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學習心得3篇

  課堂教學中的教師言行,無疑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集中體現。下面是帶來的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學習心得,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學習心得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課程屬於師德修養系列的其中一門課程,主要分析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及其原因,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把學習過程還給學生、準確定位教師角色。

  在新時期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對教育教學目標重新定位以及調整教學內容,主要原因是新時期教育科學的發展和教育觀念的轉變,突出了“以人為本”。新時期學習方式的變化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育人為本的教育觀念要求教師重新定位教學目標,調整教學內容。

  教師作為一種專門的職業,作為一個培養人才的社會角色,發揮的作用不同於其他的職業,有其自己的特點和品質。教師每天都在神聖與平凡中行走,為未來和現在工作。他代表著社會年長一代的意願和希望,他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向年輕一代“傳道”“授業”“解惑”,使之能繼承、發揚前人積累的經驗和知識,形成創新的精神和能力。要成為一個受歡迎的教師,必須掌握授課教師的基本特點及應具有的師德。

  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教師行為的善與惡、美與醜、崇高與平庸,都將在學生的心靈上留下極其深刻久遠的印記,直接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的發展與變化。因此,加強師德建設,提高全體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是時代的需要,歷史的責任;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隊伍建設的總牽動,也是搞好教育行風建設,決定教師隊伍建設成敗與否的關鍵。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加強師德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高度自覺地抓好師德建設工作。

  篇二: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學習心得

  課堂教學是教師教學工作的中心。教師的言行是教師個體職業道德具體表現。那麼,課堂教學中的教師言行,無疑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集中體現。

  教育部重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規範了課堂教學的師德行為。在新《規範》中,對師生關係的要求集中在第三條:“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關愛學生,需要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只有尊重學生人格的教師,才會平等公正地對待學生,並在教學過程中建立和諧的良師益友般的師生關係,關心愛護學生也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實。“關愛”“尊重”,是教師的責任,是課堂教學中教師師德行為的核心要求。

  一、把陽光灑向每一扇心扉

  關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之本,尊重學生是師生關係之基。在課堂教學中,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人格,教師就必須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片綠葉,把陽光灑向每一扇心扉。只有這樣,課堂教學中才能做到平等公正地對待學生,教師才不會出現以下師德缺失行為:

  1、偏愛少數學生,尤其是成績優秀的學生,而漠視其他學生的存在,用語言傷害給自己“麻煩”的學生,甚至袒護出錯的“關係生”。

  2、偏心少數學生,給予他們較多的回答、練習、表現自我的機會,而不關注學習困難的學生,不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主動性的幫助。

  於永正在給初作教師的女兒的建議中,是這樣說的:品學兼優的學生誰都喜歡,但切不可讓學生看出老師的偏愛。偏愛是當老師的大忌之一。你和孩子相處時間長了,會感到每個孩子都有可愛之處,即使長得醜的學生,慢慢也會看順眼,更要關心學困生……

  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克服偏愛偏心行為,教師應起碼做到以下兩點:

  1、陽光普照。這需要教師從人格平等的角度看待每一個學生,並給予充分的尊重。教師應把每個學生都當作天使,不唯學習成績的好壞,不講私人感情的深厚,不以貌待生,更不受利益驅使而跪著教書。

  2、機會同等。這需要教師從權利平等的角度對待每一位學生。課堂教學行為和學習活動等,要通過合作學習、共同探究、平等對話、分層練習等途徑,儘可能給不同層次的學生相同的學習空間和表現平臺。

  二、精心呵護每一棵嫩苗

  學生如果是一棵棵禾苗,教師的言行就應是陽光雨露,是和風細雨。精心呵護每一棵嫩苗,依靠的是教師對學生心靈的關照,需要的是教師的謹言慎行。

  1、把握好嚴格要求的度。嚴格要求學生,是師愛的應有內容。聽之任之、放任自流,是對學生成長髮展的極大戕害,是不尊重學生生命的一種表現。如果把握不好度,往往會走向“嚴厲”,甚至“嚴酷”,因此發生諷刺、挖苦、歧視學生,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現象:不尊重學生生命的極端表現。

  2、以學定教,因材施教。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需求,用心體會學生的個體特點,是尊重學生的主要內容之一。不根據學生學習需求開展教學活動的教師,一定不會確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不依據學生個體特點進行教學的教師,必然在課堂教學的學習活動組織方面缺乏針對性、層次性。

