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虛吃什麼食物最補

  肝腎陰虛,是肝腎兩髒陰液不足所致的病證,很多情況下是因為久病及腎,情志內傷,精血不足,損傷肝腎之陰等引起的。那麼你知道嗎?接下來,小編跟你分享腎虛進補可以吃的食物。

  腎虛進補可以吃的食物

  1、山藥

  有肝腎陰虛導致的症狀,可以通過日常吃山藥和大棗來調理。山藥具有健脾補肺、益胃補腎、固腎益精、聰耳明目、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延年益壽的功效。

  2、香菇

  相傳朱元璋在宮中經常食用香菇,而且還稱它“長壽菜”。中醫認為,香菇性平味甘,無毒,入肝、胃經,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的作用。冬天經常吃一些香菇,可以補氣養血。

  3、葡萄

  中醫認為,葡萄味甘微酸、性平,具有補肝腎、益氣血、開胃力、生津液和利小便之功效。吃葡萄時最好整顆吃。如果覺得口感不太好,可把葡萄連皮帶子榨成葡萄汁飲用。但要提醒的是,葡萄性偏涼,胃寒的人一次不要吃太多。

  4、冬蟲草

  冬蟲草一向具有補肺、補腎和護肝養肝的功效,主治由肺腎兩虛引起的咳嗽氣促。現代醫學更發現其具有平衡荷爾蒙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補益效用相當多,最適合肝腎陰虛人士食用。

  5、桑葚

  桑葚有滋陰補血功效,能補肝腎之陰。《本草經疏》說,桑葚“為涼血補血益陰之藥”,適用於肝腎陰虛體質的人,高血壓患者最適合。

  6、枸杞

  枸杞子性平味甘,是中醫最常用的滋補肝腎的中藥,民間也習慣用枸杞子泡茶飲,以調補肝腎。凡更年期女性皆宜食用,對肝腎陰虧、陰虛火旺、頭暈目眩、腰痠腿軟者,食之頗有裨益。

  7、黑豆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有記載:“常食黑豆,可百病不生。”用於腎虛陰虧,消渴多飲,小便頻數;肝腎陰虛,頭暈目眩,視物昏暗,或鬚髮早白;腳氣水腫,或溼痺拘攣、腰痛;腹中攣急作痛或瀉痢腹痛;服藥中毒或飲酒過多等。

  8、甲魚

  甲魚能滋陰涼血,為清補佳品,能滋肝腎之陰,清虛勞之熱,適用於久病耗津、勞神傷液、老年陰虧導致的陰虛火旺者。虛勞骨蒸、潮熱盜汗、骨軟腳弱者更為適宜。

  9、鱸魚

  鱸魚具有補肝腎、益脾胃、化痰止咳之效,對肝腎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補益作用。鱸魚肉質白嫩、清香,沒有腥味,肉為蒜瓣形,最宜清蒸、紅燒或燉湯。

  10、花膠

  不想吃中藥,陰虛女士不妨選吃花膠。因為花膠具有滋補肝腎、養陰生津和強健筋骨的好處,多吃能精神奕奕,面色紅潤,豐富的蛋白質能使面板有彈性,最適合女士食用。

  11、芝麻

  芝麻甘平,有補肝腎、潤五臟的作用。如《本草經疏》中就曾記載:“芝麻,氣味和平,不寒不熱,補肝腎之佳谷也。”尤其是腎虛之人腰痠腿軟,頭昏耳鳴,發枯發落及早年白髮,大便燥結者,最宜食之。

  肝腎陰虛適宜吃的食物有:五穀類有大麥、小米;蔬菜類如青菜、銀耳、黑木耳、西紅柿、黃瓜、苦瓜、絲瓜、生蓮藕、黑芝麻、百合、玉竹等;水果類可選梨、香蕉、甘蔗、西瓜、石榴、葡萄、檸檬、杞子、枇杷、楊桃、馬蹄等;水產類有龜肉、蚌肉、牡蠣、小銀魚、淡菜、海蔘、鮑魚等;五畜類有豬肉、兔肉、鴨肉等。

  判斷是否腎虛的方法

  臉色

  腎主水,腎虛則水液代謝不利,水道不通,血液迴圈受阻,流溢肌膚,發為水腫,以眼瞼部最為明顯,故而出現了眼睛浮腫,黑眼圈,有部分女性臉色還容易暗淡發黑。

  頭髮

  中醫說“腎,其華在發”,發為血之餘,又血化精,而精藏於腎,頭髮柔韌有光澤,說明腎臟健康。腎虛的人常常頭髮易斷並且沒有光澤,容易出現脫髮現象。正常情況下,40歲後都會長白髮,這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腎的精氣逐漸衰減,不能榮養頭髮,就會出現白髮。這屬自然現象,也不需治療。

  牙齒

  從中醫來說,腎主骨生髓,齒為骨之餘,故牙齒亦為腎中精氣所充,牙齒也屬於骨,所以腎虛都可以從牙齒中反應出來。腎虛的人,牙齒容易鬆弛脫落。

  小便

  一般夜尿次數在2次以上,或尿量超過全日的1/4,嚴重者夜尿一小時一次,尿量接近或超過白天尿量,出現這樣的情況就屬於“夜間多尿”。白天小便正常,獨夜間尿多,正是本症的特點,多因腎氣虛弱所造成。

  怕冷

  腎為元陰元陽之根,元***有溫煦、生長、化氣、防禦、調節等功能,腎陽虛則會見畏寒怕冷,手足甚至四肢發冷,腰部冷痛。

  腰痛

  腎為元陰元陽之根,元***有溫煦、生長、化氣、防禦、調節等功能,腎陽虛則會見畏寒怕冷,手足甚至四肢發冷,腰部冷痛。

  氣短

  腎主納氣,它跟呼吸道密切相關,所以腎氣虛的女性朋友會表現出氣短,氣促等症狀,經常感到難以暢快呼吸。厲害的情況下,伴隨氣喘還可能出現喘氣加重、冷汗直冒等症狀。

  頭暈

  很多人經歷過頭暈的感覺,那種眼睛發花、天旋地轉、噁心嘔吐的滋味並不好受,而且頭暈患者常伴有耳鳴之聲,妨礙聽覺,長久下去,甚至會導致耳聾。造成頭暈耳鳴的原因多與肝腎相關。中醫上講“腎藏精生髓,髓聚而為腦”,所以腎虛可致使髓海不足,腦失所養,出現頭暈、耳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