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的熱飲

  冬季嚴寒,多喝一些養生熱飲,有助健康。那麼,你知道怎麼冬季養生喝什麼好嗎?下面讓小編給大家介紹,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冬季養生茶

  喝紅茶預防流感

  冬天喝茶以紅茶為上品。紅茶甘溫,可養人體陽氣;紅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糖,生熱暖腹,能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還可助消化、去油膩。在我國一些地方,也有將紅茶加糖、奶、芝麻飲用的習慣,這樣既能生熱暖腹,又可增添營養、強身健體。

  上火找綠茶幫忙

  冬天氣候乾燥,加上人們喜歡吃油膩、辛辣的食物,上火就成了困擾許多人的健康問題,並帶來便祕、口乾舌燥甚至口舌生瘡等後果,而這個時候就可以求助綠茶。綠茶是未發酵茶,性寒,可清熱,因此最能去火、生津止渴、消食化痰,對輕度胃潰瘍還有加速癒合的作用,並且能降血脂、預防血管硬化。因此容易上火的、平常愛抽菸喝酒的,還有體形較胖的人***一般是實熱體質***,都比較適合飲用綠茶;而腸胃虛寒的人則不宜服用綠茶。

  口乾舌燥求助烏龍

  烏龍茶屬半發酵茶,介於綠、紅茶之間,色澤青褐,因此又得名“青茶”。在味道上,烏龍茶既有綠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紅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熱,溫熱適中,因此有潤膚、潤喉、生津、清除體內積熱的作用,可以讓機體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而冬天裡室內大多空氣乾燥,人們容易口乾舌燥、嘴脣乾裂,這時泡上一杯烏龍茶,可以緩解乾燥的苦惱。此外,烏龍茶對蛋白質及脂肪有較好的分解作用,能防止肝臟脂肪堆積,對於怕冬季裡貼膘的人來說,青茶也有一定的減肥功效。

  抑鬱不妨品花茶

  花茶包括茉莉花茶、玉蘭花茶、桂花茶、玫瑰花茶等,是以綠茶為茶坯加入不同香花熏製而成的。一般來說,花茶可以養肝利膽、強健四肢、疏通經脈。以茉莉花茶為例,可以清熱解暑、健脾安神,對治療痢疾和防止胃痛有良好效果。而金銀花茶則可以清熱解毒、提神解渴,並對咽喉腫痛等有較為理想的療效,對預防流感效果亦佳。因此在冬季不妨適當選擇,尤其是女性在更年期及經期前後容易心情抑鬱,性情煩燥,不妨用喝花茶的方法來消解鬱悶。

  冬季怎麼吃不容易感冒

  喝熱飲

  刊登於美國《鼻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常喝熱飲可預防感冒,還能減輕感冒引起的不適。究其原因,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綜合醫學系主任大衛·拉科爾教授指出,熱飲散發出的氣味和水蒸氣,能刺激唾液和其他黏液產生,從而緩解呼吸道乾燥,增強抗病能力。冬日熱飲宜選綠茶、紅茶、檸檬水、雞湯等,可以趁熱飲比較燙時,把鼻子伸到距離熱飲一拳左右的地方保持呼吸,待不燙口時將其喝掉,這樣做可以加強抗病毒和細菌的功效。

  喝綠茶

  德國研究表明,綠茶中含有的茶多酚能破壞和抑制流感病毒,預防人體感染。美國研究也發現,參與實驗者服用綠茶提取成分後,患流感的機率降低23%,即使感染,病程也會縮減36%。綠茶微寒,冬日喝不宜過濃,易上火、體壯身熱的燥熱體質者宜飲,有助降火,但胃寒者最好少喝。

