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必看勵志小故事

  人生是不斷努力不斷奮鬥的歷程,道路上市場充滿了荊棘、逆流。然而我們要堅信,成功是充滿曲折與阻礙的,是螺旋形上升的。關於大學生必看的一些勵志小故事你瞭解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誰都不可否認,人在本質上都是眷戀舒適平穩,喜歡懶散閒逸的。

  但若要讓自己的人生有所突破,有所成功,就必須給自己更大的壓力,逼自己盡最大的努力。

  這時,選擇自斷退路確實是一個絕好的方式。

  出身貴族的法國大作家雨果有著廣泛的社交圈,常常要去參加各種宴會活動。

  後來,他覺得這樣下去太影響寫作了,於是想出了一個絕招:把身上所穿的華貴衣物全部鎖在櫃子裡,然後把鑰匙丟進了小湖的深處!這樣,由於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逼得他徹底斷了外出會友和遊玩的念頭,埋頭寫作。一部僅用5個月時間就完成的作品,就是後來成為世界文學經典的鉅著《巴黎聖母院》。

  當我們難以駕馭自己的惰性和慾望,不能專心致志地前行時,不妨斬斷退路,逼著自己全力以赴地尋找出路。

  不論是自斷退路,還是他斷退路,只要是斷了退路,不留退路,就更容易找到出路,就更可能獲得成功。

  篇二

  20世紀初,一位名叫貝奈狄特斯的法國人在整理化學藥品時,不小心將一個玻璃瓶從架子上碰掉。隨著“啪”的一聲脆響,玻璃瓶重重地跌落到了地上。貝奈狄特斯暗暗叫苦:糟糕,藥品一定濺滿一地,又得花時間打掃和清洗了。就在他低下頭、彎下身準備收拾殘局時,卻意外地發現,雖然玻璃瓶出現了幾道裂痕,但它並沒有碎開,裡面的藥品完好無損。

  對於這次意外,要是換成別人,可能將藥瓶輕輕地放回原處,或重新拿一個瓶子裝上,然後就此了事。而貝奈狄特斯卻並不這樣,他從中嗅到了成功的味道。由這個玻璃瓶,貝奈狄特斯立刻想到了最近發生的多起惡性交通事故。車禍發生時,巨大的衝擊力使車窗玻璃震碎,許多乘客就因這些飛濺的碎片而喪命,這讓貝奈狄特斯十分心痛。要是能發明一種不易碎的玻璃,不就可以很好地避免這類悲劇再次發生嗎?

  從那以後,貝奈狄特斯每天都泡在實驗室裡,尋找著研製不易碎玻璃的方法。功夫不負有心人,細心的貝奈狄特斯發現,那隻從架子上掉落的玻璃瓶之所以沒有摔碎,是因為它曾裝過三硝酸纖維素脂的溶液,溶液揮發後,在藥瓶內壁形成了一層柔軟的薄膜,正是這層保護膜才使得瓶子裂而不碎。

  後來經過反覆試驗,貝奈狄特斯終於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塊安全玻璃。這種玻璃有三層,兩邊是普通玻璃,中間一層是三硝酸纖維素脂,三層緊壓到一起成為整體。一旦受到劇烈撞擊,它只會碎裂而不會飛濺。隨後,這種玻璃被廣泛地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貝奈狄特斯由此名聲大噪,享譽海內外。

  無獨有偶,在同世紀,一個名叫雅各布·博爾的丹麥大學生在做試驗時,無意中打碎了一個燒杯。在拾掇玻璃碎片時,他驚奇地發現,有的玻璃碎片大,有的玻璃碎片較大,有的玻璃碎片中等,有的玻璃碎片小。

  這本來是一件十分尋常的事,誰也不會為此感到大驚小怪。但雅各布·博爾是一個細心的人,他認為這種現象非同一般,其中可能有著某種規律。隨即,他將那些玻璃碎片全部收集起來,然後帶回家中認真研究。他把那些玻璃碎片按大小分為四類,然後拿到秤上去稱,並將資料一一記錄下來。完成這一切後,他又用大碎片的重量除以次大碎片的重量,用次大碎片的重量除以中等碎片的重量,用中等碎片的重量除以小碎片的重量,結果發現其重量比均為16比1。

  後來,他又做了大量類似的試驗,結果仍是如此。於是,在1942年,他發表了著名的雅各布·博爾碎片定律。利用這個原理,考古或天體研究人員,可根據文物、隕石的殘骸碎片推測它的原狀,並迅速恢復它們的原貌。因為這個小小的發現,雅各布·博爾成了一位舉世聞名的科學家。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過打落玻璃瓶的經歷,但你從中想到了什麼,又做了什麼呢?很多人渴望成功,嚮往財富,卻又抱怨沒有機遇可尋。其實,機遇無處不在,關鍵是看你有沒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有沒有一雙隨時準備好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