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體質吃的中藥

  氣虛體質的入主要症狀是疲勞乏力,即人的氣力不足,體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說話沒勁,那麼氣虛體質吃什麼中藥呢?下面小編帶你一一瞭解!

  

  1、黨蔘:

  能補中益氣、生津養血,常用於氣虛不足的乏力、氣短、心悸、食少、便溏、氣津兩傷的口渴;氣血兩虛的面色萎黃、頭暈等症,以及病後體虛、營養不良。

  2、太子參:

  補肺健脾、益氣生津,可用於脾氣虛弱的食少、倦怠、小兒清瘦;肺虛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後氣陰兩虧等病症。

  3、白朮:

  補氣健脾、燥溼利水、止汗安胎,可用於脾氣虛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氣、自汗;水溼停滯的痰飲、水腫;妊娠脾虛氣弱、胎氣不安、足腫等症。

  4、人蔘:

  大補元氣,有補益強身作用,可抗衰老,適用於久病體虛、心悸心慌、肢冷、氣短、虛脫、心衰、神經衰弱等症,提高免疫功能,促進疾病的康復。

  5、黃芪:

  補氣昇陽、益精固表、利水退腫,適用於自汗、盜汗、浮腫、內傷勞倦、脾虛、洩瀉、脫肛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症。但有高熱、大渴、便祕等實熱症者忌用。

  氣虛的相關知識

  1、喝中藥對氣虛有用

  一般來講,女性朋友在出現氣虛的時候,其實可以通過服用相關的中成藥來進行治療的。

  2、十全大補丸可以補氣虛

  為氣血雙補劑,具有溫補氣血功效。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氣短心悸,頭暈自汗,體倦乏力,四肢不溫,月經量多。本品為棕揭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氣香,味甘而微辛。口服。水蜜丸一次30粒***6克***,一日2—3次。

  方中人蔘、白朮、白茯苓、甘草四味即四君子湯,能益氣補中,健脾養胃;當歸、熟地黃、白芍藥、川芎四味即四物湯,能養血滋陰,補肝益腎;黃芪大補肺氣,與四君子同用,則補氣之功更優,又用肉桂補元陽,暖脾胃。諸藥合用,共奏溫補氣血之功。

  3、香砂六君子丸可以補氣虛

  共研細末,每料用生薑、棗子各30克,煎湯代水泛丸,如綠豆大,約成丸300克。每日二次,每次6克,食後開水吞服。

  含木香、砂仁、陳皮、制半夏、黨蔘、白朮、茯苓、炙甘草,每次6-9克,一日2次。益氣健脾,和胃。

  4、氣虛的病因

  氣虛多由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失養,或勞傷過度而耗損,或久病不復,或肺脾腎等臟腑功能減退,氣的生化不足等所致。從病發原因、症狀和脈象來對照現代醫學,氣虛同現代醫學概念“亞健康”極為相似。亞健康的根本原因是陰陽氣血不足,五臟功能低下,也與元氣不足、氣虛相符。

  氣虛病涉五臟。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屬於人體精氣的範疇。人體精氣分別藏於五臟,故《素問·五藏別論》說:“所謂五藏者,藏精氣而不瀉也”。因而,從氣的來源看,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氣,主要有先天之精氣與後天之精氣兩方面。而從氣的生成與臟腑之關係來看,則五臟皆藏精氣,尤以肺脾腎為重要。

  氣虛體質的調養保健法

  1、飲食保健多吃具有益氣健睥的食物,如小米、粳米、糯米、黃豆、白扁豆、香菇、大棗、桂圓、豆腐、馬鈴薯、紅薯、牛肉、兔肉、豬肚、雞肉、雞蛋、鰱魚等。

  2、藥物保健常用的補氣藥物可選用花粉、蜂王漿、人蔘、黃芪、西洋參、太子參、黨蔘、靈芝、五味子、大棗等。食物中可以結合使用的這些藥物,常用的藥膳有黃芪燉雞、人蔘蘑菇湯、山藥大棗泥、茯苓煎餅等。平時也可適當服用一些有豐愾功效的中成藥。高血壓者劇艮人蔘、西洋參、五味子。常自汗、感冒者可服玉屏風散預防。

  3、運動,導引保健根據自己的體能,以柔緩運動,散步、打太極拳等為主,氣功可練“六字訣”中的“吹”字功,常練可以固腎氣,壯筋骨。平時可按摩足三裡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