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教育方面論文範例投稿

  農村教育是我國教育系統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農村教育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作用的日益提高。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農村音樂教育走向素質教育

  摘 要:音樂是人類生活情感表達的藝術,是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我從事小學音樂教學的這些年,對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教學觀念、教學裝置,師資配備,等方面有較多瞭解,音樂教育需從小學抓起因此提高農村學生音樂素質的一件重要的事。

  關鍵詞:農村;音樂教育;措施;建議

  目前,國家非常重視素質教育,而音樂教育也成為素質教育的一員,人們早已認識到音樂教育在培養高素質人才中舉足輕重的地位。雖然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過程中,有了巨大的發展,但仍然存在較大的“盲區”,現狀令人甚為堪憂。本文主要分析了此現狀產生的原因,並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

  1 農村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重視程度不夠。

  雖然我國已經提倡素質教育,但是由於地區發展的不平衡,導致教育改革尚不深入,改革方針不能很好地落實,甚至有的還將升學率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唯一指標。很多學校還將升學率與教師的教學質量、獎金掛鉤,於是利用體、音、美課補習文化課成為農村小學的正常現象。對於學生家長來說,其自身缺少文化,於是將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認為考上好的中學、大學是擺脫農村勞作生活的唯一出路。他們只關心孩子語文、數學等“主課”的成績,把音樂課程當成“副課”而從不重視,更不提倡學生參加各項文體活動。

  2、教學資源不足。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基礎的教學條件教學就無從談起。由於農村經濟發展相對滯後,教學硬體投入本身就很緊張,而用在音樂教學裝置等資源添置上的資金就更是微乎其微。很多學校連普通的風琴都沒有,更不要說專門的音樂教室、專業器材以及現代化教學設施了。因此,教學資源的嚴重不足是目前小學音樂教育存在的普遍現象。

  3、教師專業能力欠缺。

  教師的專業能力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目前,鄉村小學音樂教師中有不少並非音樂專業畢業,沒有接受過系統專業的學習,甚至很多都是半路出家,能唱幾首歌、會一個簡單的樂器就開始教學。這些教師本身對音樂知識一知半解,更不用提對學生提供良好的音樂教學和藝術薰陶了。而對於從事音樂教育老師本身來說,學校的不重視、自身對本課程認識的不足等情況也導致教師教學沒有激情、沒有動力,甚至敷衍了事。

  4、教材設定不合理。

  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選擇適合該階段的教材是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關鍵。現在的很多音樂教材根本不適應農村小學的教學現狀,教材比較深奧,內容設定不合理。甚至徵訂教材的老師並不是教音樂的老師,導致了所訂教材的不適宜性。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無法因材施教,只好拋開課本來教學,這樣也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教學缺乏系統性。

  2 農村小學音樂教學改進的對策

  1、加強重視,加大教學設施投入。

  要改變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首要任務是改變教育行政部門、學校領導、教師以及學生家長的思想觀念,大力推行素質教育。要充分認識到在農村開展和重視音樂教育的重要性,重視音樂教學,重視音樂教師。同時,要制定相應的教育教學考核標準,使農村小學音樂教學規範化、切實有效。另外,還應加大教學設施的投入,如增加電視、各種器樂、光碟資料等,改善現有的音樂教學條件,調動農村音樂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2、全面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很多農村小學音樂教師本身就沒有接受過專業學習,有教學熱情和基礎的教師也大多閉門造車,心有餘而力不足。而教師本身的專業素養若得不到提高,即便是領導再重視、教學設施再完善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因此,引進專門人才、對現有教師進行定期的專業培訓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時還應要求音樂教師規範教學,提高自身的教學方法和技巧,提高農村小學音樂教學的質量。

  3、教材選擇注重針對性。

  要全面提高農村小學音樂教學的水平不能忽視教材選取的環節,在教材徵訂的前期要做好調研和考察工作,根據本校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材。教材徵訂的工作應徵求授課教師本人的意見,避免外行選擇了不合適的教材而導致教材徵訂的形同虛設,不利於教學環節的順利開展。

