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風險論文範文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期貨交易作為一種現代投資手段,對經濟的發展日益起著重要的作用。隨之產生的風險成為投資者不得不面臨的問題。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對我國開展股指期貨的風險

  [摘 要]本文在分析股指期貨風險的基礎上,嘗試著提出風險控制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股票指數期貨;風險;風險控制

  1 股票指數期貨的簡介及功能

  股票指數期貨簡稱“股指期貨”是以某一股票指數作為基礎產品的金融期貨產品,其經濟意義是買賣雙方約定在將來一定日期、按照事先確定的價格交割某一股票指數的成分股票而達成的契約。股指期貨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在當時被譽為“股票交易中的一場革命”。此後,在世界各國快速發展。

  在金融市場上,股指期貨具有價格發現、風險規避和轉移、資產配置三大功能。第一,價格發現:股指期貨市場價格能對股票市場未來走勢作出預期反應。第二,風險規避和轉移:股票市場的風險可以分為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第三,資產配置:股指期貨具有資產配置的功能。

  2 股指期貨的風險分析

  2.1 市場環境方面的風險

  第一,高槓杆率的風險。由於股指期貨的交易採用的是保證金的方式,參與者只需要動用少量的資金就可以進行數量巨大的交易。

  第二,交易轉移的風險。股指期貨的推出,使一些偏愛高風險的投資者從股票的現貨市場上退出進入股指期貨市場,以期獲取更大的利益,這樣就形成了交易的轉移。

  第三,市場過度投機的風險。股指期貨推出後,由於其保證金制度,使得其損益產生了放大效應。

  第四,市場效率的風險。由於我國股票市場呈現弱式有效市場,交易主體也存在著獲取資訊的不對稱性,使得投資者所承受的風險也不同。

  第五,法律風險。股指期貨目前仍處於發展和創新之中,流動風險性還比較大,其合法性更難以得到保證,所以股指期貨還要承受很大的法律風險。

  2.2 市場交易主體方面的風險

  第一,套期保值者面臨的風險。套期保值者參與股指期貨交易的目的是希望通過股指期貨進行套期保值以規避風險。但是如果投資者對股指期貨的風險意識不強,對期貨市場缺乏足夠的瞭解,套期保值就有可能失敗,使得套期保值者面臨著不確定的風險。

  第二,套利者面臨的風險。從理論的角度上來講,如果套利者對期貨價格估計正確的話,套利幾乎是無風險的。但是如果估計錯誤,套利就存在著風險了。

  第三,投機者面臨的風險。由於股指期貨的高槓杆作用,使得投機者面臨的風險在此作用下被擴大了好幾十倍,會給投機者帶來很大的風險。

  2.3 市場監管方面的風險

  股指期貨是一種高風險投資的工具,無論是裡面的管理者還是投資者,都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一旦監管部門的巨集觀決策失誤,就會對股指期貨市場產生重大的影響。所以在市場監管方面,我們應當在對股指期貨市場充分了解的情況下作出決策。

  3 股指期貨風險控制的對策

  股指期貨作為現代金融市場的重要衍生交易品種,存在上述諸多風險是正常的、必然的。以下是筆者的一些建議:

  3.1 建立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與風險監管體系

  證券監管的能力必須大大加強。只有通過有效的監管,才能有效控制可能出現的風險。此外,還應該結合我國實際,儘快制定一部涵蓋面廣的《期貨交易法》以及金融期貨、期權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使股指期貨在有法可依的市場 環境下規範 發展,避免法律風險。

  3.2 加強保證金 管理

  無論股指期貨的投資者面臨什麼風險,能夠基本控制一天的價格風險或減小投資者因可能倉位被擊穿而發生無謂損失的風險。也可以考慮引入國外動態保證金制度,並且同時啟動漲跌停板制度,來綜合進行風險控制。

  3.3 完善股票現貨市場的建設

  目前我國股票現貨市場還不成熟,各種制度和基礎建設還不完善。建議:①加快股票市場結構改革,穩步推進國有股減持;②適時逐步引入股票賣空機制。

  3.4 加強期貨市場與股票市場的合作

  提高股指期貨風險的控制和管理水平,就必須打破兩個市場間的行業壁壘,使期貨市場與股票市場進行合作,對風險進行聯合控制和管理。

  參考文獻:

  楊邁軍.股指期貨交易[M].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2001.

