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時節飲食養生

  要注意:防止燥邪、滋陰防燥、少辛增酸。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處暑時節方面的飲食養生,供大家參考。

  ”處暑”應該吃什麼食材

  1、花生

  花生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脂肪、核黃素、不飽和脂肪酸和鈣、磷等,《本草綱目》中記載:“花生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補氣、清咽止癢”。《藥性考》中也說:“食用花生養胃醒脾,滑腸潤燥。”可見其對脾胃失調、咳嗽氣喘、貧血、便祕、腸燥等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2、蓮子

  蓮子本身偏酸,是溫性的,有收澀作用。蓮子能治療人的長期腹瀉、漏氣、漏精、漏血,還能幫助人收攝魂魄,有助於安眠,睡個好覺。平時熬粥時也可以加入蓮子,不用特別地浸泡就可以熬煮得爛。講究的人家可以用冰糖、蓮子、銀耳或燕窩熬成蓮子羹,能起到美白面板、滋陰安神的作用。蓮子芯偏苦寒,所以,蓮子芯是一味很好的清瀉心包和心火的藥。

  3、石榴

  秋季是吃石榴的季節。石榴中維生素C和維生素E都高於蘋果和梨。紅粉皮石榴含維生素C高,青皮石榴含維生素E高。石榴性味溫甘酸澀,有生津止渴、殺蟲止痢的作用。石榴可直接食用,也可榨汁飲用。酸石榴對防治腹瀉很有效,甜石榴可防治咽燥口渴。

  4、玉米

  秋天是玉米成熟的季節,新鮮玉米中的賴氨酸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只能從食物中攝取,而其他食物中的含量極少,因此,新鮮玉米是賴氨酸的主要來源之一。特種玉米的營養價值要高於普通玉米。比如,甜玉米的蛋白質、植物油及維生素含量就比普通玉米高1~2倍,“生命元素”硒的含量則高8~10倍。

  “處暑”的飲食養生原則

  1、防止燥邪

  初秋的生化特性是生物生、長、化、收、藏過程中“收”的階段,也是自然界和人體陽氣開始收斂的季節,因此,在養生方面,飲食起居都要圍繞著能促進陽氣的收斂為目的,這也是《黃帝內經》所說的“秋冬養陰”。同時,鑑於秋季燥邪為主,在生活上亦應注意防止燥邪傷人。

  2、滋陰防燥

  針對秋季的陽氣狀況和氣候特點,對於體質虛弱的人,除飲食調養之外,亦可以進行適度的藥物調養,由於秋季燥邪最甚,因此,藥物調養應以預防燥邪傷人為主。

  3、少辛增酸

  少辛的意思就是少吃辛辣的食物,這是為了減少肺氣的耗散。吃過於辛辣的食物會導致人體發汗,這是因為味辛的東西都有發散的作用,能調動人體肺部的陽氣通過汗液從體內發洩出來,隨後身體便涼了,陽氣發散了自然身體也就涼了。所以說,處暑之後少吃辣椒、花椒、生薑等辛熱食物,更不宜吃燒烤食物,以免加重秋燥的症狀。增酸則是強調處暑之後要吃什麼,就是一些酸性的食物,最常見的莫過於葡萄了。

  處暑時節飲食方面應多吃溫補食物。

  臉無痘,面不紅者若有吃辣味的習慣,可適當吃些辣椒、胡椒之類食物;有飲酒習慣者可適量喝點酒,其中白酒、黃酒一定要加溫;主食以吃麵食補氣為好;喜歡吃紅棗、桂圓者,早晨可吃幾顆;喜歡吃酸味者,可適量吃些酸味食品,因酸味主收斂。這段時間不宜吃蘿蔔***胡蘿蔔除外***,因蘿蔔主下氣,此時人的中氣不足,吃蘿蔔易傷中氣。清熱解暑類食品別一下子全撤除,此類飲食既能消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喝些綠豆湯或薄荷粥很有益處。多吃一些新鮮時令水果蔬菜,如葡萄、柿子、紅棗等,既可滿足人體所需要的營養,又可補充經排汗而丟失的鉀,還可緩解秋乏。

  寒涼飲食要減少。經過一個夏天后,人們的身體消耗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寒。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於寒涼,如西瓜、梨、黃瓜等,其性味寒涼,多吃可能傷及脾胃。另外飲食營養要加強,不能只為了追求清熱解暑而使飲食過於清淡。處暑時節適當吃肉食,如鴨肉、泥鰍、魚、豬瘦肉、海產品等,既能清暑熱又有補益的作用。

  百合脯:生百合60克,蜂蜜2湯勺。百合清水洗淨放入碗內,澆上蜂蜜,放入蒸鍋內蒸30分鐘出鍋,烘乾或風乾即可。分七次睡前服用。

  點評:百合能潤肺止咳,清心安神,補中益氣,清熱利尿,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健脾和胃。適用於肺癆久嗽,咳唾痰血,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煩燥不安,心痛,喉痺,胃陰不足之胃痛,二便不利,浮腫,癰腫瘡毒,產後出血,腹脹等。

  沙蔘百合鴨湯:北沙蔘、百合各30克,肥鴨肉150克。北沙蔘、百合、鴨肉分別洗淨,一同入鍋,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燉至鴨肉熟爛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