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的養殖方法有什麼

  米蘭是常見的花卉植物,為灌木或小喬木;莖多小枝,幼枝頂部被星狀鏽色的鱗片。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米蘭的繁殖方法和注意事項,一起來看看吧!

  生長環境

  米蘭性喜溫暖,向陽,好肥。生長適溫為20℃~25℃。在通常情況下,陽光充足,溫度較高***30℃左右***,開出來的花就有濃香。如果夏季將其放在廕庇處,同時又施大量氮肥,就是造成米蘭不開花或開花少、香味淡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米蘭在生長髮育期間,需放在室外陽光充足的地方養護,並要注意適當多施些含磷素較多的液肥,最好能施用碎骨末、魚刺、雞骨等泡製腐熟的礬肥水,經常輔施些含磷成分較多的化肥或發過酵的淘米水等,都有助於孕蕾,並且開花多、色金黃、氣味清香。

  米蘭的繁殖方法,一般可分為高壓和扦插兩種,以扦插和高壓為主。

  第一種:扦插法

  用扦插法養殖米蘭簡便易行,且數量多。米蘭的扦插方法,可分兩種:一種是頭年生的老枝扦插,老枝扦插時間可在4—5月間進行;一種是當年生嫩枝扦插,嫩枝扦插可在6—8月間進行。

  扦插前須準備好扦床,根據扦條多少,採用口徑大小不一的泥盆或木箱。盆底孔洞用碎瓦片填好,以利排水。盆內泥土可用山泥,或用2份國土加入1份礱糠灰混合,盆土放至八九分滿。

  扦條的選擇,不論是隔年生老枝或是當年生嫩枝,都應選擇健壯、充實、生長勢好的枝條作扦條。扦條長約10一12釐米,從節下剪去,嫩枝扦條應連約2釐米長的隔年老枝剪下。將每根扦條下端葉子全部除去,保留上端葉片2—5片,目的在於減少水分蒸發和營養消耗,提高成活率。

  扦條選好後,插人預先準備好的扦床,扦條插入深度應為扦條長度的1/2或1/3。扦插入盆時,可先用竹筷子打洞,然後插入扦條。插入後,用手指撳實泥土,使泥土與扦條緊密結合。然後用噴壺或浸水的方法灌足水,盆口蓋上玻璃板或塑料薄膜,以保溫保溼。最適宜溫度為28℃,溼度為95%。

  扦好後,把盆放在通風的棚或樹陰下面,注意經常在葉面上噴一些水,以增加周圍環境溼度,促使其生長。剛扦插的盆株,忌陽光直射,陰雨天要做好遮雨措施,勿使盆內積水。

  扦插後經過50一60天細心養護,發現枝條沒有枯蔫,葉片顏色變淡黃色後又轉嫩綠色,說明其基部已經癒合,再經過一個階段,葉腋之間長出嫩芽,說明扦條基部已生長嫩根。嫩芽長高約3—5釐米時,可施一次極稀薄的氮肥,以增加營養,促使加快生長枝葉。扦插成活的幼苗,到翌年清明後分種較為妥當,因為這時天氣至漸轉暖,米蘭進入生長旺期,利於生長髮育。

  為了促進生根成活,有人把插條浸入50ppm***即0.SWe***茶乙酸水溶液中19—20小時,取出用清水沖洗後再插;也有人先將插條在維生素B12針劑中蘸一下,取出經1—2分鐘待藥液被吸進後再插。這兩種方法都有一定效用。

  第二種:高壓法

  高壓法以在溫度較高、溼度較大的條件下進行為好。壓條時間一般在5—8月間,以6月上旬梅雨季節最好,成活率高,生根快。因為這一時期,環境溼度比較高。實踐證明,這一時期起的高壓 40天后就陸續生根,到10月份,若養護得法,還可以開花1—2次。7月份起高壓也可以,但這時正是盛夏酷暑之時,太陽猛烈,水分蒸發快,環境乾燥,高壓部位枝葉容易枯焦,癒合髮根要慢一些。故高壓後,要把盆栽的母本米蘭放在半陰半陽或半日照的地方,否則容易枯焦。

  高壓部位的選擇,應在不影響整棵母株的形態下,選擇隔年生、木質化的健壯枝條,在長度15—25釐米處,去除葉片,進行環狀剝皮。對初學高壓者來說.環狀剝皮很重要,剝得好,多數能髮根成活,反之不會成活。環狀剝皮的方法是:用小刀在選定的枝條部位,P下切兩道圓圈,間距為1. 5釐米,不要傷及木質部,然後削去***或剝去***中間的皮層就可以了。但對應該剝去的皮層一定要剝乾淨,一直剝至四周木質部出現並呈現光滑時為止。這樣才能正常癒合和生根,否則很難成活。也可用“手指甲剝皮法”,方法是選定環狀剝皮部位後,用拇指指甲由上向下剝,剝去高度約1—1 5釐米四周皮層,此種剝皮方法的要求同上。

