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式太極拳養生的步驟

  隨著時代的變遷,太極拳也有重大的改變,但是無論如何變,太極拳的特點都是以柔克剛,陰陽變化。人們練習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和式太極拳養生的八個步驟

  一、掌握拳理

  和式太極拳拳理細微,法則嚴密。從皮、毛、骨、肉、筋、絡、氣、血、五臟六腑處處有法則,有規矩。例如"意氣君來骨肉臣"的拳理是什麼意思?要在明白的基礎上來把握要領。

  各部位的拳理弄通後拳自然好練。自己就知道應怎麼做,應怎麼讓身體的各部守法。各部位應做到什麼標準或要求,都要問為什麼?做到真正的明白。如果你管不住自己的部位,那你不可能管住***打擊***別人,那對方必然管住***打擊***你。

  二、學會站樁

  站無極樁,調整自己的身體,把練太極的要求先練進體內。如神要守住,心要靜,提頂吊襠心中懸,鬆肩沉肘氣到丹田。裹襠斂臀含胸實腹。舌頂上顎等要求,確實進體,把這些法則及要求都守住了,再進行下一步。

  三、走太極步

  走太極步,也叫行樁。在練習太極步時,法則要求可能你又守不住了,但必須守住。它和站樁的要求是一樣的,只是腿在走步在行。走時身體決對要平穩,不能忽高忽低,平視10米左右。當然,走行樁有走行樁的標準和尺寸,這些都要把握好。

  四、盤架

  太極步練成後開始盤架。太極步練成給盤架和推手技擊打下了深厚的基礎。盤架時,式子不要貪多,應練好一個式子,沒病式之後再進行下一個式子。按頂、扁、丟、抗,四病去查詢自己。然後再找放鬆、舒展、大方、自然。

  五、懂勁

  太極功夫深的人都知道,懂勁才有神明。盤架練成後要找緊湊。練緊湊時更要講尺寸分毫。如果尺寸差了,氣不能入骨,功不會上身。

  檢查每一式是否進體;每一手或每一個動作是否合乎要求;開合是否做到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每一手有沒有羅旋力、纏絲勁。

  更要知道,勁是否來自腰,取勁是否取自腳。通過腳根送到腿,又送到腰。通過腰送到臂上。形於手指等要求要嚴格的檢查自己。然後再檢查自己有沒有病式、病手,處處到位,事事得體。

  如果都做到了就會脫胎換骨、渾元一氣、氣斂入骨、三關起動、周身一家、內外合一、陰陽平合、開合自然得體。這就是就懂勁了,你要接近神明瞭。

  六、推手

  懂勁後,再練習推手。推手過早會出現很多病手、病勁、病式,時間一長不好改正。通過推手硼、履、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來找勁。

  檢查是否做到"四兩撥千斤",是否勁由內換,捨己從人,是否彼不動我不動,彼微動,我先動,是否單重發力然後進入亂環。推手練習成熟後給技擊打下了基礎。

  七、技擊

  無論任何和式太極拳式,技擊和養生都是最高的目標。兩種缺一都是不理想的。在歷史上,高手如雲,現在為何練習者多,技擊者少。這是因為我們的心沒達到。要知道推手不是目的,技擊和養生才是最高的目標。

  應從每一式,每一手找變化找勁。硼、履、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也。太極無虛式,式式可打人,式式變化無窮剛柔相濟。只要你找一個功夫好的的老師做指導,按拳理要求認真練,自然會成為太極技擊和養生高手。

