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產傷是什麼

  對於媽咪來說,分娩既是一種企盼,也是一種恐懼,因為在生產的過程中,如果稍不留意或者一些有的沒的原因讓寶寶受了點“小摩擦”,也就是所謂的產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對於很多新爸新媽來說都不清楚什麼叫產傷吧!其實,新生兒產傷是指分娩過程中因機械因素對胎兒或新生兒造成的損傷,有些傷害是比較輕微的,隨著產前檢查以及產科技術的提高,產傷發生率已經很低了,所以爸媽不必過分擔心啦。

  鎖骨骨折是產傷性骨折中最常見的一種,與分娩方式、胎兒娩出方位及出生體重有關。大部分患兒無明顯症狀,故易漏診,但患側上臂活動減少或被動活動時哭鬧,痛、骨玻璃音,甚至可捫及骨痂硬塊,患側擁抱反射減弱或消失。另外,還有可能的是軟組織損傷,在切開子宮時,由於宮壁過薄或術者用力過猛,致使器械劃傷胎兒的先露部位。

  新生兒產傷有哪些

  其實,根據不同的分娩方式,新生兒的產傷是不一樣的。一直以來,人們都推崇自然分娩,這樣對寶寶是最好的,而且可以增強寶寶的免疫力。但是,現在科技的發達或者一些特殊情況的媽媽不適合自然分娩,就要採取剖腹產了,而剖腹產也是有可能會造成新生兒產傷的哦!不管是哪種分娩方式都有其利弊,最好是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按照醫生的建議去做。那麼,新生兒的產傷有哪幾種?哪幾種是比較容易碰上的“地雷”?

  一、頭皮產傷

  頭皮產傷包括產瘤、頭皮血腫、腱膜下出血。

  產瘤:通常發生於頭位自然產,由於頭皮的外傷造成表淺部位的出血性水腫,它的位置不侷限在一頭骨縫內,臨床上不需要任何治療,通常3天會消失。

  頭皮血腫:發生原因不明,較常發生於產鉗生產嬰兒,它可以發生於顱骨任何部位,但只侷限於單一骨縫內,不會超越頭骨中線,大部分血腫在幾周內自然消失,少部分會有鈣化情形發生。

  腱膜下出血:發生原因是由於胎頭在通過骨盆腔時,外力的壓迫和拖拉造成。它可能合併大量出血造成休克死亡。觸診時有波動感,臨床上需注意大量失血、黃疸等併發症。

  二、顱骨骨折

  線性骨折:最常見的顱骨骨折,因生產時頭骨受到壓迫引起。單純的線性骨折大部分不會合並其它傷害,除非合併顱內出血。大部分的單純性線性骨折不需要治療,會自行癒合。 ...

  新生兒產傷的原因

  相信很多第一次當媽的都不知道,為什麼我的小寶貝會有產傷?是不是在分娩的時候醫生的操作不當?其實,不能這樣以偏概全哦,做個經驗值豐富的新媽確實需要惡補很多知識呢,看過來吧!

  巨大兒是導致難產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常大小的胎兒都是通過母體的骨盆娩出的,但由於巨大兒的胎頭大而硬,往往胎頭會在骨盆***處“擱淺”,再加上胎兒身體過胖或肩部脂肪過多,通過勉強的牽拉過程易引發骨骼損傷。

  另外,剖腹產也是有產傷的一大因素。剖宮產的新生兒因未經產道擠壓,不易適應外界環境的驟變,不能及時排出呼吸道液體,肺部的併發症明顯高於順產分娩者。另據觀察,巨大兒中發生心臟畸形的比例高於一般正常體重兒,並且在長大後患肥胖症的機率也較大,將成為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疾病的易患人群。

  再者,臀位是最常見的異常胎位,臀位難產也會造成寶寶有產傷。也就是寶寶是臀先娩出,最大的胎頭後出,而胎兒的肩部和頭部的娩出,又必須按一定的分娩機轉來轉動,以適應產道的各種不同條件方能娩出,因而分娩時,容易發生難產。臀位生產對頭部的牽引可引起神經叢受傷。

  最後,頭位難產也是極有可能的哦!因在盆腔內迴轉受阻,成為持續性枕後位、枕橫位;或因胎頭俯屈不良,胎頭呈不同程度的仰伸,遂成面先露、額先露、頂先露等。此類因胎頭之最大徑線與骨產道諸徑線不盡相適應,導致難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