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太極八大勁

  太極拳在今天依然是中老年人所喜歡的健身運動。但是習練太極拳的人中,有太極拳架勢的很多,很多架勢還很好看,但是就缺少一個勁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掤勁論

  掤勁是長期演練太極拳產生的內勁形於外的一種勁別形式,也是在練拳第一階段練精化氣的結果。

  太極拳在演練時處處採用螺旋纏絲勁運動,走架時無論是順纏、逆纏、上纏、下纏、左纏、右纏、裡纏、外纏、平纏、立纏、正纏、側纏百般纏繞,都是以腰為主宰的。在一動周身上下無不全動的原則之下,演練者在促使身肢放長的情況下,內氣由內向外鼓盪於皮所產生的一種彈性勁為掤勁。掤勁在練拳或推手中無所不在,無時不有。

  掤勁在推手中的應用尤為重要,它在以腰脊為主宰的軸心作用下,左旋右轉,並採取螺旋纏絲勢的弧線走化,在推手中運用表現於外的觸點為主掤點,主掤點是由內形於外來達到技擊之目的。這些都屬於掤勁的外在表現。

  掤勁與放鬆、僵勁三者之間的關係,是練習太極拳和推手演練者必須弄懂的關鍵問題。掤勁又是練習推手的八門勁別之最,如果沒有掤勁,周身的其他勁別就無所依存,練拳和推手就會成為一句空話。掤勁是建立在放鬆基礎上的,運動中只有周身關節、肌肉自然放鬆,由內形於外的掤勁才能自然暢通,鼓盪於皮。若鬆得不徹底,勢必導致掤勁不足,這就是太極拳論中所說“一分柔一分剛”的道理。但柔不能全然無力,無力則為丟勁,丟掉中氣就是“失掤”。只有在放鬆的前提下,中氣才能由內形於外,才能做到柔中寓剛。

  此掤勁來源於內氣,日積月累,愈練愈足,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靈活多變的浩然之氣。僵勁則是僵直、硬化、緊張、呆板之笨勁、拙力。它是周身筋骨、骨肉僵直、緊張的情況下產生的一種外勁,氣易上浮,橫氣填胸。橫氣乃血脈之氣,運動時轉關不靈,不易變化,易受制於人,純屬剛猛、斷續、陽多陰少的呆拙力。此勁猶如雨後窪水,有減無增,是不能採納之氣勁。望演練者在練習過程中逐漸體會,明辨丟與鬆、鬆與丟、掤與僵、僵與掤之間的辯證關係。只有明辯它們之間的關係,才不致於入歧途、走彎路,以致枉費工夫。正所謂:十年苦功無邊際,辯識不清白費心。勁路正確最重要,積功神力掃千鈞。

  2、擠勁論

  所謂擠,是指佔位性進擊,使敵失去重心和有利位置,常有順彼勁之意。擠勁在活步散手中運用更為方便,如人捋我右臂,我即一臂隨之向前伸展,左手搭於右大臂中節,掌心向外,在腰襠的配合下,沉肩墜肘,順纏豎掌,然後一起向對方身體擠擊。

  擠勁是太極拳推手的八大勁之一。在運用擠勁時,有背靠之意,若彼在捋的過程中沒有過激行為,即沒有失重現象,我可有備隨之。在向前擠進時,頂勁要領起,精神要貫注,含胸塌腰,襠須開中寓合,擠不可過與不及。過,就會出界失重,會被對方所牽動;不及,若在擠的過程中因失界受制,彼反擊則無法補救。

  所以,在舉手投足時要觀察明白,探清虛實,欲進時出手?a href='//' target='_blank'>日記傻亍R?齙獎宿畚以蛩媸敝??肥苯龐???獻粵熘??抑脅坑χ??舷潞現?W苤??喚?抻脅喚??煌宋抻脅煌耍?瘓舶俸√?睢W齙郊方?蟹劍?笸擻杏啵?拍茉諭剖種辛⒂誆話苤?亍R?朐諭剖種諧浞址⒒蛹肪⒆饔茫?萘氛弒匭朐謔導?卸嘍嗵寤崢?性⒑希?現性⒖??姓?黃??薰?薏患爸?礪墼?潁?⑶以誒礪酆褪導?慕岷現腥ト險媼煳頡?/p>

  3、捋勁論

  捋勁是在掤勁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勁別。捋勁的形成和掤勁有著密切的關係,一般說來,先掤後捋,欲捋非先有掤勁不可。

  捋時須以腰脊為軸心,通過兩腿的虛實變化,由襠勁的輔助來完成。至於捋的角度、方位、輕重,力的大小等種類甚多,在應用時須加註意,否則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左捋、右捋、前捋、後捋、上捋、下捋、捋采、採拿、捋肩、捋肘、捋靠、捋坐***坐掌***、捋撞、捋甩、捋回、捋拌、捋鉤等,這些技擊用法都離不開先掤後捋。但在微妙的變化中也常伴隨有驚彈之勁。故掤捋兼用,其目的是在捋的前提下,使彼重心遭到破壞失重後,我使用彈抖勁進擊比較便利,這裡掤捋勁和彈抖勁是相輔相成的有機結合。