  吃發酵食品

  義大利研究發現,發酵食品中含有一種益生菌能抑制炎症,控制細菌繁殖。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也指出,每天攝入一定量的益生菌可使患病風險降低27%。“冬天常吃發酵食品可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專家沈雁英教授告訴記者,發酵食品中尤以酸奶防病效果最為顯著,酸奶不僅能增強免疫力、產生抗菌素,還能調節腸道菌群,預防便祕和腹瀉。最好購買原味酸奶,果粒酸奶往往含糖分太多。

  嚼口香糖

  口香糖不僅能帶來清新口氣,還能預防疾病。土耳其最新研究發現,含木糖醇的口香糖可以防止肺炎鏈球菌在人體建立根據地,還能降低鼻竇和耳朵感染病毒的風險。沈雁英提醒,木糖醇攝入過多可能引起腹瀉,因此每天不要吃太多;木糖醇還會升高血糖,糖尿病人最好慎吃。

  多吃薑

  臺灣研究發現,鮮姜中所含成分可抑制附著於呼吸道細胞上的病毒,能削減其複製能力,從而預防呼吸系統疾病。楊力指出,冬日感冒多為風寒感冒,生薑性溫,有解表散寒的作用,可以熬薑湯喝,也可以炒菜吃。需要提醒的是,熬薑湯時最好去皮,這樣其辛溫解表的效果更好,而炒菜時最好不要去皮,利於保持生薑的藥性。

  吃深海魚

  研究顯示,魚肉中含有的歐米伽3脂肪酸,可促進人體生成抗擊感染的細胞,具有一定防治呼吸系統感染的作用。沈雁英說,沙丁魚、三文魚、金槍魚等深海魚中所含歐米伽3脂肪酸較多,最好保證每週吃兩次。核桃、亞麻籽等也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可適當吃一些。

  少喝酒

  很多人覺得冬天喝點酒,身體“暖和”了就不愛感冒。而最新研究表明,大量飲酒可能觸發大量細胞因子,引起炎症和發燒。沈雁英表示,飲酒後面板血管會發生擴張、血液迴圈加快,體內大量熱量通過面板散失,不僅不能禦寒,反而容易感冒。因此,酒還是少喝為妙。

  冬季預防感冒的方法

  少摸鼻子和眼睛

  2013年刊登在《職業衛生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生活中習慣用手摳鼻子和摸眼睛的人,比沒有這一習慣的人患上呼吸道感染的風險高41%,原因在於病毒會通過鼻子和眼睛進入人體。專家提醒,最好在洗手後再碰觸五官,實在忍不住,建議用手指關節代替指尖按揉,指關節處病毒和細菌相對較少。

  勤洗手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指出,經常洗手可有效減少手上的細菌,預防感冒。飯前便後,從公共場所回家後,以及接觸錢幣、鼻涕、痰液、唾液後,都要認真洗手。洗手時應使用香皂或洗手液,要用流水沖洗,食指、掌心、前臂細菌較多,要重點清洗,洗後最好用紙巾擦手,如果用毛巾擦,則應注意定期清潔和消毒。指甲是細菌滋生的溫床,要想預防感冒,勤剪指甲也很重要。

  保溼

  冬天天氣乾燥,再加上暖氣或空調的影響,室內溼度往往不夠。美國專家指出,當室內空氣溼度低於40%時,呼吸道過於乾燥,其抗菌性也會隨之減弱,一旦有灰塵、細菌等附著在上面,很容易誘發呼吸系統疾病。而且,流感病毒喜歡乾燥的環境,在乾燥環境中繁殖速度更快。因此,冬天時家裡最好備個溼度計,溼度過低時開啟加溼器或用溼拖把拖地,保持室內溼度在40%~60%。

  晒太陽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常晒太陽有助於預防流感和感冒,這是因為晒太陽利於體內保持較高的維生素D水平,可減少一半感染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沈雁英建議,成人每天日晒時間以30分鐘~1小時為宜,上午10點~下午4點是晒太陽的最佳時間段。水產品、奶製品、蛋類、蘑菇等食物富含維生素D,也可適當多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