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女性如何改善亞健康

  現在很多白領女性都有亞健康的症狀,那麼?小編在此整理了白領女性改善亞健康的方法,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白領女性改善亞健康的方法

  1、保持科學規律的飲食

  保持科學規律的飲食,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要吃早飯。很多白領,為了早上多睡一會兒而犧牲早餐。其實,這樣做得不償失。殊不知,一天三餐中最重要的還是早餐。保證了早餐的質量,才能有活力,更好的面對一天的挑戰。此外,不吃早餐也很容易患胃病。

  其次,不要將零食當正餐。白領們有時候工作一忙,正餐就會用零食打發。零食無法取代正餐,因為零食並不能滿足我們對各種營養的需求。平時要多吃粗糧,保證膳食纖維的攝入,同時,多吃蔬菜和水果以及各種維生素。

  很重要的一點,平時三餐要定時定量。切忌飽一頓飢一頓,也不要暴飲暴食。

  2、保持良好的作息時間

  白領們要養成定時休息的好習慣,最好是每天在10-11點之間上床睡覺。就算因為加班,無法在11點之前睡覺,也要儘量不要超過12點。保持良好的睡眠,不僅有益身體健康,而且對白領來說,也可以讓面板變得更好,何樂而不為呢?

  中午有條件的話,最好小睡一會兒,時間20-30分鐘為宜。儘量不要超過半個小時,中午睡太多的話,下午可能會產生頭痛現象,晚上也有可能會失眠。

  3、保持鍛鍊

  都說多運動可以趕走疾病,好身體的養成,也離不開運動。在繁忙的工作時間,如何保持運動呢?上班、下班坐公車的時候,可以提早一站下車。中午吃完午飯,也可以散散步。平時,公司如果有組織體育活動的話,也要多參加。週末不要宅在家裡,可以約上幾個好友去打打球、爬爬山。

  4、保持樂觀的心情

  平時要用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壓力,保持良好的心情。當工作量大時,不要焦躁,記得對自己說:沒關係,做完一件是一件!每解決一件事,就告訴自己,離成功不遠了。這樣的心裡暗示,對於緩解心情很有幫助哦!工作之餘可以和同事聊聊天,聊些明星八卦、淘寶心得、哪裡又有美食啦!週末的時候,多親近親近大自然,大自然的包容和美麗,可以讓你豁然開朗!

  白領女性預防亞健康的方法

  1、慢性疲勞綜合症

  白領女性最常說的一個字,恐怕就是“累”了。無論上班還是下班,她們都會覺得很辛苦,無精打采,沒有充沛的精力。為什麼總會覺得疲勞呢?這是由於體力或腦力勞動時間過久或強度過大,體內組織器官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氣供應不足,代謝廢物乳酸等積蓄增多,進入大腦組織,使人產生疲勞感。

  對策:發現自己總是處於疲勞的狀態,做事精神不集中,此時就不要硬撐著,應該對自己的飲食與睡眠狀況進行一次檢查與必要的調整。排除了疾病引起的易疲勞者,應該對自己的飲食與睡眠情況進行一次自查。因為營養不良與睡眠不佳均容易引起疲勞。因此,應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改善自己的睡眠。有些女性覺得自己失眠、臉色不好,認為是貧血的結果。開始尋求各種保健品進行補鐵。其實補鐵過多也有危害。長期過量攝入含鐵食物或使用鐵劑補血,使體內貯存鐵增加,結果引起慢性鐵中毒,表現為面板色素沉著,呈棕黑色、灰暗,出現骨質疏鬆,還會造成心律不齊、心電圖的改變等。

  醫學認為科學的食療採用的原則是:根據體檢結果選擇食物,“缺什麼補什麼,缺多少補多少;先排毒後進補,調理平衡最重要。

  2、內分泌失調

  有專家認為,引起中年人亞健康狀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激素不平衡。最明顯的表現為女性內分泌的紊亂,月經失調。一部分女性的月經期延長,而另一部分女性未進入更年期,月經卻提前結束。

  由於月經受卵巢分泌的激素的調節,所以月經的改變能夠反映出卵巢的功能的變化。如內分泌功能減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在臨床上可表現為月經量減少,月經呈咖啡色,日期總向後推遲超過7天以上等。而另一些人的月經量過多,可造成貧血。這些都說明了卵巢功能出現問題。30-40歲的白領女性,工作和家庭的壓力都很大,人際關係有時也容易出現矛盾。內外的壓力常使她們處於抑鬱狀態,影響其神經內分泌的功能,使雌激素相對偏低而提前出現更年期症狀。

  對策:女性經期要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緒波動,個別在月經期有下腹發脹、腰痠、乳房脹痛、輕度腹瀉、容易疲倦、嗜睡、情緒不穩定、易怒或易憂鬱等現象,均屬正常,不必過分緊張。出現月經不調,應儘早找醫生找出原因,進行治療。

  女性在月經期要特別注意衛生,預防感染。經期前宜多食新鮮水果和蔬菜,忌食蔥蒜韭姜等刺激之物。月經量少者平時必須增加營養,如牛奶、雞蛋、豆漿、豬肝、菠菜、豬肉、雞肉等,忌食生冷瓜果,經血量多者忌食紅糖。

  3、心理不平衡

  同樣的學歷、同樣的工作經驗,別人為什麼能升職、加薪,自己還是一個平頭百姓?相信很多在職場拼殺的人都會有這樣的心理不平衡,如果不能很好地調節和宣洩,人的心態就會出現問題和紊亂。

  對策:工作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不公平情況,當自己感到壓抑、焦慮時,向親朋好友傾訴或許能得到幫助。若找不到溝通的渠道時,就有必要去找受過專門訓練的心理諮詢師來幫助處理複雜的心理問題。有些人以為精神病或大腦出了問題才需要心理諮詢。其實,對於因為某些刺激而引起的心理緊張,或感覺身體或者情緒受到困擾都可以找心理醫生諮詢,如各種情緒障礙,焦慮、恐懼、悲觀、抑鬱等;有長期慢性疾病,久治不愈,即對治療不滿或喪失信心者;因家庭、社會矛盾而自己無法調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