  具體用法,這裡可舉一例說明。如第一路中的“攔扎衣”一勢,定勢後其重心是右七左三,右臂開中寓合,左臂閤中寓開,左手插於左腰間,然後鬆右胯身體右轉,同時左手由左向右與右手構成捋狀。繼而鬆左胯,腰勁下塌,扭腰旋背,左手抓住敵左手由外向內旋轉,使彼左臂有被動之感。右手搭於敵左大臂,再向左移動重心,在扭腰旋背擰襠的前提下,身向左轉,雙手隨之向身體左側偏左下捋出,並可漸捋漸採,又可復挒,使對方只有招架之功,無有還手之力,豈不妙哉!但在捋的過程中,手切莫自貼已身,肘不能貼肋,否則在運用中則失掉掤勁,若彼反擊時則自身轉關不靈。在練習中只有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才能逐漸領悟捋勁在各招勢中的奧炒。

  4、按勁論

  以單手或雙手向對方兩臂或上體任何一個部位前推或下按,均為按勁。按勁無論在定步 或活步***順步***推手中運用都較為廣泛。

  按勁有長短之別,發按勁要區別物件,因人而異。在推手中,對於體重較輕、重心較穩固的人,就適於用長勁;若用短勁進攻最易失重,因體輕根穩,變化靈敏,所以應先以長勁逼進,遊鬥探聽彼動,待彼略有被動時,速發短勁取之。對於體重、功夫較差、底盤不穩者,即可採取手指先按,然後以掌後根發勁,以疾速短勁取勝為合適。但在用按勁時,須頂勁領起,精神貫注,含胸塌腰,襠催身進。故有發勁打人如接吻之稱,周身一家方可按之有力。無論單手或雙手按都須胸含、氣沉、束肋、張背,做到落點清晰。在發勁時身體前後須對稱,才不致於在發勁時因身體前俯後仰而失重。

  在按勁中手法變換要與呼吸相配合,這是發按勁的關鍵。如在順步推手中,甲方由捋覆按時,右手外側輕靈地將乙方右手按至乙方左臂處,然後左手外側按至乙方左臂肘關節處,使乙方右臂成九十度角時,甲方沉步催身進,雙手由兩掌外沿按勁變雙掌內合。同時在呼氣翻掌坐腕的一瞬間,身、步、手一起向對方發擊,這樣即可達到按勁的完整無缺,整個動作一氣呵成。

  5、採勁論

  採勁是建立在捋勁基礎上的一種勁別,指的是採拿兩臂關節活絡處的各個部位。如一手刁拿對方腕部,另一手置於其肘關節處,雙手合勁向下沉採,或採或拿等。一般說來,捋、採、挒三者是相輔相成的。待採和捋手法結合應用時,它們的運動方向是一致的。採和挒勁卻是恰恰相反的。採是建立在捋的基礎上,在捋的過程中側向採去,使對方重心偏於一方,隨著身體.旋轉防守不及而趴地。

  直採是搭在肘關節處,以掌根採之。寸採的過程中,在含胸塌腰、沉肩墜肘、扭腰旋背的前提下,掌根直向下發短採***寸採勁***,最易使對方趴於地下。我仍屈身下蹲,立身中正,氣歸丹田,目視前下方。

  總之,在採的過程中,須以意念為主,並且腰、襠、腿、呼吸都必須相應配合得當,才能採得剛猛迅速。這些捋加採,採加挒,是相互並用,綜合運用的。在運用時要靈活機動,能捋則捋,不能捋則採,不能採則挒,翻變連環,以不能讓彼跑掉為原則。陰陽變幻,翻變連環,招招相銜,運用自如,實非容易之事。只有經過反覆實踐才能聽出對方勁路變化,並在得機得勢的情況下,方可出手運用,其中萬千技法都是在實踐中所得。正所謂:千變萬化招中來,細心揣摩在其間。若不領悟勁中妙,再練也是枉徒勞。

  6、挒勁論

  挒勁是根據捋與合的慣性原理,在捋采的基礎上,勁路由順勁變橫勁而形成的勁別。挒勁有反關節之意。如在順步、大捋或捋采的過程中,彼身體則自然向一側傾斜擠向我身,在彼傾斜的一瞬間,對方本能地自然反應必是肘部上翻,這正合了欲下先上之理。此時採勁正好與彼肘勁相對,所以捋采皆落空失去效應,但應注意的是在彼臂上翻時,有發擊下前栽肘之機可乘。在此千鈞一髮的緊急時刻,我應隨著彼的擠勁重心後移,身體略側轉,在側轉中急速改變勁路,以小臂向前發擊挒勁。在一肘向前挒擊時,另一手正好向內旋轉,這兩股勁正好反方向錯開,一挒即中。

