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如何命名

  我們知道的一些颱風名字,比如龍王,悟空、玉兔、海燕、風神、彩虹等。那麼颱風的名字是如何命名的呢?下面,跟隨小編一起去看看臺風名字的源遠流長故事。

  颱風是形成在熱帶廣闊洋麵上的一種強烈發展的熱氣旋***中心氣壓很低***。從成因來看.颱風和颶風的成因相同.都是在熱帶低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熱帶氣旋.但不是所有的熱帶氣旋都能發展成為颱風或颶風,嚴格說來,只有當熱帶氣旋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在12級或以上的熱帶氣旋才稱為颱風或颶風。颱風和颶風是熱帶氣旋中強度最強的一級,僅因所在海域不同而名稱各異,發生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的稱為颶風.只有發生在西北太平洋上的才叫颱風。颱風到來時所帶來的狂風暴雨往往能造成嚴重的氣象災害。人們為了便於預報、研究和區別不同時間出現的颱風,對臺風進行了命名。

  颱風是怎樣命名的呢?颱風的命名由編號和名字兩部分組成。

  颱風的編號也就是熱帶氣旋的編號。人們之所以要對熱帶氣旋進行編號,一方面是因為一個熱帶氣旋常持續一週以上,在大洋上同時可能出現幾個熱帶氣旋,有了序號,就不會混淆;另一方面是由於對熱帶氣旋的命名、定義、分類方法以及對中心位置的測定,因不同國家、不同方法互有差異,即使同一個國家,在不同的氣象臺之間也不完全一樣,因而,常常引起各種誤會,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亂。

  我國從1959年起開始對每年發生或進入赤道以北、180度經線以西的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近中心最大風力大於或等於8級的熱帶氣旋***強度在熱帶風暴及以上***按其出現的先後順序進行編號。近海的熱帶氣旋.當其雲系結構和環流清楚時,只要獲得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風力為7級及以上的報告.也進行編號。編號由四位數碼組成.前兩位表示年份.後兩位是當年風暴級以上熱帶氣旋的序號.如去年第13號颱風“杜鵑”,其編號為O313.表示的就是2003年發生的第13個風暴級以上熱帶氣旋。熱帶低壓和熱帶擾動均不編號。

  人們對臺風的命名始於20世紀初,據說,首次給颱風命名的是20世紀早期的一個澳大利亞預報員,他把熱帶氣旋取名為他不喜歡的政治人物,藉此,氣象員就可以公開地戲稱它。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為颱風命名始於1945年,開始時只用女人名,以後據說因受到女權主義者的反對,從1979年開始,用一個男人名和一個女人名交替使用。直到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並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個命名錶,然後按順序年復一年地迴圈重複使用。命名錶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香港、日本、寮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以及越南等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每個國家或地區提供10個名字。這140個名字分成1O組,每組的14個名字.按每個成員國英文名稱的字母順序依次排列.按順序迴圈使用.同時.保留原有熱帶氣旋的編號。

  瀏覽颱風命名錶.已很少用人名,大多使用了動物、植物、食品等的名字,還有一些名字是某些形容詞或美麗的傳說,如玉兔、悟空等。“杜鵑”這個名字是中國提供的.就是我們熟悉的杜鵑花:前一段在我國登陸的“科羅旺”是柬埔寨提供的,是一種樹的名字:“莫拉克”是泰國提供的,意為綠寶石:“伊布都”是菲律賓提供的名字,意為煙囪或將雨水從屋頂排至水溝的水管。

  一般情況下,事先制定的命名錶按順序年復一年地迴圈重複使用,但遇到特殊情況,命名錶也會做一些調整,如當某個颱風造成了特別重大的災害或人員傷亡而聲名狼藉,成為公眾知名的颱風後.為了防止它與其它的颱風同名,便從現行命名錶中將這個名字刪除,換以新名字。颱風命名錶最近一次的修改是在2000年臺風委員會第33屆會議上作出的,該表從2002年1月1日開始實施。