  環狀剝皮後,用事先準備好的泥團***半碗肥上加半碗苔蘚,放在火爐上烘乾,再加沸水捏和而成***包於環剝處,長約10釐米,直徑約5釐米,外用塑料薄膜包裹,並用線紮緊,不使漏水***上口要能供澆水***。若高壓枝條平伸不向上,要用繩子拉向主幹,或另立支柱,以利灌水。要經常保持溼潤,這是成活的關鍵,倘若有一天疏忽忘記灌水,塑料袋內的土壤乾燥,新根隨即枯死。一般2個月可生新根。若新根不多,應再等待。只要管理細心,不使乾涸,總能生根成活。

  判斷高壓米蘭是否生根,是看高壓後高壓部分的葉片是否呈淡黃色***不是枯黃***,若呈現淡黃色說明開始癒合,再過一段時間,透過塑料袋若能看到長出白色嫩根,並逐漸佈滿袋內,證明不但完成活,而且生長良好。這時,可以連塑料袋一起用利剪剪下來,輕輕拆去塑料袋***勿弄碎泥團***,分種在別的盆內,澆足水後放置半弱半陽或陰處。經10天左右,脫去部分黃葉,就可以放到有陽光照射的地方。此後不久會長出新葉,發出花蕾,吐出芳香。

  栽培技術

  栽培環境:盆栽米蘭幼苗注意遮陰,切忌強光曝晒,待幼苗長出新葉後,每2周施肥1次,但澆水量必須控制,不宜過溼。除盛夏中午遮陰以外,應多見陽光,這樣米蘭不僅開花次數多,而有香味濃郁。長江以北地區冬季必須搬入室內養護。

  米蘭喜溼潤,生長期間澆水要適量。若澆水過多,易導致爛根,葉片黃枯脫落;開花期澆水太多,易引起落花落蕾;澆水過少,又會造成葉子邊緣乾枯、枯蕾。因此,夏季氣溫高時,除每天澆灌1~2次水外,還要經常用清水噴洗枝葉並向放置地面灑水,提高空氣溼度。同時,施肥也要適當。由於米蘭一年內開花次數較多,所以每開過一次花之後,都應及時追肥2~3次充分腐熟的稀薄液肥,這樣才能開花不絕,香氣濃郁。米蘭喜酸性土,盆栽宜選用以腐葉土為主的培養土。生長旺盛期,每週噴施一次0.2%硫酸亞鐵液,則葉綠花繁。

  米蘭花應從小苗開始修剪整形,保留15釐米至20釐米高的一段主幹,不要讓主幹枝從土面叢生而出,而要在15釐米高的主幹以上分杈修剪,以使株姿豐滿。多年生老株的下部枝條常衰老枯死。因此北方宜隔年在高溫時節短剪一次,促使主枝下部的不定芽萌發而長出新的側枝,從而保持樹姿勻稱,樹勢強健,葉茂花繁。

  盆栽用疏鬆、排水和透氣良好的土壤。1年~2年換盆一次,生長時期1周~2周施肥一次。南方多庭園種植;北方盆栽,春夏秋三季宜放室外陽光可直接照射到的地方栽培。冬季移入室內有直射陽光的地方,越冬溫度10℃以上。盆栽米蘭幼苗注意遮陰,切忌強光曝晒,待幼苗長出新葉後,每2周施肥1次,但澆水量必須控制,不宜過溼。除盛夏中午遮陰以外,應多見陽光,這樣米蘭不僅開花次數多,而且香味濃郁。

  成年母株開花後會結出橢圓形如苦棟樹果實模樣的小紅果。果實呈紅褐色時採下,用溫水浸軟後剝去肉質果皮,然後將種子隨採隨播於砂土盆中,夏秋季播下約一月即發芽。幼苗要經二三年成株始能開花,不象高空壓條法繁殖的小苗那樣當年便可奇香滿枝。

  合理的施肥。米蘭花發花性強,開花次數多,必須及時補充養分。米蘭花每開完一次花,應抓緊補充養分,肥料不足是米蘭花只長葉不開花或落葉落蕾的主要原因。所以,氣溫回升,米蘭花應移到室外養護,一週後就要鬆土,施些稀薄的氮肥,用10%至20%腐熟的餅肥水或人糞尿均可,以後每隔10天左右施一次液肥以促其枝葉生長。自6月開始,米蘭花進入生長旺期和開花期,直到10月中旬。每隔15天左右,需施一次以磷肥為主的較濃肥料,或隔15天至20天噴施一次0.3%的磷酸二氫鉀液,則開花更為繁茂。特別注意的是,花期一定要以磷肥為主,否則就會出現只長葉不開花的情況。在6月至10月的開花期中,如施肥不足,不僅開花次數減少、花兒不香,已出現的花蕾也會凋萎而不能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