”即“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一國兩制”即在一箇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故本題選C。

  5.【答案】C解析:干支紀年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順序組合起來紀年。本題C項採用了干支紀年法,因此當選。故本題選C。

  青海公務員歷史國情知識測試題***二***

  1.下列關於陝籍作家與其作品對應錯誤的是*** ***。

  A.杜鵬程:《創業史》 B.路遙:《平凡的世界》

  C.賈平凹:《浮躁》 D.陳忠實:《白鹿原》

  2.20世紀20年代中後期,在南昌起義的影響下,發生在陝西境內的、由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規模最大的武裝起義是*** ***。

  A.旬邑起義 B.清澗起義 C.渭華起義 D.兆金起義

  3.關於天體及其執行,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

  A.天球是為了確定天體位置和運動而假象的圓球

  B.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存在一個小行星帶

  C.黃道面是指月球繞地球執行的軌道面

  D.星座是指在天球上投影位置相近的恆星群落

  4.“字字寫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和“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分別講的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 ***。?

  A.《水滸傳》和《聊齋志異》

  B.《西遊記》和《聊齋志異》

  C.《儒林外史》和《三國演義》

  D.《紅樓夢》和《三國演義》

  5.的主要目的是總結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確定今後革命鬥爭的方針*** ***。

  A.瓦窯堡會議 B.“八七”會議 C.遵義會議 D.古田會議

  青海公務員歷史國情知識測試題答案

  1.【答案】A。解析:杜鵬程著有長篇小說《保衛延安》、中篇小說《在和平的日子裡》,短篇小說作品有《年青的朋友》、《速寫集》、《杜鵬程小說選》等。《創業史》,是作家柳青的長篇小說,A項錯誤。故本題選A。

  2.【答案】C。解析:渭華起義是大革命失敗後中共陝西領導的,以軍事力量與農民運動相結合,在全國具有重大影響的起義之一。這次起義沉重地打擊了西北反動統治階級的囂張氣焰,鼓舞了西北人民的鬥志。同時也教育和鍛鍊了陝西人民,培養了政治、軍事幹部,為以後建立西北革命根據地積累了經驗,C項正確。故本題選C。

  3.【答案】C。解析:黃道是天球上黃道座標系的基圈。黃道面是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球赤道面交角為23°27’。故本題選C。

  4.【答案】D。解析:“字字寫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是曹雪芹《紅樓夢》的自題詩,形容創作過程的艱辛。“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出自明代蔣大器為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寫的序言:“若東原羅貫中以平陽陳壽《傳》,考諸國史,自漢靈帝中平元年,終於晉太康元年之事,留心損益,目之日《三國志通俗演義》。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紀其實,亦庶幾乎史。”故本題選D。

  5.【答案】B。解析:1927年8月7日“八七會議”召開。這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總結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確定今後革命鬥爭的方針。故本題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