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治溼疹的藥方

  《本草綱目》中有關溼疹的藥物外治處方豐富,具體有藥物煎水外洗、制膏外塗、鮮藥搗爛外敷、油劑調塗、或研末調塗等,對當今的臨床治療,仍然有著巨大的指導意義!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米仁赤豆湯:組成:米仁、赤豆各30克。製法:將米仁、赤豆加適量水煮爛,加適量糖,每日服二次,連服一個月。功用:清熱、利水、除溼、用於溼疹、面板過敏性瘙癢

  綠豆30克,百合30克,苡仁15克,芡實15克,淮山藥15克,冰糖適量。將綠豆、百合、苡仁、芡實、淮山藥一起下鍋,加水適量,爛熟後,加冰糖即成。每日分2次服完,連服數日。清熱解毒,健脾除溼。適用於脾虛溼盛型溼疹,皮損不紅,滲出較多,瘙癢不劇,口淡,舌苔膩者。

  野菊花、蒲公英煎煮取汁約200毫升,加入豆腐,調味品同煮沸,用適量水澱粉勾芡、攪勻即成。功用:清熱解毒,用於溼疹、面板瘙癢及溼疹的恢復。鍋上火,加水,放入糯米煮粥,煮至粥快熟時,放人蓮花及冰糖,再煮片刻,即成。活血止血、祛溼消風。適用於溼熱俱盛型溼疹。

  一劑花椒100克,黃連50克,艾葉500克,用鐵鍋煎半盆水,水燒沸以後拿下來,用毛巾輕輕擦癢處,每天洗一次,一劑用3天,用三劑洗九天根除溼疹。

  本草綱目治溼疹的其他偏方

  大黃9克,清油適量。將大黃研細末,用清油調擦患處,本方適用於溼疹水泡期。

  黑豆餾油軟膏,將土黴素擀成面加適量香油塗於患處。

  五倍子6克。將其炒黃研細末,撒於患處。

  鮮地丁適量:搗成膏狀,外敷患處。也可用乾地丁文火炒黃,研細面撒患處。3天換藥1次。

  生黃柏、大棗炭各等份。制用法:將大棗炒成炭同生黃柏共研成細粉,香油調勻塗區域性。如滲出液多亦可撒乾粉,每日2-3次,配合善鑫.堂萬應膏使用效果更佳。

  溼疹是一種容易反覆發作的疾病,在治療時一定要選擇合理的治療藥物雖然使用偏方治療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偏方治療溼疹不安全,會有副作用,對於本身體質不好的患者還存在一定的危險性,所以患者在治療的時候一定要謹慎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