  挒勁有內挒、外挒、帶挒、採挒等,使用挒勁需要周身相隨,內外合一,勁易短不易長。但勁也不可過大,否則初練者不知掌握分寸容易誤傷他人。在初練挒勁時,可先點到為止。只有在實踐中反覆演練手法,待在四隅手的練習過程中,對各種出手分寸能夠準確地把握時,隨著身法或採或挒,或擒或放,才能做到心感神知,氣勁運走恰到好處。此時在演練過程中既能達到技擊應用之目的,又不致於出現傷害對方的事故。

  7、肘勁論

  肘勁是小臂內屈時,肘四周的部位所發出的勁。肘的發擊方法較多,基本肘法有腰攔肘、順攔肘、穿心肘、上挑肘、下采肘、掛肘、立肘、雙開肘、雙扣肘等。

  運用肘法在距離上力求近而有力,在發擊前需要與對方近距離接觸,一般是一腳插入對方襠內或身後,最少得過半***腳最少超過對方身體一半***。上步欲發時,吸氣,精神貫注,含塌腰,雙腳蹬地,扭腰旋背,在襠催身進的前提下發肘勁。但在打上挑肘時,以命門肚臍為界,身體上下形成對拉之勢,發擊點比較清晰,同時,也不致於發勁猛烈引起拔根。

  肘勁有寬面窄面之分,寬面不易傷人;窄面易傷人,一般不可隨意亂用。腰攔肘和立肘、順攔肘屬寬面;上挑肘、穿心肘、雙開肘、雙扣肘、下采肘屬窄面。如對方按我右臂貼於胸前,我即內氣下行,含胸塌腰,吸氣,同時我右臂向右側引,將對方按勁化空。繼而微向左側身上步,速用左手搭於對方後背向懷中速帶,與此同時呼氣,併發擊腰攔肘。此時帶對方於懷中,彼必本能地速向後回身,在對方回身後仰時,也正是我發肘之時。兩股勁合成一順勁,一快一慢,我以已之快催彼之慢,我蓄勁既足,發勁又剛猛,彼何能不被飛擲而出!這非一般功夫所能做到,非下大功夫不可。這種擊法也只是在一驚一閃、一呼一吸、一合一開的瞬間,即能發人丈外。總之該法離不開轉身彈抖,步健手快,只不過旋轉彈抖圈小而已。這就是拳論中所講的:由大圈而中圈,由中圈而小圈,由小圈漸小漸微,這時蓄勁抖彈無形無跡,發擊距離短小,精微巧妙。所以,練習太極拳向極小極微,近乎無圈功夫攀登,方為上乘。那時發勁陰不離陽,陽不裡陰,開即是合,合即是開,無形無跡,使對手飛擲而出如在夢中,不知我如何出手發勁,更無法招架還手。這才算是人不知我,我獨知人,所向無敵的上乘工夫。

  8、靠勁論

  凡肩的四周在任何角度發出的勁均為靠勁。所謂靠,就是以肩的四周發擊對方。靠的威力較大,帶有驚閃性,發擊時與對方的距離比肘勁更快更近些才為適宜。靠的發擊方法較多,有側肩靠、迎門靠、胸靠、背折靠、七寸靠、雙背靠等。靠勁無論是在四正手或四隅手推手中,運用都比較多。除七寸靠、迎門靠、雙背靠外,其餘都是建立在捋和驚閃基礎上的。

  如迎門靠,在雙手挽花的基礎上,在雙手上下挽花的旋轉中,要巧妙地變換手法。兩手虎口卡住對方雙手腕往下按,繼而向兩側分開,在兩手分開的同時,重心速後移,隨即一腿前插,接著以肩側向對方胸前靠擊。但必須做到兩手將對方雙手分開的同時,重心後移,然後腳步前插、靠擊,這些動作皆需要同時完成。就是說,兩手分開與撤步、進步、靠擊,均須同時到位。再如側肩靠,側肩靠的應用是建立在捋的基礎上的,對方若用右拳向我正面擊來,我則用右手先接而後捋之。在向上捋的同時,隨即左手搭於對方右大臂外側,繼而不停地向我右上方捋,速度要快***含有驚帶之法***,迫使對方身體向其左側傾斜。此時彼右肋則自然張開,我速上步插於對方襠內,肩向彼肋處擊之,此用法非快不可。要把握好驚閃、插步、捋帶、發靠,瞬間連續完成,引與擊的動作以不超過一秒鐘為妙。

  否則,待對方穩定好重心,再去發擊,則有頂勁含於其中,效果自然不佳。故發靠勁,其速度如閃電。此處列舉二例,望演練者認真研磨練習,在實踐中尋求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