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春精美草書書法

  楊再春先生是我國當代知名的草書書法家,他的草書書法作品中,到底有著什麼不同尋常的書法藝術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楊再春個人簡介

  楊再春,字墨人,1943年8月生,河北唐山人,中國著名書法家、書法教育家、攝影家,中國書法家協會創始人之一,享受國務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北京體育大學教授,北京書畫藝術院常務副院長***黨委書記***,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副總幹事長,原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被中華慈善總會授予"中華慈善美術家"和"愛心市民"榮譽稱號。

  書法家楊再春大半生與墨有緣,他的藝術生命是在墨與紙的黑白之間練就的。由於他長得魁梧、膚色黝黑,每天又幾乎被如煙如縷的墨香所纏繞,因此,不少朋友稱他是"墨人"。久而久之,"墨人"便成了他的筆名。

  1968年始,楊再春先生先後師承鄭誦先先生、黃高漢先生,刻苦研習漢隸、魏碑,王羲之、王獻之行草書以及黃庭堅、米芾、董其昌等諸家法帖,其書法"凝重中有飛動,莊嚴中寓活潑","重筆如山石墜地,輕盈如燕子點水",近些年來其書法作品被眾多海內外藝術機構和個人收藏。

  行草書法之順勢

  書寫行草時,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順其自然的筆勢,數字連屬,左右映帶,上下銜接,不假安排,一筆環轉,給人以氣足力遒之感。湯臨初《書指》中雲:“有順利以導而天機流蕩。”這種取勢方法,因為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故並不多見,運用得好,有神融筆暢之妙。如“氣力復如何也”六字一氣貫注,“不在彼”、“何處”、“如何”亦一筆相連,都能給人以一種流暢的感受。

  由於數字一筆環轉,故當於使轉中見點畫,凡成點畫處用筆宜重,非點畫處,偶相引帶,其筆要輕,誠如包世臣《藝舟雙楫》中謂:“大令草常一筆環轉,如火筋畫灰,不見起止,然精心探玩,其環轉處悉具起伏頓挫,皆成點畫之勢”。若數字點畫不分地交結纏繞在一起,則“行行若縈春蚓,字字如綰秋蛇”,就勢必會破壞點畫的形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