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工程碩士論文

  地質工程是對人類生存與發展起著重要影響的一門學科。經濟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地質工程的發展,它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保證。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地質工程與地質勘察的應用

  本文主要對岩石工程過程中的地質勘察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對現場地質環境的勘察,為了促進工程整體過程的各個環節的協調,我們要進行有目的、計劃的現象施工,做好勘察工程的準備工作,深化地質勘察內容,以提高勘察工程的質量效率。

  1 關於基礎地質的工程勘察工程的分析

  ***1***野外勘察環節是工程勘察工程的一個重要環節。

  它是獲得第一手資料的主要來源基礎。在野外勘察當中,對於蒐集相關的地質資料它不僅可以全面的瞭解施工現場的主要地形地貌、施工的具體條件、以及地質等方面的條件,從而可以降低勘探工作量,也不必做無用功,從而在勘測過程當中做到有的放矢,並且科學合理的應用勘察技術。

  1.1.1 在獲取原始的地質資料時,由於勘察岩土工程的時間一般較短並且任務較重,所以,對於原始資料的獲取就必須要全面、準確,這也是作為勘察工作為最基本的條件,如果誤判有誤則會影響到勘察工作的質量。因此必須要做到幾點:a.在進行野外勘察劃分地層時的劃分時要科學、全面。b.根據岩土的狀態、色澤以及溼度、岩心採取率等方面的具體指標進行劃分。c.在多鑽機進行作業的具體情況,要進行勘察的統一編錄,防止勘察資料出現定性、描述、分層等問題從而不能統一的現象。d.必須要對勘察的原位測試按照規定嚴格進行。

  在進行取樣碎石類的土時由於會具有一定的難度,同時也會出現較低的岩心採取率,所以就很難發現碎石類土的軟弱夾層,並且碎石也具有很好的承載力,然而它的均勻性會影響到基礎地基產生變形,所導致建築出現變形以及不均勻的現象發生,對此,可以通過連續貫入的方法從而發現碎石土是否存在軟弱夾層,以判斷碎石土的密實程度以及均勻性。

  ***2***在基礎地質的室內測試過程中會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就是傳送地質的岩土樣時當送達試驗室以後卻沒有進行及時的測試,另一方面就是沒有按照具體的操作要求標準進行試驗。比如,在要求對飽和土進行試樣時,如果測試沒有按照相關的規範標準在達到一定的飽和時間;如果岩石固結試驗中的壓力值沒有達到附加應力與上覆自重應力相加的總和要求;在部分固結測試當中都沒有按照相關的規範標準做好平行測試,而提供的勘察報告也不具有可靠的準確性,並且會存在與現場資料出現矛盾的問題,從而對工程投資造成一定的浪費。所以,在對基礎地質進行室內的試驗過程當中必須要對送達的岩土樣及時的開樣測試,必須按照國家的規定的標準要求對其進行操作試驗。由於對岩土在進行室內試驗時,它主要可以對其測定物理力學的性質,但是必須要建立在原狀土以及巖樣,並且通過正確的科學試驗方法對其分析,缺少任何一個層面都會降低試驗的準確。

  主要的原因有幾方面:a.對於原狀土以及巖樣的保管、採取,必須要根據不同的岩石和土應用匹配的取樣器,當遇到軟土時則可以應用薄壁的取土器,而遇到較為堅硬的土時,則應用二重管的取土器,並且在取樣後應妥善保管。

