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溶血是什麼意思

  新生兒溶血是什麼?新生兒溶血癥的家庭護理是對已經經過治療的新生兒患兒來說,屬於治療後的保養措施。患上新生兒溶血癥如何治療?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新生兒溶血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新生兒溶血癥是由於產婦跟新生兒血型不符引起的新生兒血液病患,該病發病率不高,但是出現後的治療一定要及時,拖延不治會導致黃疸。新生兒溶血癥的家庭護理是對已經經過治療的新生兒患兒來說,屬於治療後的保養措施,因此務必要謹遵醫囑,按照醫生的吩咐照顧患兒。

  新生兒溶血的治療措施

  一、西藥治療

  1、血漿或白蛋白,供給與膽紅素聯結的白蛋白,可使遊離的非結合膽紅素減少,預防膽紅素腦病。血漿25ml/次靜脈注射***100ml血漿含白蛋白3g,1g白蛋白可聯結非結合膽紅素8.5mg***或白蛋白lg/kg加25%葡萄糖10~20ml靜脈滴注,每天1~2次。

  2、腎上腺皮質激素,能阻止抗原與抗體反應,減少溶血;並有促進肝細胞葡萄糖醛酸轉移酶對膽紅素的結合能力。強的鬆每日1~2mg/kg分三次口服,或氫化考地鬆每日6~8mg/kg或地塞米松每日1~2mg加10%葡萄糖100~150ml靜脈滴注。疑有感染者在有效抗感染藥物控制下慎用。

  3、酶誘導劑,能誘導肝細胞滑面內質網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性,降低血清非結合膽紅素。苯巴比妥尚能增加Y蛋白,促進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苯巴比妥每日5~8mg/kg,尼可殺米每日100mg/kg,皆分3次口服。因需用藥2~3天才出現療效,故要及早用藥。兩藥同用可提高療效。

  4、葡萄糖及鹼性溶液,葡萄糖可供給患兒熱量,營養心、肝、腦等重要器官,減少代謝性酸中毒。酸中毒時,血腦屏障開放,可使膽紅素進入腦組織的量增加,尚應及時輸給鹼性溶液糾正酸中毒,預防膽紅素腦病。碳酸氫鈉劑量***mEq***=鹼剩餘×體重***kg***×0.3。

  二、中藥治療

  中藥可以退黃,體外試驗有抑制免疫反應的作用。常用的方劑有。

  1、三黃湯黃芩4.5g,黃連1.5g,制大黃3g。

  2、茵陳蒿湯茵陳1.5g,梔子9g,制大黃3g,甘草1.5g。

  3、消黃利膽沖劑茵陳9g,梔子3g,大黃3g,茅根10g,金錢草6g,茯苓6g。

  以上三方可選其中之一,每日服1劑,分次在餵奶前服。亦有製成靜脈輸入劑應用者,其療效較口服者為快。

  三、換血治療

  換血目的

  換出血中已致敏紅細胞及抗體,阻止進一步溶血;減少血清非結合膽紅素濃度,預防發生膽紅素腦病;糾正貧血,防止心力衰竭。

  換血指徵

  1、產前已經確診為新生兒溶血病,出生時有貧血、水腫、肝脾腫大及心力衰竭,臍血血紅蛋白59.84~68.4μmol/L***3.5~4mg/dl***,或生後6小時達102.6μmol/L***6mg/dl***,12小時達205.2μmol/L***13mg/dl***;

  2、生後膽紅素已達307.8~342μmol/L***18~20mg/dl***、早產兒膽紅素達273.6μmol/L***16mg/dl***者;

  3、已有早期膽紅素腦病症狀者。

  血清選擇

  ABO溶血癥用AB型血漿,加O型紅細胞混合後的血。Rh溶血癥應有ABO同型***或O型***,Rh陰性的肝素化血。血源應為3天內的新鮮血。

  換血量及速度

  常用的換血量為85ml/kg,約為嬰兒全血的2倍。每次抽出和注入的血量為10~20ml,病情重、體重輕者抽注10ml。速度要均勻,約每分鐘10ml。換血後可作光療。以減少或避免再次換血。

  新生兒溶血的護理方法

  一、執行新生兒常規護理,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二、針對病因的護理,預防核黃疸的發生。

  1、實施光照療法和換血療法,並做好相應護理。

  2、遵醫囑給予白蛋白和酶誘導劑。

  3、糾正酸中毒,以利於膽紅素和白蛋白的結合,減少膽紅素腦病的發生。

  4、合理安排補液計劃,根據不同補液內容調節相應的滴速,切忌快速輸入高滲性兕物,以免血腦屏障暫時開放,使已與白蛋白聯結的膽紅素也進入腦組織。

  三、合理餵養:黃疸期間常表現為吸吮無力,納差,應耐心餵養,按需調整餵養方式如少量多次、間歇餵養等,保證奶量攝入。

  四、病情觀察:注意面板粘膜、鞏膜的色澤,監測膽紅素;注意神經系統的表現,如患兒出現拒食、嗜睡、肌張力減退等膽紅素腦病的早期表現,立即通知醫生,做好搶救準備;觀察大小便次數、量及性質,如出現胎糞延遲排出,應予灌腸處理,促進糞便及膽紅素排出。

  新生兒溶血癥的患兒家長一定要緊繃神經,按照醫生叮囑按時對新生兒進行餵養、合理餵養;時刻注意觀察患兒,一旦出現病情反覆要及時向醫生反映;如果患兒出現排便不暢、便祕,可以給患兒灌腸,通過輔助方式幫助患兒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