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足浴養生治病的方法

  隨著生活條件的大幅提升,保健養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其中有些人選擇中藥足浴作為養生保健的一種方式。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中藥足浴養生治病

  1、冠心病 丹蔘、黃芪、紅花、桃仁、三七、葛根各30克,水煎後,取煎液浴足20分鐘,每日1-2次。

  2、高血壓 杜仲、天麻各30克,夏枯草、車前草、雙鉤藤、牛膝各20克。水煎後,取煎液浴足20分鐘,每日1-2次。

  3、感冒 川芎、紫蘇、艾葉、蔥白、生薑各20克,水煎後取煎液浴足30分鐘,每晚1次。

  4、眩暈 天麻、夏枯草各30克,鉤藤、菊花各20克,桑葉10克。水煎後,取煎液浴足10-15分鐘,每日1-2次。

  5、失眠 當歸、川芎、夜交藤、酸棗仁各20克,遠志、石菖蒲各10克,水煎後,取煎液浴足30分鐘,每晚1次。

  6、關節炎 劉寄奴、伸筋草、透骨草、五加皮、獨活、草烏、艾葉各20克 ,牛膝、木瓜各15克,花椒、桂枝各10克,水煎後,取煎液浴足30分鐘,每日1-2次。

  不宜中藥泡腳的人群

  1、妊娠及月經期中的婦女。

  2、患有各種嚴重出血性疾病者,如咯血、吐血、便血、腦出血、胃出血、子宮出血及其他內臟出血等。

  3、患者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如腎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塞、肝壞死等。

  4、患有一些急性傳染病、急性中毒、外科急症的患者,如外傷、骨折、燒傷、穿孔、大出血等。

  5、處於大怒、大悲、大喜之中或精神緊張、身體過度疲勞者。

  6、足部有外傷、水皰、疥瘡、發炎、化膿、潰瘍、水腫及較重的靜脈曲張者。

  中藥足浴治腎病的方法

  中藥足浴是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經絡傳導理論、髒象說以及現代醫學的面板粘膜吸收與物理刺激原理,加入發汗、健脾補腎、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中藥,通過藥液對足底反射區和穴位的刺激和滲透作用,達到疏通經脈,促進氣血執行,調理陰陽平衡,增強腎臟功能,起到治療腎臟疾病的效果。

  五臟六腑通過經絡相互連線,足與臟腑中的腎臟關係最為密切,雙足有六十多個穴位,六條繹脈繹過足部。藥浴時,通過各種刺激就如同鍼灸這些穴位和反射區。活血化瘀、清熱排毒藥液中的離子通過經絡輸布到全身,從而達到疏通經脈,改善血液迴圈,促進氣血執行加速體內新陳代謝產物排出,並且有發汗作用,達到排毒功效。健脾補腎藥物離子、藥物氣味可通過面板、肌腠、經脈入腎臟,刺激腎臟,促進腎臟功能恢復。

  中藥足浴的優勢:石家莊現代中醫血液腎病醫院的“中藥泡腳”治療,與普通的中藥浴足不同。在“中藥泡腳”治療之前,石家莊現代中醫血液腎病醫院博士專家會親自為病人把脈問診,根據病人體質的陰陽虛實,病情的輕重緩急,對症下藥,配製獨特的泡腳藥方。

  在治療過程中,通過60℃左右的高溫,促使患者血管擴張,加速血液迴圈,配合藥物刺激,通過打通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足太陽膀胱經,將體內的毒素通過經絡執行,通過面板、二便排出體外。

  腎病的病機主要是“脾腎虧虛、溼濁瘀阻”,中藥泡腳治療,將調理脾腎、活血化瘀、去瘀生新、利水排毒等功效的特效藥物,經由足部經絡的直達脾腎等重要臟器。

  與此同時,足部有60多個穴位與內外環境相通,藥物足療能刺激這些穴位,促進氣血執行、調節內臟功能、舒通全身經絡,從而達到面板的毛細血管擴張,血液迴圈加快,而使健脾補腎的藥物的有效成分快速進入血液迴圈,擴散全身及腎穴區,起到治療作用。另外,通過藥物離子運動、熱能、等物理因子協同作用刺激足部,以激發機體自身調節作用,促進機體產生抵抗力,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達到調節腎臟代謝和防病治病的功效。

  中藥足浴預防糖尿的方法

  糖尿病足常表現為腳上面板乾燥、彈性差,皮色變暗,肢體麻木、感覺差,逐漸出現刺痛,長時間行走後腿痛,逐步發展到休息時也痛,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嚴重的可引起面板潰爛、感染化膿,甚至壞死。所以,當出現抬高下肢時足部面板蒼白,下肢下垂時則呈紫紅色,足部發涼,足背動脈搏動減弱等早期症狀時,應及時治療及預防。

  中藥足浴屬於傳統療法的外治法之一,具有擴張區域性血管、改善血液黏稠度、緩解肌肉痙攣等作用。中藥足浴是在糖尿病飲食、藥物、運動等治療的基礎上的一種糖尿病足治療方法。通過中藥煎劑浸泡足部及下肢,使足部及下肢的面板在磁場作用下通透性增加,同時通過溫水薰洗刺激下肢及足部的多個穴位及經絡,以調整人體氣血陰陽平衡,達到治療疾病,養身保健的目的。臨床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若經常進行中藥足浴,不僅能有效地防治糖尿病足,還可預防其他糖尿病併發症。

  糖尿病患者足浴的注意事項

  1.溫度要適宜

  糖尿病患者泡腳時,水溫不宜過高,以37℃為宜。因為水溫過高,容易破壞足部面板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質層乾燥甚至皸裂。因此泡腳前先試好水溫,手指感覺溫和即可,然後再把腳放進水裡。另外,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也不宜用過熱的藥水泡腳,因為高溫加速血液流量,短時間內增加了心臟、血管的負擔,有加重病情的危險;凍腳時用熱水泡也不可取,因為此時面板、肌肉處於僵硬狀態,用熱水燙腳,溫度從冷到驟熱,溫差巨大,難以耐受,從而加重病情。

  2.泡腳的時間

  不宜飯後馬上泡腳,最好飯後1小時再泡。老人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15~30分鐘為宜,期間可以續水,但要注意保持溫度不超過37℃。

  3.洗完腳後用吸水毛巾輕揉並徹底擦乾,保持足部溫暖乾爽,可對足部進行按摩,但動作務必要輕柔

  對於乾燥面板,用植物油均勻塗於足部,並輕輕按摩使之充分吸收,以軟化面板、消除鱗屑、防止乾裂。修剪趾甲不宜過短,以免損傷甲溝造成繼發感染。

  4.禁用刺激***水泡腳

  如果是中藥泡腳,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以避免藥物的療效大打折扣;對於已有破潰的傷口不要泡腳,可從觀察足部面板顏色、溫度和溼度的變化入手,檢查有無面板破損、腳氣、胼胝等,發現足部表皮破潰時應及時到醫院處理。

  5.足部有急性感染和出血情況要禁止泡腳

  6.另外糖尿病足患者泡腳後要注意保暖,待全身熱度緩緩降低後才可結束

  7.足浴液一定要過濾乾淨,不能有藥渣殘留,以免面板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