  3、認真傾聽,耐心等待。傾聽是對人的一種尊重。學生髮言時,教師的動作、神態和目光等,對學生的心理影響很大。學生回答時,教師不注視著學生,來回走動,甚至做其他事情***如板書***等,在不經意間傷害著學生的自尊心。對於不能立即回答問題的學生,教師不要急於叫別人回答,而要用真誠信任的目光注視他、等待他。

  4、積極評價學生的表現。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心理影響也很大。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語言,要時刻注意起到積極的引導激勵作用。一定要寬容學生的錯誤,切忌訓斥、指責,更不可把答對與答錯的學生進行對比。“我們請一位學生站起來,一定要讓他體面地坐下,這是一種心理上的呵護。”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灑向學生的都是愛。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內在需求,讓博愛、平等造就師生關係和諧的課堂,成就職業道德高尚的教師吧!

  篇三: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學習心得

  一、充分尊重學生,正確引導學生."以人為本"要體現在課堂上,就是要求教師要懂得尊重學生的人格,要懂得放活課堂,摒棄傳統觀點,懂得把學生看成是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個體.如,對一篇課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應只有教師的聲音,而應允許學有不同的看法,要尊重學生的思考權力和精神自由,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提倡學生展開思想碰撞,鼓勵學生髮表富有創造性的觀點或看法.

  教師還應放棄傳統的"師道尊嚴",把學生放在與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在教學中,允許學生在老師講課時有序地插話,發表自己的見解,給學生提供足夠寬鬆的心理空間;當有疑問或不同見解時可隨時發問,因為情不自禁發表出來的意見,往往是學生智慧火花的閃現;當學生回答不出教師的提問時,允許他自己請另外的同學幫他回答;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點的,教師應該先給予積極鼓勵,讚揚他勇氣,然後再予以點撥和啟發,讓他們帶著成就感地坐下.

  教師還要在課堂上要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使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得以發揮,個性得到發展.如,教學《孫權勸學》這篇文章,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教學環節:讓學生探究欣賞作品中的哪個人物、欣賞的原因.探究時將不同層次、不同個性的學生有效分組,先讓小組交流,然後每小組派出比較"能說"的代表發言,這樣既讓他們發揮特長又取長補短.

  二、挖掘課堂人文資源,讓學生完善自我.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於漪說得好:"語言文字裡有民族的情結,我們中華幾千年優秀文化的精華積澱在我們的語言文字中,因此,這樣一個人文的學科,千萬不能把它教成技能技巧,重術輕人." 首先要倡導師生之間對話引導學生自我剖析.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合作者、引導者、促進者的角色充分開發和利用課堂人文資源,指導學生"人"的學習,促進學生"人"的發展,有效地對學生進行人文主義教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選擇適當的問題,以問題為中心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人本對話,挖掘教材人文因素.如教學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在反覆閱讀、搞清作者寫此文的背景和家庭境況後,便應該啟發學生聯想: 朱自清先生對父親的印象和我們對父親的印象有無相似之處?區別在哪? 通過比較來增強學生對父輩的敬愛、尊重之情,進而啟發學生聯想到社會上的各種現象,喚起學生特定的情感,從而培養學生認識自我、關愛他人、關心環境、關心社會的人性精神和人道主義.

  其次要調動學生與教材之間對話引導學生自我完善.語文教材中的許多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教師還要善於挖掘其中的人文因素,如教周敦頤的《愛蓮說》一文,可引導學生結合文中的描寫:"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從而體驗到荷花形象那清新、高潔的美,進而引導學生對照自我、完善自我,做個具有高貴品質的人.

  三、切實轉變觀念,正確評價學生.教師在對學生實施評價時,要轉變傳統的觀念和評價方式,注重學生的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評價,要充分結合各學生的個性特點,切實以"人性化"為原則,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因此,在中學語文課教學中,教師評價學生要注意把過程和結果結合起來,重視學生在課堂上情感的投入程度、對知識的態度如何、對本節課的興趣大不大,看其獲得的知識程度和能力發展是否與情感、態度的投入相符合.另外,教師還要在課堂上善於觀察,看看課教學內容能否觸及學生靈魂,要積極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讓學生結合自己個性重新審視自我,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個性化發展.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中學教師,務必要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實際工作,端正教育思想,豐富專業知識,提高教學技能,把"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以人為本"切實運用到課堂教學中,真正做到教好書育好人.