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心得體會

  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心理素質教育心得體會怎麼寫呢?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篇一

  通過上大學心理健康課程, 讓我瞭解了許多關於心理方面的問題, 也使我更好的認識了自己, 懂得了心理健康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很重要的。 然而, 不少大學生自己意識不到自己的心理危機 或疾病, 不會主動向心理諮詢中心或是專家尋求解決方法。 例如一些大學生經常口口聲聲說 “鬱悶”、“空虛”或是“寂寞”、“無奈”等,這就有可能是產生心理問題的初期症狀; 而失戀、考試不及格、不會做家務、受到同學嘲諷等在平時看來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也可 能成為導致他們情緒崩潰的導火索。但這些小問題、細節平時都不為他們所重視,他們意識 不到容易引發的危機,也就不會主動尋求幫助,直至最後問題日積月累、一發不可收拾。所 以大學生應該更主動一些,關注自己的心理動態,主動向專家說出自己的所想。 事實上,每個人,在不同階段、不同層面、在遇到不同的問題事件時都存在或多或少或 輕或重的心理問題,當你感到心情鬱悶、焦慮、信心興趣下降等不適或異常表現時,果斷大 方地走進心理諮詢室,要及時傾吐,或上學校心理諮詢中心傾聽專家的意見,千萬不要憋在 自己心中,自己鑽牛角尖。去心理諮詢,就像得了感冒看內科醫生一樣自然。同時一些性格 孤僻內向的學生可以多參加集體活動,擴大交友圈子,多聽朋友老師的建議。將心理問題及 早的排除。 對於我們來說,在新的環境裡,我們更應該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注重對自身的體察和 分析,強調獨立,注重自我的確立。在面對各種壓力,困惑時,要積極向上,樂觀豁達,樹 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讓自己更好的去完善自己,適應社會。同時,在認識 評價社會問題時,要切合實際。真正讓自己在大學生活裡得到鍛鍊,得到進步,使自己向著 健康的心理努力,以便更好的適應以後的社會生活。

  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 也是將來走向社會, 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 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 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 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 心理健康利於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 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 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 行為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徵,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 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徵,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徵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徵。當代大學生 的心理特徵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 善於獨立思考、 參與意識較強、 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 這些有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 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 所以大學生要取得優 秀的學習成績, 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 沒有意志, 沒有不屈不撓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 健康的心理,以積極進取、服務於社會的人生觀作為自己人格的核心,並以此為中心把自己 的需要、願望、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樹立遠大理想,“以天下為己任”,從而產生強大的 學習內驅力,推動大學生努力完成學業,自覺攀登科學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 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 如果離開良好心理的培養,就培養不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綜上所述,心理健 康教育不僅是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成為“四有”人才的 重要保證和基礎。

  篇二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我們大學生目前所關注的重要話題之一,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大學生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經過了幾個禮拜的學習,我學到了許多有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

  在通過這門心理課的學習中,讓我對一個問題的認識有了轉變。以前總覺得在心理方面上遇到問題時,去諮詢老師就覺得會把自己當做一個心裡不健康的人,說的通俗點就是會在心理上把自己當做一個病態人,所以排斥去心理諮詢,但是現在,老師的講解,讓我認識到,去諮詢心理老師真的是件很普通的事情,只是跟老師的一次心理交流而已。同時,老師的正確引導也使自己想問題不再很一根筋,明白了當你越是往一處鑽牛角尖,就會無端給自己增加了更多的煩惱和鬱悶。不管遇到什麼事情,想開點,笑一笑沒什麼事情大不了的。不能死抓著一點不放。就像手裡的沙子,你攥的越緊,就失去的越多。看開了,好了點壓力和煩惱,或許會有意外的收穫。

  同時,要消除子心理障礙,首先是自己這關要做好。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為科學研究所證明。生活要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菸、講究衛生等。我們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鍊、休息,使生活有規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億能力減退。讓自己永遠保持一個輕鬆的心。另外要加強自我心理調節,鍛鍊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積極參加業餘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餘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為我們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通過參加各種課餘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通過社會交往才能實現思想交流和資訊資料共享。發展社會交往可以不斷地豐富和啟用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於心理保健。如果自己開導不了自己,在要的時候求助心理老師或心理諮詢機構。