  篇2

  淺談股指期貨風險管理

  摘要:股指期貨自推出以來已經成為世界上交易量最大、流動性最好的金融衍生產品之一,金融創新必然帶來金融風險,股指期貨的風險規模大,範圍廣,具有放大性、複雜性等特徵,所以要正確認識股指期貨的風險才能夠更好的控制和防範。

  關鍵詞:股指期貨;風險管理;金融創新

  一、股指期貨的簡介

  所謂股指期貨,是指以股價指數為標的物的標準化期貨合約,雙方約定在未來某個特定日期,按照事先確定的股價指數的大小,進行標的指數的買賣,實質是對於未來某個時點的指數點位預測。股指期貨與現貨市場指數成分股的組合相比,有一系列的優勢:1容易賣空。2低交易成本。股指期貨繳納的各種稅費也遠比現貨市場少,英國金融時報100期貨交易的費用,其買賣價差為0.083%,印花稅為0,來回交易的佣金為0.033%,合計費用為0.116%;而金融時報100股票買賣價差為0.8%,印花稅為0.5%,來回交易佣金為0.4%,合計費用1.7%。後者是前者的15倍左右。3高槓杆。4流動性高。

  二、股指期貨的功能

  雖然股指期貨這個金融衍生產品沒有現貨市場的融資功能,但是他有以下三大功能:1風險轉移。風險轉移是最基本的功能,股指期貨可以將風險轉移出去,如通過套期保值可以將風險轉移。套期保值的運作機理是在期貨市場買進或者賣出與現貨方向相反的期貨合約,在未來某一時間通過相反的操作對衝平倉,建立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對衝機制。2價格發現。價格發現功能指的是股票現貨市場的未來價格走勢可以通過股指期貨來發現。股指期貨市場存在大量的套期保值者,套利者和投機者,這些參與者根據資訊和預期進行公開競價形成均衡價格,這時形成的均衡價格是有效地,價格能夠反映一切,人們可以通過價格波動來判斷這些參與者對未來股價預期的調整。3資產配置。

  三、股指期貨的風險

  股指期貨這一金融創新產品的推出,必然帶來了新的風險。特別是股指期貨的高槓杆性和高波動性的特性,使得股指期貨的交易面臨較大的市場風險。近二十年來,由於佈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受到經濟全球化、金融創新和資訊科技迅速發展等因素的影響,國際金融市場本身的動盪也加大。金融風險不僅影響了金融機構的生存和正常運營,對一國甚至全球金融和經濟的穩定發展也構成了威脅。股指期貨這個金融衍生產品造就了世界上幾個最著名的的風險損失案例。

  例如1995年巴林銀行破產案;2008年法國興業銀行案等。總體來說股指期貨有五大風險,市場風險Market Risk、信用風險Credit Risk、流動性風險Liquidity Risk、操作風險Operational Risk和法律風險Law Risk。市場風險又稱價格風險,通常是由於基礎資產價格的變化導致股指期貨合約價格發生逆向變動產生的風險。信用風險,又稱違約風險,指交易一方不依照約定條款履約而使另一方發生損失的可能性。流動性風險包括市場流動性風險和資金流動性風險兩種。市場流動性風險是指市場交易量不足或者無法獲得市場價格,這是市場的深度、廣度不夠或者市場價格 劇烈波動致使投資者無法在一定價位上對特定頭寸軋平或者對衝引起的,對絕大多數的股指期貨來說,最大問題不是過度繁榮而是流動性不足。

  資金流動性風險是指投資者流動資金不足造成合約到期無法履行支付義務,或者在結算時無法按合約要求追加保證金的風險。操作風險是由於資訊系統或者內控系統不完善、管理失誤、控制缺失、電腦系統故障而導致的風險,像巴林銀行的破產正是由於該種風險。法律風險是交易合約或者相關的法律制度發生衝突而導致合約無法履行或者無法獲取期待的經濟效益而導致損失的可能性。

  以上風險是股指期貨面臨的總體風險。股指期貨的風險還具有特殊性,如下:1基差風險。基差指某一特定地點的某一商品現貨價格與統一商品的某一特定期貨合約價格之間的差異。在股指期貨交易中,由於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波動不一致、從而基差波動不確定而導致的風險被稱為基差風險。如果基差朝著有利方向變化,則不僅可以取得較好的套期保值效果,而且還可以獲得額外的盈利;反之,不僅會影響套保效果,甚至還會蒙受損失。

