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作文人物素材

  有很多的人物素材收集起來對你的語文作文會有很多的好處的哦,那麼關於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陶淵明

  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國的文人裡,又有誰能將心澄淨到如此境界,以至於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淵明選擇了歸隱之路。這一路走得瀟灑,走得清明。然而,陶潛除了飲酒採菊之外,還做了些什麼?這或許連他自己都無法回答。歸隱之路為中國無數文人選擇,但正如餘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導致了整體上的不道德。"或許是歷史的機緣,促成了一座文學的豐碑。但歷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憑千萬個陶淵明能夠走出嗎?

  二、晉代田園詩人陶淵明也曾熱衷於官場,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負。但當他做了彭澤縣令,瞭解到官場的黑暗以後,便毅然辭官歸隱,"羈鳥倦舊林,池魚思故淵",他還是喜歡"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從此躬耕農田,不問世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

  三、陶潛伴著"莊生曉夢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東蘺之下悠然採菊。面對南山,淵明選擇忘記,忘記那些官場的醜惡,忘記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這是心靈的選擇,這是過河人在"河"的兩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選擇,這更是明智的"擺渡"。

  四、是那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士,是那個"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的雅人,是那個"戴月荷鋤歸"的農夫,對!是他,是這享譽文壇百千年的陶淵明。他不願"為五斗米折腰",掛印歸田園。他忘卻了官場的失意,忘卻了仕途的不達,卻記住了世人的願望,寫出了心中的聖地--桃花源。

  遠離塵世,隱歸田園,看花開花落。陶淵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藍天中的白雲,像大海中的魚鱗,因為有菊,那顆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場的牢籠束縛太久了,難道沒有什麼寄託?選菊吧!清新淡雅,與世無爭,不正像他不羈的性格嗎?是陶詩將心寄託於菊,尋回了一方心靈的淨土,也是陶詩讓菊帶上了品質高潔,與世無爭的高姿態帽子流傳至今。

  五、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裡靜放,嬌美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山澗清泉一直流過家院門口。早上,霧色漸漸散去。透過微薄的陽光,一位老人拿著鋤頭,提著竹籃,向院中走去。"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他吟唱詩句,步履悠閒地跨進了院子…他便是陶淵明。幽幽香菊與他為伴,下地耕耘自給自足。閒暇時,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細細品味;農忙時,便與菊花相枕相依,樂在其中。陶淵明的確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處處洋溢著與眾不同清閒與曠達!

  :李白

  一、李白道"行路難",卻一直在走,

  走著笑著紅塵,走著辭別故友。一壺濁酒,“歌遍山河八萬裡”;一葉輕舟,“惟見長江天際流”。然而李白同樣是位被上蒼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詩--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難",卻一直在走。翰林遭貶,他"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鳳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遊"!李白所走的路更讓我佩服。這樣說雖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覺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難哪裡比陶潛與屈子少呢?但他卻一直在走,因為他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一塊寶玉,在僵硬的政治舞臺上磨來折去,卻無半點玷汙與磨損!

  二、李白灑脫,不寄託於高堂的莊嚴,不豔羨那官場的利祿,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詩人的位置上,任清風滌盪心胸,隨月輝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他吟出了好大的鬥志;"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氣魄,於是,大唐的江山史冊上又多了幾分厚重、靈動的神氣!難道能說無仕途作為的李白沒有體現自己的價值嗎?不能。

  三、當李白不被重用時,他卻仍能快樂地夢遊天姥,卻仍能舉杯暢飲。他對明天有著樂觀的微笑。當蘇軾屢遭貶謫,他卻仍有"泛舟遊赤壁"的雅興,有"浪淘盡千古英雄"的豪邁。他對明天有著希望的微笑。當屈原縱身投江時,我想他也一定帶著微笑,因為他堅信他的"眾人皆醉唯我獨醒;舉世渾濁唯我獨清"一定會給後人帶來思索和警惕。

  四、一勾彎月在冷凝處低懸,片片浮萍碎成搖曳的翡翠。詩人一聲長嘆,湧起層層墨香。李白的一生因為沒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銘留青史,因為捨棄了"鐘鼓饌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如果他像當時的士大夫之徒一樣追求金錢和名利,而違背自己的靈魂,那麼祖國的山河裡便不再有他的飄逸長衣,歷史裡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為世人吟詠。歷史的雨沒有下進太白的靈魂,他把一個真實的自己寫進了歷史。

  五、人有意氣,才能有豁達的胸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遭人誹謗的李白,被玄宗賜金放還,雖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齊輝之才,終化為泡影,但他仍意氣風發,"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酒入愁腸三分釀成月亮七分化為劍氣,秀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若無意氣,他怎會有如此豁達的胸襟?

