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文明手抄報

  文明禮儀就是在與人相處時律己、敬人的一種有禮有節的行為規範,是對他人尊重、理解、寬容的過程和手段。做文明禮儀手抄報讓學生更加了解文明禮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資料1:文明禮儀,從我做起

  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足。

  那麼,什麼是禮儀呢!簡單的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

  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集體的臉面。

  所以,學習禮儀不僅可以內強個人素質,外塑集體形象,更能夠潤滑和改善人際關係。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就小學生而言,最本質的是學會做人,也就是要講文明懂禮儀。

  我們身在社會中,身份,角色在不停的變化之中。我們這一刻討厭別人,不一刻往往成為別人討厭的物件。這些無非都是“不拘小節”的行為所致。

  當我們身為遊客的時候,總是依著自己的興致,隨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亂寫亂塗;當我們是市民的時候,又對隨地吐痰,亂寫亂畫的現象深惡痛絕。

  當我們是行人的時候,往往是怎麼就近就怎麼走路,管他有沒有紅燈,管他人沒有人行道。討厭那些沒按規章開車的人;當我們開車的時候,總是搶車道、鑽空,討厭那些在馬路上亂闖的行人。當我們是消費者的時候,經常把個人怨氣往服務人員上撒,還總說他們態度不好;當我們是服務人員的時候,又總是把個人的情緒帶到工作上來,卻總怨顧客大挑剔。

  當我們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總是為能搶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擠到、踩到別人的時候從不屑於說對不起;當我們被人擠到或踩到的時候,總是對對方不說聲抱歉的話而耿耿於懷甚至拳腳相加。

  當我們作為子女的時候,總是不願意耐心地和父母交流,總是大方地花著父母的血汗錢,總是把父母的話當耳旁風,對於父母的生日,不聞不問。

  當我們身處校園的時候,總是不注意“三輕”,總是在自習課上大吵大鬧,總是在樓道內相互嬉戲,因而擾亂學習秩序影響班級考評。

  當我們在校園內遇到老師領導,我們又是否真正做到鞠躬、讓路呢?這一切的一切,全是因為我們太自私,沒有做到律己,沒有做到一尊重別人。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作為小學生的我們。應改正自我。嚴於律己。應義不容辭地履行義務,帶好頭,做好文明的標兵。

  毫無疑問,我們每位小學生若都能講文明,懂禮儀,那麼我們的班級,我們的校園必然會煥然一新,我們大家都會生活在友好、寬容、關愛、溫馨的氛圍中。

  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我們的班級;為了我們的校園,為了我們的社會,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講文明、懂禮儀。

  文明禮儀,人人有責!

  文明禮儀,從我做起!

圖片欣賞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五

圖六

  資料2:文明禮儀的小故事

  一、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裡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裡,“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後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二、程門立雪

  楊時***1053~1135***是北宋時一位很有才華的才子,南劍州將樂人***今屬福建***。中了進士後,他放棄做官,繼續求學。

  程顥***1032~1085***、程頤***1033~1107***兄弟倆是當時很有名望的大學問家、哲學家、教育學,洛陽人,同是北宋理學的奠基人。他們的學說為後來的南宋朱熹所繼承,世稱程朱學派。楊時仰慕二程的學識,投奔洛陽程顥門下,拜師求學,4年後程顥去世,又繼續拜程頤為師。這時他年已40,仍尊師如故,刻苦學習。

  一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楊時碰到疑難問題,便冒著凜冽的寒風,約同學遊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師家求教。當他來到老師家,見老師正坐在椅子上睡著了,他不忍打攪,怕影響老師休息,就靜靜地侍立門外等候。當老師一覺醒來時他們的腳下已積雪一尺深了,身上飄滿了雪。老師忙把楊時等兩人請進屋去,為他們講學。後來,“程門立雪”成為了廣為流傳的尊師典範。

  三、孔融讓梨

  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

  有一天,家裡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個什麼樣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裡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哩。就故意問孔融:“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父親又問他:“你還有個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

  你看,孔融講得多好啊。他父親聽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

  孔融四歲,知道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大家都很稱讚他。

  四、道歉

  霍克就任澳大利亞期間,有一次在一家商場內與一位老人就養老金問題發生爭執。霍克一時衝動,罵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傢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舉行記者招待會,就自己不文明的語言,公開向這位老者道歉。他說:“那天我非常煩惱,但這不能成為我使用那種措辭的理由。如果我確實傷害了他的話,我願意就此向這位先生道歉,誠請寬容我的不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