  在學習大學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中,我很快樂,因為每個星期都能有幾節課,可以完全把自己的煩惱拋開,跟老師和同學們在一起,談論下自己的心情,以及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有時候,也會使自己原本鬱悶的心情頓時開朗,想不明白的事情也會想開了。所以,真的是很受益匪淺。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我學習了這門課程後感覺到受益匪淺,對我以後的生活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篇三

  隨著大一下學期的到來,我們增添了一門新的課程《大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一門十分有趣,有用的課。所謂的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

  而我認為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就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同學們關係和諧,很好的融於集體,能很好的適應環境。

  其實,對於幾乎每一個年輕人來說,似乎都覺得自己最瞭解自己。當然了,我也不例外。隨著這個學期對心理健康課學習的深入,我發現以往的看法存在著很多的偏頗,在走上坡路時,總是把自己估計得過高,似乎一切所求的東西都唾手可得,往往把運氣和機遇也看作自己能力的一部分而喜不自禁,甚至有些自以為是;在不得志時,又往往把自己估計得過低,把所遇到的困難和不利條件統統看作自己的無能,以至於做什麼事總是很極端。

  經過一個學期對心理健康課的學習之後,我逐漸發現想要了解自己其實並不難,除了要做一個冷靜的現實主義者,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學會自我心理除錯,做到心理健康:

  1. 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裡邀遊,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 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3. 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樂於交往心理健康的學生樂於與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寬容、友誼、信任和尊重的態度與人和睦相處。通過人際交往,使他們能夠認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培養遵守紀律和社會道德規範的習慣。增強心理適應能力,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係,保證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4. 保持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對大學生心理產生影響和作用的環境包括生存環境、成長環境、學習環境、校園環境等。

  在漸漸瞭解自己之後,我發現自己以前總是在怨天尤人,不僅如此,還喜歡把一件小事考慮的很複雜。但是現在我發現所學習的心理學的知識在我腦中結成了一張大網,活生生的經歷時時接受著理論的檢驗。我瞭解了,我不怨了。我學會了忍耐,學會了寬容。我的性格,為人處事的方式,甚至價值觀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學會如何去關心他人,處理事情時開始考慮的周到了些。逐漸開始觀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緒上的變化,併力所能及的給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導,和言語上的安慰,以緩解輕度的心理上的問題,也許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從小的行為的改變,可以看到心理健康課對我大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在不斷地成長著。我很感謝我們的老師以及我們的同學,是他們讓我懂得了許多許多??

  雖然這個學期心理學的課程結束了,它能帶給我們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東西得靠我們自己去悟,去體會。讓我明白了,原來成為大一新生所有的焦慮,暫時對陌生的學校環境及周邊環境感到迷惘,不只是我有,而是每一個新生都會出現的情緒反應。我學到了人生的首要課題:保持心身健康,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心理保健的方法;學會如何適應大學生活,如何規劃我的大學生活,瞭解到大學生不一樣的學習方法,並逐漸適應自覺學習,自我學習的方式,瞭解到大學生情感與健康種種問題及調節方法;學習了大學生的自我意識的培養後,有意識地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識,更科學地瞭解自己,更充分地認識真實的自己;學習了個性健康後,知道了更多有關大學生的個性:氣質,性格,能力,大學生能力的培養是很重要的,能力與活動緊密聯絡,能力又會影響活動的效果,而培養大學生的個人能力,又要做到建立和優化合理的知識結構,積極參與實踐活動,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發現原來有很多閱人的方法,各種各樣的個性,當然也加深了對同學的認知,更融洽了同學間的關係;也熟悉人際關係與交往的方法與藝術,對自己以後的人際交往有一定的幫助。對於很多大學生都會關心的問題:大學生戀愛。對戀愛方面的知識,雖然不是陌生的,但是老師給我們剖析地更徹底,的確大學生戀愛現狀讓很多人憂心,由於剛上大學,又對戀愛的嚮往,大都為了尋求精神寄託、尋找學習動力、追求浪漫,也有盲目攀比、滿足虛榮心的、滿足好奇心的。

  總之,大學生要做到心理健康,爭取身心健康是關係到成才與否的頭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一顆顆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與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梁啟超先生這一名言震盪著一代代年輕大學生的心靈,我們大學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質迎接未來的挑戰,為國家的富強奉獻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