  4、因材施教,創造音樂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應做到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學環節,注重生動性和技巧性,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通過開展各項活動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讓學生從中找到自我實現的另一種方式,培養學生熱愛藝術、熱愛生活的良好品質,真正做到健康、全面地發展。作為基礎階段的小學音樂教育,對於培養小學生的智力、創造力甚至人格塑造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農村,更應該注重孩子這方面的培養。只有認識到不足並積極改進,才能促進農村教育質量的提高,促進農村孩子的全面發展。

  5、把課堂時間和課堂空間還給學生,把思維的過程還給學生,讓學生感到課堂心理時間短暫而愉快,課堂心理空間廣闊而豐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學、討論,開展自主合作學習,讓學生多學,教師儘可能少講。這樣學生會快樂地多學,又能體現老師的主導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那麼,在課堂中如何去實現音樂的少教多學呢?

  ①課前做好調查,以學定教。

  精心的課前準備是實現“少教多學”的基礎,課前要充分調查學生的認知水平,以此為基礎來設計自己的教學內容。

  ②把傳授變為探索,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在“少教多學”的課堂上,學生不再只是通過教師的講授來獲得知識。在現在課堂裡,教師要通過循循善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的基礎上經過自己的摸索、體悟去理解新知。因為只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才是真正的牢靠的知識。因此在我們的課堂上,我們摒棄“滿堂灌”,儘可能多的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合作交流,讓他們自己去體會、自己去探索、老師只是適時的點撥、引導和總結深化。

  ③學會等待,關注學生思考的過程。

  為什麼現在的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那麼倉促?是因為他們看到問題就想知道答案,而忽視了過程。經過調查、反思,我們發現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老師平時上課為了趕時間、趕進度,在學生思考過程中一次次地打斷他們,然後把我們的觀點強加給他們。在進行了“少教多學”的研究後,大家發現,在自己的課堂上一定要學會等待。往往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卡住,這可能正是他們思維效率最高的時刻,這種思維結果會留下最深刻印象,如果老師啟發得當,全班同學也會進入一個高度集中的思維過程。所以,老師要做“有心人”,要在無意識的情境中給學生創設有意識的思考環境。同也要教會學生等待,破繭成蝶需要時間,任何習慣的養成都需要時間。“書要留白才好看”,等待是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一種尊重。在數學的學習上,過程和答案同等重要。

  ④變教師總結為學生梳理。

  以往的課堂,我們只是讓學生做好“聽”的角色就行了,認為你聽好了自然就學會了,但現實與願望總是有差距,總有那麼多的學生看似一個很好的聽眾,卻學不會老師所教的知識。經過“少教多學”的課堂實踐,我們發現,在做好上面幾點的基礎上,如果能讓學生自己梳理學過的知識,對所學內容進行歸納整理,鞏固深化,要比老師去總結效果好的多。所以在今後的總結環節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談體會、談心得,談學習中應注意的問題,教師再予以“畫龍點睛”。學生之間也要相互交流,學生總結出的知識和方法的關鍵點,更易於被同伴接受,會起到教師總結不能達到的功效。

  3 農村專任音樂教師要堅持不懈、終身學習

  從大學直至今日,特別慶幸的是能與音樂為伴,樹立教育為己任。較之過去相比現在的農村藝術課程地位已大大提高,所以我們更要時刻保持堅持不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更要不斷地苦練基本功,在提高自己演唱、演奏等各方面能力的同時加強音樂理論學習,以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為把我們的音樂課上的更加完美而努力。農村這片土地讓我的音樂夢想得以施展;教育這個舞臺,讓我發揮的淋漓盡致。我願將我對音樂的熱愛感染給我的每一個學生,我願帶領我的學生走進真正的音樂殿堂,我更願將音樂教學這朵鮮花開得更加燦爛。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