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書我快樂的手抄報圖和字

  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善於在讀書中思考,善於在實踐中創新,培養讀書的成就感。你會做讀書手抄報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我讀書 我快樂手抄報圖和字,希望大家喜歡。

  我讀書 我快樂手抄報的圖片

  我讀書 我快樂手抄報圖一

  我讀書 我快樂手抄報圖二

  我讀書 我快樂手抄報圖三

  我讀書 我快樂手抄報圖四

  我讀書 我快樂手抄報圖五

  我讀書 我快樂手抄報的資料

  推薦一本好書

  我在學校裡曾看過一本書,它的名字叫做《湯姆·索亞歷險記》,小說的主人公名叫湯姆·索亞,是個聰明頑皮、好奇心強、喜歡冒險、嚮往英雄業績的孩子。對於家庭中死板嚴格的生活和學校枯燥乏味的功課,他感到厭煩透了,於是便離家出走,和它的小夥伴哈克貝利·芬一道去冒險,一心要做個統帥眾強盜的首領。

  在這部作品中,湯姆·索亞的靈動活潑和周圍現實生活的陳腐刻板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故事向人們展示了一些社會弊病和黑暗現實,揭示了宗教的虛偽性,無情地嘲諷了庸俗的小市民習氣。

  本書作者馬克·吐溫,原名塞謬爾·克萊門斯,是一位傑出的美國幽默諷刺作家。

  書中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人物的刻畫十分細緻逼真,充滿幽默詼諧的描述,人物更是寫得清晰、生動,呼之欲出,整個故事的敘述十分自然流暢,人物的對話生動逼真,特別符合人物的性格和身份。

  在這本書中,馬克·吐溫從中汲取營養,將真實材料與幽默手法揉和在一起,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但幽默並不是他作品的惟一特色,在他幽默背後貫穿著他對美國當時社會生活的嚴肅看法和鮮明立場。

  不少作品批判了教會的偽善,揭示了人性的黑暗面,譴責了種族歧視,殖民政策等等。

  作者常常以天真純樸的人做故事的主人公,以便揭示幻想和現實之間的矛盾,他對中國人民非常友好,曾說“中國人民是優秀的民族,誠實勤勞,可靠可敬”。

  我們可以看一下這一本書,這本書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的人性的黑暗,讓我們一超去跟作者聽湯姆的故事吧!

  讀書的感覺真好

  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真是一點也不錯。書,給予了我們力量,給予了我們精神。它,是我們的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好朋友,一個不會說話的老師。

  我最喜歡讀《三國演義》了,作者是羅貫中。《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長篇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作品寫的是漢末到晉初這一歷史時期曹魏、蜀漢、孫吳三個統治集團間政治、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複雜鬥爭。通過這些描寫,反映了漢末大分裂時代的苦難和明君仁政的願望。裡面有聰明過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三顧茅廬的劉備,厲害的曹操,關羽,張飛……《三國演義》也留下了不少成語,如桃園結義、青梅煮酒論英雄、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樂不思蜀、賠了夫人又折兵、蜀中無大將、三分天下等等。使我記憶憂心。裡面勾心鬥角,你爭我搶,爾虞我詐。讀完這本書,我懂得了許多道理,也懂得了許多的技能。

  讀書的感覺可真好呀。

  讀書的三重境界

  何謂“讀書的三重境界”?曰:為知,為己,為人。

  為知,就是為了積累知識,增長學問、識見和智慧。為此,必須多讀書,讀好書。宋太宗說:“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皇帝如此,一般讀書人更應該把讀書當成一種永不疲倦的好事來對待。遇有和自己觀點不同的或者不適時宜的書,也要拿過來看一看,甚至研究研究,以便從正反兩面獲得經驗和教訓,增加知識和才智。總之,博學從而多才多藝,這些都是“為知”的需要,也是讀者的最起碼、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

  為己,就是古人所說的修身、正己,培養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這是讀者的第二重境界。中國的讀書人向來把佔有知識視為人品、人格自然昇華的保證,蘇東坡有“腹有詩書氣自華”詩句,表達的就是這一意思。事實證明,讀書與不讀書,讀書多與讀書少的人,所表現出的內在氣質與素質是絕不相同的。常言:“獨善其身”,練好“內功”,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從而也有益於身心健康,這是古今知識分子共同追求的讀書目標。讀書固然要博覽,但是聽讀之書,也要儘可能有所選擇。換句話說,不僅要多讀書,還要讀好書,這是甚為關鍵的。

  對於讀書完全“為知”而言,“為己”已經是大大提高了一個層次和境界。這是非常寶貴的,非正人君子是不易做到的,應該大力提倡,並大加發揚。但是光做到這一點還不夠,從更高的層次上說,還應該向前人學習,“為人”而讀書。

  我所說的“為人”,不是“今之學者”的“裝飾自己,給別人看”的“為”,而是我所要表達的“為黎民百姓”而讀書,或即周恩來少時所說的“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比較而言,“為己”是讀書人“能夠”做到的,“為人”則是讀書人“應該”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