  六、李白策一匹駿馬,在昏黃的古道上賓士。然而,官場的爾虞我詐,世俗的道貌岸然絆住他奔跑的腳步,無情的現實冷卻了他一腔熱血。是啊,想當年力士為我脫靴,貴妃為他磨墨,那該是他仕途上奔跑得最順暢的時期啊。可是,無意間他看到了力士諂媚的醜態和貴妃不可告人的笑,他覺得他應該永遠讓他奔跑的雙腳停滯不前,離開這黑暗的金馬門。他清醒地知道,他寧願散盡千金,只求一醉,也不願摧眉折腰,做大唐的"御用文人"!於是他帶上一把佩劍,把一杯酒去尋訪他暫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遠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門。昔日他騎卸賜驃馬奉詔賓士,今日他騎白鹿奔向他夢寐以求的遠方。濁酒深酌,重返喜地,尋幽豪飲,同銷萬古情愁,南下吳越,夢遊天姥,齊敘難酬鴻志。奔跑讓他屢跌屢撞,奔跑又讓他獲得心靈的超越--思想,永遠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七、"不事權貴"的青蓮居士,曾放蕩不羈地笑罵孔夫子,曾讓"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楊玉環為其碾墨,讓高力士為其脫靴。這是多麼"異端"之舉,多麼荒謬之行。然而太白見不容於世之滋垢時,便憤然離去了。沒有易安居士那"這次第,一個愁字了得?"的憂傷,也沒有柳三變"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悲哀。一句"吟詩作賦北窗裡,萬言不植一杯水"的笑嘆而已。

  八、"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意氣風發的李白,對前途充滿著無限的憧憬。他想通過官場仕途一展才華,報效國家,揮灑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場生活,多年的仗劍遊歷,讓李白反思起來。有過得意,也有過失意,他終於看清了從仕之路的艱辛與黑暗,高力士為其穿靴實則銬住了他的雙腳,朝廷賞賜實際上是主子施捨的乞食。於是"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鬱,以山泉清洗世間的汙穢,每一次醉後醒來,他又重新開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他始終有一種信念,始終有一種火熱的詩情衝動,始終有超俗的"出入"的灑脫!因此,他雖不被朝廷重用,但卻不被世事摒棄,也不被百姓遺忘。於是他不斷地重拾希望,不斷地將自己"大隱於市",也許他的人生哲學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為"詩仙",卻是個依市而居的仙人。

  :司馬遷

  一、當你一個人孤獨地坐在那陰溼的牢獄裡,等著最後的決斷。你,一個小小史官,沒有多少家產,面對這樣的牢獄之災,你只能做出屈辱的選擇…有誰知道那一刻你的內心所滾動的痛苦和無奈,有誰能體會到你內心所翻騰的屈辱和淚水?假如時光能倒流,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想告訴你一句話:在億萬中國人的心中,你,司馬遷,就是一個大大的英雄!你以你瘦弱的軀體,鑄就了中國人心中永遠的魂魄--屈辱非但沒有消滅一個人的人格,反而成就了他的非凡的偉大!

  二、司馬遷剛直與堅韌。面對殘酷的刑罰,面對眾人的嘲笑,他沒有屈服,他依舊屹立在歷史的巔峰上。"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剛正不阿,留作正氣滿乾坤;幽怨憂憤,著成信史照塵寰。正是太史公的凜然正氣,才能使得他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嘯:"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三、微笑的臉,自信而剛強,柔和而不屈,以不變應萬變的從容瀟灑。怪不得,一部"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終於成就了你,那位以一張永葆微笑的臉化屈辱為力量、化鄙薄為鬥志,"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人。極刑之下見勇夫,因為《史記》,你留給了世人一筆最大的財富;因為微笑的臉,你留給了我們永遠的崇敬。

  四、曾經身處那樣險惡的環境,忍受著世人的嘲諷和內心的痛苦,太史公卻憑著自己的奇崛神筆,以剛毅之心正直之氣來書寫歷史,書寫兩千年的滄海桑田。於是,他的名字便與他的不朽著作一起載入史冊,那張懸著兩滴清淚的臉也與他的精神一起沉澱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後人對他的光輝評價:剛直不阿,留將正氣衝霄漢,幽愁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