  八、太極養生

  只要按上述七項要求來練,人就會平合了陰陽,補先天。五行相生,心靜神舒氣貼己。氣斂如骨,氣血一旺,身體會一天一天健壯,病自然沒了。

  初學和式太極拳的注意事項

  1.速度要均勻

  初學和式太極拳時宜慢不宜快,從慢上練功夫,打基礎,先把動作學會,把要領掌握好。

  熟練以後,不論速度稍快或稍慢,都要從頭到尾保持均勻。

  打一套“簡化和式太極拳”,正常的速度是4~6分鐘,有的人慢練,可長達8~9分鐘,但也不可太慢。

  2.架勢不可忽高忽低

  初學時架勢可以高一點,也可低一點,但在“起勢”時就要確定高低程度,以後整套動作,要大體上保持同樣的高度***除“下勢”以外***。

  體弱者最好採用高一點的架勢練習,隨著動作的熟練和體質的增強,再練中型架勢或低一些的架勢。

  3.要適當掌握運動量

  和式太極拳運動雖然不如體操運動和其他長拳運動劇烈,但是由於它要求在上下肢呈一定的彎曲情況下做慢動作,加之要求全身內外上下高度集中統一。

  所以,還是有一定運動量的。特別是下肢的運動量比較大。

  因為打這種拳,一方面要求兩腿分清虛實,體重經常由一條腿來負擔,而這條腿又是在膝關節彎曲情況下來支撐體重的。

  另一方面,由一個姿勢轉到另一個姿勢、重心由一腿過渡到另一腿上時要求緩慢,用的時間較長,這就大大增加了下肢的負荷量。

  所以,初學的人練完一兩趟“簡化和式太極拳”,往往會感到兩腿痠痛,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堅持練下去,這種腿部痠痛現象,就會消失。

  每次鍛鍊的時間長短、趟數多少、運動量大小,應根據工作和學習情況及自己的體質而定。一般健康無病的人,運動量可以略大一些,可以連續打一趟或兩趟。

  老年人和體弱者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適當調節運動量,可以單練一組或幾組;’也可以專練一兩個式子如“攬雀尾”、“雲手"、“起勢”等。

  也可以架勢稍高一些,如“弓步”的前腿應垂直,膝蓋與腳尖在一條垂直線上,送時,膝關節彎曲度可略小一些。

  患有腰間傷病的人,每次的運動量不宜太大,要注意循序漸進,逐步加大運動量,必要時應徵求醫生的意見。

  總之,在初練和式太極拳時,運動量的掌握務要因人制宜,因病制宜,不應貪多求快,急於求成。

  修煉和式太極拳的十八句金言

  和式太極拳是太極拳門派之一,修煉和式太極拳要牢記以下十八句金言,通過練習太極拳能提高身體的協調性和穩定性。

  1、和式太極拳是修煉以頭腦和心靈的功夫為主,非拳腳功夫。

  2、無論動靜,保侍中定,否則有過或不及之虞。

  我們每天都面對著各種壓力,而練太極拳的要求是心靜體鬆,這樣可以緩解我們精神壓力,讓我們保持愉悅的心情。

  3、牢記七字中定、整體、不用力;推手時加五個字順方向轉圈***用意順對方來勁方向轉圈***,共十二字可得和式太極拳體用之功夫。

  4、行功盤架都必須“先在心,後在身“的意動形隨,更注意心意的修煉和運用。此為精髓。

  5、以意導氣,氣運身。意到氣到勁到。

  練習太極拳前要將生活中的煩惱拋之腦後,這樣在練習中才能達到忘我的境界,有助於太極修煉。

  6、與對手接觸處,我用意收***即吸***將對方來勁引之腳下。使對方根浮起***氣亦浮起***我借地反作用力把對方發出。即是“呼”,故和式太極拳“呼吸”非人口鼻之呼吸也。

  7、和式太極拳的“呼吸”指蓄、發、開、合、收、放。“吸”是蓄勁過程,“呼”是發勁過程。即是周身氣勢的收小和放大。

  8、要內動不令人知,運用內氣潛行來支配形體而適應敵之變化。

  9、修煉和式太極拳之內功精要守住中定盤拳架,一收一放變陰陽。一動整體帶旋轉,切記用意不用力。

  10、練和式太極拳一不用氣,用氣則滯,二不用力,用力則斷,三不用法,有法即有盡***先有法後無法***,則可望最高境界。

  11、不在盤架上下苦功,任何太極勁都練不出來。更不用說渾元勁。

  12、和式太極拳“道”是“身知”“體悟”,和式太極拳的根本即拳、氣為足。身上不掛力。練好一陰一陽兩個動作,就一通百通。

  13、和式太極拳外練手、眼、身、步,內練神、意、氣、勁。內外八個方面高度統一了,才能夠達到協調完整,周身一家的要求。

  14、千招易得,一勁難求。接手四稍空,一接點中求。

  15、中正中的點狀功夫才是和式太極拳的真功夫。放鬆是練成點狀功夫的必經之路。

  16、內勁達到高深境界後,陰陽相濟,“意、形、氣、力”融為一體。不用走化,即用內功發人。“敷、蓋、對、吞”的功夫即指此。

  17、盤架子必須式式作到“有上必隅下,有前必隅後,有左必隅右,力起於根,發於脊、形於手,用意不用力”就能功到自然成。

  18、身體的呼吸要和拳架的陰陽、收放、開合、蓄髮高度統一,才能奏效。吸陰陽呼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