  b.在送樣時必須要及時,合理的存放,防止土樣出現受熱或者是振動等情況。

  c.在劃分土石樣的效能時,必須要全面瞭解每種土的地質性質,並且充分掌握具體的分佈區域情況。

  2工程地質中主要地基問題

  2.1 主要地基問題

  ***1***填土問題。在對建築物基槽施工中,常遇到人工填土、衝填土在槽底殘留,老城區尤為多見。一般情況下應挖除鬆散填土,將基礎放在原狀土層或基岩上。但經常由於施工條件受限等原因未能全部挖除,而形成填土仍在槽底殘留問題。

  ***2***區域性軟土問題。對跨場地邊緣或範圍較小的軟弱土層,勘察時不易查清或遺漏,但在地槽施工開挖時容易揭露出來,驗槽時應查明其深度和分佈範圍,必要時分析軟土的密度和力學性質。

  ***3***地下洞穴及掩埋物問題。在城市建築施工中,常遇到被鬆散填土充填的古井、洞穴或其它地下構築物,如防空洞、線等。這些掩埋物儘管存在於地基的區域性地段,如不作處理,將會影響建築物的均勻沉降及安全使用。

  ***4*** 相鄰建築物的相互影響問題。新施工建築物與老建築物的基礎相近或相鄰,可能會引起老建築物的不均勻附加沉降,同時還可能會牽制和影響新建築物的均勻沉降。如不作適當處理,將會給相鄰建築物的安全使用造成隱患。

  2.2 相關處理方法

  2.2.1 填土和軟土處理。當基槽中殘留的鬆散填土或軟土厚度較小時,應清挖至原狀土,用級配砂石回填,也可用灰土、素土或粗砂回填夯實。對區域性填土或軟土較厚,採用換土法受限或不經濟時,也可用人工挖樁***土墩***或預製短樁,穿過填土或軟土至原狀土層上。根據工程情況也可採用砂石擠密樁,粉噴樁複合地基或用矽化法加固軟土地基等方法進行處理。

  2.2.2 地下洞穴及掩埋物處理。對古井、洞穴和古墓等處理一般採用挖除雜土至原狀土,用級配砂石、灰土和素土夯實的方法處理。

  2.2.3 相鄰建築物地基處理。當新舊建築基礎相近或相鄰時,應調查分析相鄰建築基礎埋深情況,儘量使新舊建築基礎埋深一致,以減少其相互間沉降方面的影響。對重大荷載的建築,可設人工挖孔樁***墩***或鑽孔灌注樁,將樁端持力面選放在對相鄰建築沉降影響深度以下土層上,以防止引起新的不均勻沉降,保證相鄰建築物安全。

  3結語

  總之,由於岩土工程的勘察技術是作為基礎性的一項工作,它所涉及的範圍很廣,並且涉及的內容頁較為複雜,雖然岩土工程的勘察技術目前在我國得到了一定的良好法展,但仍然存在很多經驗不足的地方。對此,合理的應用勘察技術,並充分了解基礎地質的詳細資料,才可以全面的掌握岩土工程在技術上的主要規程,更好的開展工作,以保證工程的有序進行。

  篇2

  淺談礦井地質工程地質

  【摘 要】隨著礦井事業的發展,人們已經意識到地質工程研究對礦井工作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在08年以後,礦井地質研究開始成為一個新的研究行業。人們發現如果能夠學會這套理論,在工作中正確運用,地質工程工作將減少失誤,避免一定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讓工作更好走下去。本文首先論述了什麼叫礦井地質工作,從它對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幫助作用,簡要的介紹了對礦井地質工作的研究內容。

  【關鍵詞】地質工程;地質控制論;地質研究

  礦井地質是一項技術性的科學,主要體現在實際的操作中。他主要是為煤田地質勘查服務的,參與到一開始的礦井建設和後期的生產中。主要的任務就是勘察當地的地質條件,進行礦床的勘探,通過分析礦區的儲量和開採條件,最終制定合理的開採計劃。還要在開採中進行技術指導,防止地質開採不當造成的倒塌等問題。從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看出,礦井地質工作能夠保證煤礦生產建設更安全地發展。如何預防工作中的安全隱患問題,都是需要大量的地質資料為判斷依據的。因此,進行礦井地質研究為未來的開礦事業做準備是很有意義的。

  1.瞭解礦井地質工作的必要性

  1.1什麼叫礦井地質工作

  可以說,礦井地質工作先是勘探礦井建設的生產環境,看這裡適不適合進行生產,在生產中會有哪些潛在的安全隱患,需要什麼樣的建設來預防;在生產過程中,還要不斷了解地質變化,估計開採礦藏中會造成那些地質影響,是直接為煤礦生產建設服務的地質工作。也就是礦井工程的每一階段都必須站在一定的地質工作上才能開始進行,要根據考察的地質資料為工作基礎。

  1.2工作的必要性

  因為礦井地質工作的地質條件是十分複雜的,人們還不是很瞭解這裡的工作環境,存在著許多未知的事情;又因為在工作中還會對附近的地質地貌造成影響和破壞,稍微的地質改變就會造成無法估計的經濟損失,所以地質研究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從工作過程來看,地質工作就是先經過大面積的大概瞭解,然後到小面積的細緻分析,這樣的方式,即一步一步完成每項工作,保證每一步的安全可靠。而且資源勘探是礦井地質工作的第一步,沒有礦產資源,也就不需要花大力氣去進行礦井建設,是不可以省去的階段。

