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健身品牌太極拳

  太極拳是中國的國粹,中華文化之瑰寶,其傑出的健身作用早已家喻戶曉、馳名中外。目前,在我國乃至全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估計最少有1億多愛好者練習太極拳,且大多數人因練拳而受益,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太極拳是“世界第一健身品牌”。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不容樂觀的是,中國太極拳“世界第一健身品牌”的地位正在受到衝擊。來自內部的有,其一,由於我國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令國人的“品牌意識”頗為淡薄,試問,你都不去爭“第一”,誰會拱手相讓呢?其二,由於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嚴重滯後,而“太極拳產業化”更少有人提及,幾年前,曾經有不少太極拳名家悲嘆:太極拳一代不如一代了……另一方面是來自外部的衝擊,如“韓國的跆拳道在中國遍地開花”,“印度瑜伽功風靡美國”,“步行、慢跑是最好的健身運動”等等。 筆者認為,警鐘已敲響,我們要保持太極拳“世界第一健身品牌”的優勢,一定要加速中國太極拳產業化程序,只有太極拳產業化取得成功才能真正為太極拳自身的繼承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只有太極拳產業化取得成功,太極拳才能真正變為生產力,太極拳產業也將成為我國文化產業探索和發展的一個新的突破口。目前,當務之急是要讓人們轉變觀念,儘快走出對太極拳認識的三大誤區:

  誤區一,“太極拳是老人練的即老人拳”。

  由於人們親眼目睹社會上練太極者十有八九是中老年人,且眾多媒體刊登的圖片、文章均為中老年人打太極健身,估計有七成以上的人有此錯誤觀念,認為退休後慢慢學太極拳也不遲,年輕時往往易與太極拳失之交臂,錯失良機,這與太極拳極高的知名度、美譽度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造成了健身品牌資源的極大浪費。試問,二、三十歲就練太極拳強身健體與等到五、六十歲才學太極,其效果會相同嗎?而且,太極拳這一博大精深的技擊、健身術,如果缺乏年輕人的熱情參與及堅持不懈的刻苦訓練,還能繼承和發展嗎?故筆者強烈呼籲:太極拳必須從青少年抓起,青少年以練太極拳為時尚是太極拳產業化成敗的關鍵,建議我國的中小學生應必修“太極拳課”,一方面可在學練太極拳中傳承中華文化,培養民族精神,創國學教育品牌,另一方面可防身健體,進一步加強學校國防教育並開創中小學全民健身的新局面;民強則國強,人人學太極拳,應為國策,呼籲政府啟動“全民練太極拳工程即人人學會一套太極拳”,把太極拳這一“世界第一健身品牌”真正做成國人喜聞樂見的體育運動品牌即實現由“我喜愛太極拳”到“我們喜愛太極拳”的飛躍,可以預見,億萬人的消費群體一旦形成,必將帶來無限商機,如太極拳培訓市場、太極服裝及舉辦各類太極拳比賽等等,那麼,太極拳產業化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誤區二,“太極拳僅能健身而不能用於技擊、防身。”

  時下不少人一學太極就說:只求健健身而已,或懷疑練太極拳這麼慢,能用於防身嗎?等等。筆者認為,導致這一錯誤觀念的根本原因在於絕大多數人***包括一些練拳者***對太極拳的本質和科學性認識不清,甚至可以說,“太極拳的本質”幾乎到了被徹底否定的尷尬境地,即一方面大家非常鍾愛太極拳,而另一方面卻是大多數人抓不住太極拳的本質,以當今社會上空前流行的“太極操”、“太極舞”為明證。故亟待撥亂反正,還太極拳以本來面目,否則,必嚴重製約太極拳的發展及導致太極拳產業化的失敗,長此以往,“太極真功”會失傳絕非危言聳聽!我們應該知道,太極拳是中國武術中內家拳的一種,它首先是一種拳術,真正科學意義上的太極拳是一門融哲學、心理學、生理學、力學、美學等為一體,並注重“以慢求快”,“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技擊藝術,它是以研究人與人搏鬥中的“攻防”方法為目的的。因此,只有認清了太極拳的本質,才有利於其自身的進步和發展;只有在研習太極拳“攻防”含義中才能領悟並掌握太極拳的動作、要領及練拳正確與否的“標準”,才能真正“打好太極拳”,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健身效果***一般來說,“太極操”等的健身效果也有,但僅為百分之一***;也只有在千變萬化、精彩紛呈的兩人攻防對練中***如太極推手***,才有可能激發年輕人追求太極拳的興趣,“太極真功”方能後繼有人!因此,筆者建議練太極拳一定要“體用結合”即拳架為體,推手為用,應大膽嘗試、改革太極拳的評價體系即總分由拳架30%和推手佔70%兩部分組成,並創編一些既有觀賞性又讓人們易懂、易學的***標準化***太極推手比賽動作、規則。可以肯定,長期以來,由於對武術的本質把握不夠,導致過於注重套路的觀賞性——“花拳繡腿”,而忽略了武術技擊本質的現實性,嚴重製約了武術的推廣,尤其是在青少年中的普及。我們期待太極拳本質的大討論及太極拳評價體系的改革能打破這一僵局,因為太極推手這一對抗性專案符合現代體育精神,比散打、拳擊、柔道、跆拳道等危險性小很多,且更具實用性、趣味性和觀賞性,故這一極其優秀、獨特的技擊訓練法值得大力提倡。

  誤區三,“太極拳易學”,從社會上流傳的口頭禪“耍太極”可見一斑,有人認為跟在他人後面“摸一摸”或者看看VCD即可學會太極拳。

  此觀念大錯特錯也!從理論上講,要理解哲學上的“物極必反”及太極拳拳理中的“以慢求快”、“以柔求剛”、以小勝大”、“以弱勝強”決非易事;從實踐意義上講,太極拳即“兵法”,切忌“紙上談兵”,非“知己知彼”不可,即須在無數次兩人“攻防”對練中才能求得“真功”,其難度遠甚於如瑜伽、體操、舞蹈、雜技動作中一些極其高難度動作,因它們僅屬眾多“陰陽”概念中的“難易”範疇,是單向的、封閉的,而太極拳則屬“生死”範疇,是雙向的、開放的,這也是太極拳難能可貴之處。拳語道:入門引路須口授。筆者認為,要想學好太極拳一定要有“明師”指導,必須先明理,後練拳,即由先“心知”而後“身知”,只有經過無數次“體用結合”的練習***推手為主***,方能真正領略太極拳神奇的魅力。在此,筆者呼籲政府應大力提倡研究“太極拳教學法”,缺乏現代的、規範化的教學法已嚴重阻礙了太極拳全面、有效的推廣, 這是制約太極拳產業化發展的最大瓶頸。

  “全民健身,全民太極,全民營銷,全民財富”——中國需要這種“夢想”,世界也需要這種“平衡”。祝願中國太極拳事業能夠蓬勃發展!凡熱愛健康的人都喜歡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