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考作文範文怎麼寫

  高考作文是語文科目中的一大難點,而天津的考生的高考作文又可以怎樣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天津高考作文範文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天津高考作文範文1:我的青春閱讀

  西遊記裡有這麼個情節:師徒四人取經回來的半路上,才發現那些取回來的經書空無一字。是他們的失誤嗎?是佛祖的故意捉弄嗎?都不是。其實,人生就是一本需要閱讀的無字書,每個人的人生之路不可複製,自己的路就在自己腳下。

  在這深情款款的歲月,閱讀著生命,閱讀著生活,生活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黯淡蕭條的境遇,憂愁抑鬱的心境,懵懂青澀的日子,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必修課。即使小心翼翼地不去主動招惹那些纏人的煩惱,這種種煩惱也會隨時隨地充盈心頭。而劍拔弩張的各種執著,更是壯大了那些煩惱的力量,更加讓那些濃濃的煩惱溢滿了生活。

  這如同初春嫩綠的樹芽般的青春歲月,也不會逃離那些煩惱的侵擾。對童年的失落,對未來的嚮往,對現實的迷茫,被各種煩惱蒸煮著的生活,也湧動著淡淡的愁緒。

  生活的過往,需要的不是迷失於煩惱,而是讀懂那些煩惱,超越那些煩惱,讀懂生活,活出生活的愜意和恬淡。青春不是一場失意的蜷縮,對生活的積極面對、積極改變,才是對青春最大的致敬。

  生活的禪法,單純而繁複、憨拙而聰靈、岑寂而鮮活。它需要那出那份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去直面一切躁動著的煩惱困惑,去把那些如夏天的空氣般溽熱的煩惱,去轉化為一場生動而溫和的寬厚。這不僅是青春的意義,更是對青春、對生命最大的致敬。

  生活不是一場在各種煩惱打擊下的垂頭喪氣,而是需要站成一棵樹的樣子,抖擻著滿身精神,一枝一條,一梗一葉,一地綠蔭,一片蔥蘢。

  生活更像是一場回味悠長的經過,也許等年華老去的時候,才會真正去仔細回味這生氣盎然的生活。生活不應該是一場面對回憶的後悔,因為生活裡的一切都可以被我們認真把握,都可以被我們努力改變。

  生命從來就是一場積極努力,不懈怠,不懶惰,不消極,勇敢地去直面那些煩惱,去改善那些所有的境遇,去承擔哪些所有的重量,這就是我們對生命勤奮積極的閱讀,這才是我們光芒萬丈的青春。

  天津高考作文範文2:深入靈魂的熱愛

  梅花,幾千年的書香繚繞得骨清魂香,幾千年的詩心陶冶得如此美麗。對梅花深入靈魂的熱愛,讓的感悟如此深刻,在不同國度的友人間熱情傳播梅之精神。

  縱觀所有,好像沒有對哪個動物、植物會如此上心,以達到熱愛的程度。

  似熱未熱的初夏,大學畢業來京面試的時候,第一站落腳在高樓聳立的建外soho樓宇中,遙望著不遠處的大褲衩,心裡默唸,我要在這裡開啟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了。

  在那個公交還是兩毛錢車票的時候,每當雙休的週末與同學相聚的時候,總是約在大北窯西的公交站,望著來來往往進出城的人們,這裡既有穿著簡單身上沾滿泥土的打工大叔,也有努力打扮入流但並不時尚的打工妹,還有穿著樸素精神矍鑠的北京大爺大媽們。在那個還不能去黃太吉喝豆腐腦思考人生的時候,總是喜歡坐在這個路邊觀察人流,順便思考人生。

  當京城退下白天燥熱的外衣時,不加班的傍晚,喜歡散步在通惠河邊看夕陽西下,那是想家的時候。

  國貿CBD一個看似繁華的地段,有多少外面人的嚮往和多少裡面人的要逃離。大北窯,一個看似很土的名字,聽到的一瞬間就記住,也喜歡了。

  在百度上,對大北窯的解釋是出東便門,東北方向離城3裡,地勢廣闊,土質細膩,向來燒得好磚。多年以來,磚窯密集。其中最大的是在北邊的一座大窯,煙囪高聳,遠遠就能看到。所以遠近居民到此都以大窯為標記物。

  遍地窯坑,故名大北窯!

  聚集在大北窯範圍內的企業特別多,雖然只是少量的樓宇,但誰能知道每個通宵不滅燈的格子屋裡孕育了多少上市的公司,也積攢了多少為了上市而拼搏的夢想者。如今的網際網路er有多煩躁複雜,還是回頭看看大北窯吧。喜小寶婚宴預訂網的初創團隊就是在這裡熬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

  誰說,愛上一座城市,只是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個地方,也只是因為一個美好的氛圍。刻骨銘心之愛,也許只是一個簡單的依賴。

  天津高考作文範文3:恬淡的美麗

  一直在追尋古代詩人的美麗,然而,看到這句“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霎時有如“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頓悟。透過這句詩,我看到了一幅超然物外的恬淡畫卷。

  喜歡蘇軾的《定***》: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有誰可以學蘇子對雨聲的聞而不慌,何以眾人皆狼狽,而蘇軾不覺,能淡然處之?正是這恬淡的心境成就了蘇東坡萬世的文采。

  仰慕李白的人和詩已經很久。他是賀知章所稱讚的謫仙,是不畏權貴,力士脫靴,貴妃捧硯,天子調羹的狂生。或許有人說太白不是恬淡的,但能夠寫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樣的詩句,足以見得李白超脫於權力功名榮華富貴之外了。在我心中,李白永遠為那一朵青蓮,有著出淤泥而不染的恬淡之美。

  恬淡不僅僅表現為超脫物外,同時也為享受生活情趣。生活也許只是一杯白開水,很淡。享受生活也許只是看天上的鳥,觀水裡的魚,採山上的花罷了。

  恬淡的美麗是陶淵明東籬下那開得燦爛的秋菊。只是靜靜地看它悄然盛開,悄然而謝,落地無聲。看著淡淡的暮靄溢滿林間,鳥兒緩緩地飛行。恬淡也可以這樣美麗,看別人所看不到的美景也可以這樣簡單,靜下心來,毫無雜念地生活而已。

  記得范仲淹的“看庭前花開花落,觀天上雲捲雲舒”所描繪的意境——純潔無瑕,不曾沾染人間半點塵埃。

  恬淡只是李清照的“卻把青梅嗅”,是李商隱的“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是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無論哪種,都充溢著一種不可言喻的美麗。

  只是低聲問世人,哪裡有人淡於處世?哪裡有人真正地欣賞生活的本身?何時可以再見“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的畫面?

  恬淡的美麗在於其意境,其心境,其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