  礦井工程許多是在深層的地下進行工作的,工作環境比較封閉獨立,很多地質因素是人力感覺不到的。例如,在煤礦開採中,生產活動的物件是大面積的煤層。如果沒有對當地的煤層地質認真研究考察,隨意選擇不合適的採煤技術,可能對這裡的客觀地質條件造成了破壞,就會對生產產生阻礙,甚至會防礙生產的安全進行。因此,礦井地質工作可以說是進行煤礦採掘的第一步。

  2.目前礦井地質工作的任務安排

  礦井地質工作的目的就是了解工作地區的地質情況,從安全形度安排採礦工作,保證礦井生產建設有條理地進行,讓施工隊減少安全事故。這也讓國家的煤炭資源得到充分開發,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每一項都礦井地質工作需要完成下列幾項工作任務:

  2.1勘察瞭解當地的地質條件

  礦產形成最初的動力來自地殼運動,地殼運動就是對部分板塊進行升降運動,通過擠壓使一些地區隆升起來,形成一定的地層帶。從考察中我們證實影響煤礦生產的地質條件有很多,有的條件是大家都有的,比如地殼運動;但事實上,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特殊的成礦背景,比如高溫岩漿的流動、雲南騰衝-梁河地區特殊的地形因素等。

  2.2蒐集大量的地質資料

  蒐集第一手的資料是進行研究工作的第一步,只有充分了解大量的地質資料,才能明白礦區地質的基本變化情況。通過分析驗證這些資料,明白潛在的安全隱患,制定出最合理的礦井工作計劃。同時,在開採中,因為對礦區的地質面貌進行了破壞,還會有新的問題出現,比如煤礦開採完後,會不會因為地質比較鬆散,容易出現坍塌的問題。因此,在最初的地質工作結束後,還有配合開採工作有計劃地提供所需的地質資料,確保這些資料是正確可靠的,能及時反應當時的地質情況。特別是在採掘生產的過程中,礦井地質人員還要進入現場去調查研究,瞭解每一個工作的進度,及時發現和研究地質情況對生產的影響,和生產部門做好溝通。如果發現施工部門採用了不合理的開採方法,要提出自己的意見,幫助他們改正過來,保證施工的安全,也使煤炭資源得到充分開發。

  2.3定期進行礦井勘探,統計礦產的剩餘儲量

  在礦井的工作過程中,煤礦的儲量是在不斷變化的。地質研究工作要根據開採的數量,生產過程中的損失等相關影響因素計算出礦井的剩餘儲量。這個工作要定期去做,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也為後面制定生產計劃提供依據。通過資料的對比,管理者也瞭解了工作中不同工作安排對施工的影響,特別是生產損失如果太大,就要立刻進行調整。

  3.礦井地質工作的研究要求

  ***1***礦井地質工作具有很強的實踐特點,在生產建設中會出現不同的地質問題,這也是礦井地質人員頭疼的問題。工作人員通過分析對這些地質問題,尋找解決的辦法,然後指導礦井的生產建設,在工作中檢驗分析的準確性。在工作中還要有科學的預見性[1],很多安全事故要提前預防。

  ***2***礦井地質工作的準確性要求比較高。因為在煤礦生產建設中,需要開掘了大量的井巷,在工作中,一些細微的資料統計問題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因此蒐集大量實際地質資料,是進行地質判的基礎,要準確地反映地區真實的地質現象才能作出合理的地質判斷,尋找最合適的解決方法。此外,礦井地質的工作環境也與一般的地質勘察不相同,比如礦井一般很深,達到幾百米,這裡的照明條件較差,使觀察空間受到限制,工作本身就有很大的難度。

  4.結束語

  通過上面的論述,我們明白地質研究對礦井工作十分重要。從工作過程看,可以將生產礦井對地質構造的研究可大致分為觀測、判斷、預測、處理等四個步驟。[2]在觀測已經知道的地質構造現象的基礎上進一步測量、記錄,這是一項基礎工作,是為下面的判斷服務的。還有很多沒有完全揭露出來的地質構造,要根據他們之間的相互聯絡比較研究,做出正確的判斷。在作出判斷之前,應該想到各種的可能,做出預測性的思考,礦井地質工作離不開科學的預測,不能夠只看眼前的事實。最終根據判斷提出合理的處理方法,進一步促進煤炭資源的開發。

  【參考文獻】

  [1]吳有信,王琦.煤礦井下采區地震勘探技術現狀與思考[J].煤炭科學技術,2010,38***01***:101-106.

  [2]王磊,何偉.煤礦採區三維地震勘探技術的回顧與展望[J].勘察科學技術,2003,21***6***:61-6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