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如何種植能高產

  山藥是生活中一種很好的食材,同時也可以作為一種中藥。山藥怎麼種植能高產呢?下面是小編給你介紹的山藥種植能高產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山藥種植能高產的方法

  一、選擇適宜品種選用抗病力強的棒藥、小白嘴等優良品種。

  二、選擇地塊選地勢高,排水好,土層深厚的沙壤土。鬆土施肥,在田間挖南北向深溝,溝寬30釐米,深120釐米,一般隔行開溝,便於操作。挖時將上下土層分開,堆放在溝的兩側,翻晾幾天後,將土塊打碎,溝底耬平踩實,再分別填入下層土,上層土填土時隔層畝施農家肥5000公斤,三元複合肥50公斤,每填20釐米厚時就要踩實一次。

  三、做畦定植當氣溫維持在12℃,地溫穩定在10℃以上時即可定植,我省中部地區每年播期大約在4月中旬。選無病塊根上端較硬的山藥尾子作種塊,種塊長為20釐米,播前7―10天蓋層溼沙,上覆塑料薄膜,進行催芽。按80釐米距離開溝,寬行行距80釐米,窄行行距30釐米,栽植深度3―4.5釐米,株距一般為15―20釐米,麻山藥尾子按同一方向平鋪於溝內,覆土平畦面。

  四、田間管理對萌芽較多的要選留壯芽1―2個,將其餘的全部及早去除。如側枝過多,可摘除基部側蔓,保留上部側蔓。7月後零餘子大量形成,影響地下塊莖生長,應摘掉一部分零餘子。麻山藥出苗後就要支架引蔓,架高一般1―1.5米。一般用2米長竹竿分別在同畦的兩行內插人字架,支架要牢固,防止後期被風吹倒塌架。生長前期應勤中耕除草,一般隔半月一次,直到蔓上半架為止。一般在上半架和滿架時各追肥1次,尿素15―20公斤,可適當追些鉀肥或葉面肥以提高抗逆性和提高產量。麻山藥為耐旱型作物,為了提高產量,在遇到久旱無雨的天氣條件下,應輕澆水1―2次,如遇到多雨天氣時,要及時排除畦內的積水,防止出現澇害。

  預防山藥畸形的方法

  山藥在栽培過程中,因受不良環境條件、栽培措施、管理方法等因素的影響,造成山藥在生長過程中內部組織結構發生改變,從而產生各種奇形怪狀,如山藥塊莖上端分權、下端分權、蛇形、扁頭形、腳掌形、葫蘆形、麻臉形等,這些統稱為畸形山藥。預防措施如下:

  1、除去溝內異物。人工挖山藥溝時應在冬前進行,通過冬春雨雪侵蝕冰凍風化使土塊充分風化粉碎,隨風化解凍隨填溝,填溝時仔細剔除上壤中的石塊、磚塊、沙礫等硬物,不要將大土塊填入溝內。

  2、按技術規程種植。不在種植溝內施用種肥,防治地下害蟲施用毒土、毒餌時不能盲目加大劑量,可用新高脂膜800倍液噴霧土壤表面,減少藥劑量,保溫防凍、防土層板結,窒息和隔離病蟲源。

  3、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如人糞尿、堆肥、廄肥和優質土雜肥,要利用夏秋季節氣溫高、易發酵腐熟的有利時機提前進行漚制。葉片開始擴充套件之時,葉面噴施藥材根大靈。使葉面光合作用產物***營養***向根系輸送,提高營養轉換率和鬆土能力,使根莖快速膨大,藥用含量大大提高。

  山藥死棵的原因

  造成山藥死棵嚴重的主要是枯萎病、炭疽病和褐腐病。這三種病害主要通過雨水及澆水傳播,而現在正處在高溫多雨期,也為這三種病害的發生創造了條件。

  枯萎病在發病初期主要表現為莖基部出現梭形褐色斑塊,病斑逐漸向四周擴充套件,導致莖基部表皮腐爛,上部葉片黃化脫落,藤蔓枯死,病莖內部變褐,塊根染病會導致皮孔的四周產生圓形至不規則形褐色病斑。菜農可使用50%氯溴異氰尿酸1000倍液或4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6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500倍液進行灌根。

  山藥的褐斑病主要為害葉片和莖。葉片上的病斑圓形至橢圓形,中間灰白色至暗灰色邊緣呈深褐色,後期病部生有小黑點;莖部病斑呈中間灰白色,四周黑色的不規則形斑,嚴重時病斑連成片至全株變黑枯死。菜農可用25%咪鮮胺1500倍液混10%苯咪甲環唑1500倍液進行防治。

  褐腐病主要為害山藥的塊莖,塊莖染病後病部呈壞腐狀不規則褐斑。菜農可用70%甲基硫菌靈1000倍液或80%乙蒜素3000倍液進行灌根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