  比如,在買入套期保值中,由於在套保結束時要買入現貨並賣出期貨合約,當基差變弱、即現貨價格相對更低而期貨價格相對更高時,投資者買低賣高就可能獲利。相反,如果此時是賣出套期保值,由於在套保結束時要賣出現貨並買入期貨合約,因此當基差變弱時,投資者賣低買高則可能虧損。2流動性差異風險。流動性差異風險是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流動性不一致造成的。如果期貨市場流動性好,而現貨市場由於頭寸的建立和結算都必須支付較高的交易成本,從而給投資者帶來風險,這就是流動性風險。3標的物風險。股指期貨交易中,標的物設計的特殊性,使其特定風險無法完全鎖定的原因出現了標的物風險。

  四、股指期貨風險的成因

  1微觀成因

  1.基礎資產股票指數價格波動。作為指數的衍生品與股票市場有著天然的密切聯絡,相互影響,連鎖反應。本身就是為了緩解現貨市場的市場風險設計的,加上股票價格本身的波動性,使得股票價格本身具有很大的波動性,引發現貨和期貨價格因素相互影響。

  2.槓桿效應。期貨交易實行保證金制度,這種以小搏大的高槓杆效應放大了價格波動的風險。期貨交易的槓桿效應是區別於其他基礎投資工具的主要標誌,也是股指期貨市場高風險的主要原因。

  3.過度投機和操縱市場。過度投機超過了期貨市場的流動性必須以及市場容量所能承受的交易量限額,加劇市場價格波動或者使得期貨市場喪失價格發現功能。操縱市場是導致發生期貨市場風險的最常見因素之一。

  4.市場機制不健全。

  2巨集觀成因

  1.金融發展自由化。目前全世界金融自由化浪潮非常高,政府管理部門不斷放鬆市場準入限制和價格管制,監管的重點也由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和安全轉向提高金融市場的效率。在金融發展自由化的基礎上市場波動幅度明顯增大,這樣如果相應的監管有疏忽,則金融市場價格波動,市場風險發生可能性大大提高。

  2.金融交易電子化。金融交易電子化的程度越來越高,同時風險性也明顯提高,一次有意或者無意的差錯也會以同樣的速度、規模和範圍擴大、傳播,以致釀成巨大的風險。

  3.金融主體機構化。機構投資者一般可以有效的抵禦一些風險,但是,一旦出現風險,其危害性也是極其嚴重的,有時甚至是毀滅性的,比如雷曼兄弟的破產。

  4.金融市場全球化。在金融市場全球化的過程中,各國市場或各區域市場的發展並不是一致的,總歸有薄弱環節或地區,這些薄弱環節或地區,這些薄弱環節或地區就是潛在的風險因素。

  五、股指期貨的風險控制

  巨集觀上首先應該完善股指期貨的投資主體;其次行業自律管理是股指期貨風險控制中不可或缺的;同時要適時引入現貨市場做空機制,完善證券市場功能;最後通過法律的確立來規範股指期貨的發展。中觀層面需要從股指期貨交易前中後三個階段採取措施。交易前比如要健全交易制度和規則,完善交易主體資格的審批制度,建立實時風險預警監控系統,管理賬戶和出入金等。交易中的風險控制有保證金制度,稽查制度,價格限制機制,限倉制度,大戶報告制度等。交易後的風險控制有強制平倉和強制減倉制度,逐日盯市制度,結算擔保金制度。微觀層面則是通過對期貨經紀公司、投資者上進行風險控制。

  參考文獻:

  [1]曹鳳歧、姜華東, 2003:《中國發展股指期貨研究》,《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6期46一59頁。

  [2]李華、程靖, 2006:《股指期貨推出對股票市場波動性的影響研究》,《金融與經濟》,第2期81一83頁。

  [3]蘇析涵、陳偉忠, 2003:《期貨投機對現貨市場的穩定效應及福利分析》,《當代經濟科學》,第3期51一54頁。

  [4]王布衣、沈紅波, 2007: 《滬深3 0 股指期貨的推出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金融與經濟》,第5期42一4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