  據省氣象臺預報,目前到“十一”黃金週期間,我省天氣仍以副高控制為主。未來3天,杭州仍為晴到多雲天氣,最高氣溫為31-33℃,最低氣溫為22-24℃,天氣較為穩定。

  長假中期可能有次弱降雨

  颱風“達維”剛剛肆虐完海南、廣東和廣西,今年第19號颱風“龍王”便橫空出世,目前正在海上積蓄著越來越多的能量。據中央氣象臺釋出的颱風警報,今年0519號颱風“龍王”昨天14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22.4度,東經136.8度,中心氣壓940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50米/秒,移速10公里/小時,七級大風圈半徑350公里,十級大風圈半徑100公里。

  氣象部門預計,10月2日至3日,副高將有短暫東撤,我省受西風帶弱冷空氣影響和“龍王”西行中臺風倒槽頂部的共同影響,將會有一次弱的降水過程,以陣雨天氣為主,時間短,應該不會影響大家旅遊的雅興。4日後副高再次增強西伸,又給我省帶來一次較長時間的好天氣,將為黃金週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不過,這僅僅是根據目前的天氣形勢變化的預測。氣象專家說,按照一般規律,秋季颱風多為偏南西行或偏東北上,歷來10月份影響我省的極為少見。建國以來,也只有6126號颱風於10月4日在我省三門登陸,因此一直西行的颱風“龍王”目前最大可能在10月2日至3日期間,經臺灣南部後在閩南一帶登陸的可能性最大。

  但由於颱風移動中變數較大,而且“龍王”現在走得很慢,距陸地尚遠,未來幾日究竟是否將登陸我國沿海地區尚不得而知,氣象部門正在密切監測中。

  “龍王”歸來不一定帶來風和雨

  據悉,颱風“龍王”的名字是由祖國大陸命名的,雖然它是雨神的象徵,卻不一定會帶來風雨威脅。2000年第一輪被命名為“龍王”的颱風,路過臺灣前連海上颱風警報都沒有釋出,此次是颱風被命名為“龍王”的第二輪。

  由中國命名的颱風名字,除了“龍王”,還有“悟空”、“玉兔”、“海燕”、“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海馬”、“海棠”。但如某個颱風給人類造成了特別嚴重的損失,那麼其名字有可能從颱風命名行列中永久除名,以免因其“知名度”給後來的稱呼帶來混淆。像去年給我省帶來嚴重災情的“雲娜”,就作為造成重大災害的颱風的專名載入世界颱風氣象史,退出了熱帶氣旋命名錶。

  早報訊***記者朱彩雲***昨日下午2點,今年第19號颱風“龍王”位於北緯21.7度,東經140.1度,即遠在泉州偏東方2406公里,移速15公里/小時,移向西北偏西。

  看來,“龍王”要去哪裡度假,影響著許多人的度假心情。

  “龍王”現在走得很慢,颱風外圍是否會在國慶假日期間影響福建呢?專家們仍在密切關注著其動向。希望“龍王”快點轉向,才能不造成影響。今年國慶期間,做好颱風及冷空氣的預防工作。

  由中國命名的颱風名字,除了“龍王”,還有“悟空”、“玉兔”、“海燕”、“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海馬”、“海棠”,可真是“前有龍王,後有悟空,還有風神海神來相助”啊。人們也慢慢地感受到,這些有趣的名字並不是颱風的真面目。

  泉州氣象網專家稱,颱風是可怕的,它的摧枯拉朽、不可一世的巨大破壞力讓我們看到了大自然的威力和人類的弱小。我們雖無力改變它,卻可掌握它的行蹤以進行防範。

  今年第18號颱風“達維”已開始啟用並迴圈過去的颱風名字,“龍王”是第二個,據瞭解,如某個颱風給人類造成了特別嚴重的損失,那麼其名字有可能從颱風命名行列中永久除名,以免因其“知名度”給後來的稱呼帶來混淆,就如去年給浙江帶去傷害的“雲娜”,作為造成重大災害的颱風的專名載入世界颱風氣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